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有其现实诉求和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个案中,H组织以主导、支持、推动等发展性角色从三个层面积极推动自下而上、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治理行动:对龙舟文化进行包装,满足现代文化消费需求;搭建主体性参与的平台,增强社区参与的自主性与长效性;从主导转向提供协助性服务,搭建社区自治的内生组织。从利益契合到公共精神培育再到组织化行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在利益契合层面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诱发性动力,在公共精神的培育层面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思想转变,在社区为本的组织化行动层面是多元行动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区治理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五微共享社区”平台的产生和发展是社区治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是对我国现有社区治理模式的补充、丰富和突破。“五微共享社区”平台自运行以来,为民服务能力、基层自治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得到提高,但也存在服务参与主体较为单一、群众参与热情有待提高及社区服务提供相对不足等问题。文章将信息技术作为服务社区治理的切入点,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城市社区的运行机制、主要困境及治理路径进行相关探索,以期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从“管理”到“治理”,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被赋予了不同属性的新职能。市场化属性突出的企业也是社区治理多元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与社区治理在融合逻辑上存在着强耦合关系,在融入实践中也不乏典型成功案例。本文对相关案例进行了梳理,总结提炼了当前企业融入社区治理的基本思路、途径及必要保障,以期激发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提升参与治理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为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以社区为中心,养老服务由社区为依托的各种社会力量来提供的一种养老模式。它是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老人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笔者根据调查数据从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人员、制度、配置及保障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理解和共同参与下,我国的老龄福利事业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5.
朱萌 《领导科学》2021,(2):8-12
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是对网格化管理存在的"泛行政化""服务供给有限性""社区治理主体协调困境"等局限的全面超越,从"网格化管理"向"网络化治理"转型是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新趋势。从天津市X区L街道的社区网络化治理实践来看,其在纵向组织的构建上,实现了行政—党建复合网络架构和治理资源整合;在横向机制上,通过民主恳谈会实现了交流机制的设立,实现了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动员与组织参与。该个案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社区网络化治理必须坚持整体性治理思维,把社区网络化治理看成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把人放在系统环境中,不断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政府应在维护基层社会秩序并实现社区善治的框架内,致力于寻求各类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平衡点;要充分重视社区精英在社会合作和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社区精英吸纳工作。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公共性危机事件频发,社区应对紧急事件和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受到挑战。韧性治理这一话题的频繁出现,为社区治理和基层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文章将韧性治理的相关研究与江苏省徐州市Y社区当地的实地访谈调研相结合,从社区基建、管理、组织、个体4个韧性治理的维度深入分析目前徐州市Y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并探索韧性视角下徐州市Y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旨在为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城市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模式主要有居家式、机构式和社区居家式三种。从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社区居家式照护模式能够满足我国失能老人的养老和照护需求,是解决失能老人机体功能衰退带来的问题的有效方式。但是,在社区居家照护模式下,我国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还存在诸多问题。该文对社会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期完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质量,从而整合社会资源,改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构筑和谐的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8.
社区精英是实现基层自治的重要力量。通过对上海J街道社区精英的潜类分析可以发现,在社区治理中有三类社会精英:"政权代理人""社区热心人"和"治理参与者"。在社区治理中,"政权代理人"和"社区热心人"都主张依靠行政力量,"治理参与者"则更加相信社区精英的社会力量,且"治理参与者"和"社区热心人"都对社区的各种组织有更多的参与。在社区精英群体的社会属性方面,女性、学历低、年龄大成为"社区热心人"的整体特征,而小区的新旧属性会显著影响"治理参与者"的多少。  相似文献   

9.
党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最本质特征。协同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治理范式,它的有效开展和秩序构建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引领和支撑。当下社区治理机制中存在党的组织基础薄弱、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弱化、治理主体间的协同惰性增强等导致协同失败、治理失效问题。中国共产党要深入推进社区协同治理,必须遵循主导性、协同性、制度性等原则,从政治认同、主体协同、制度保障等方面构建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实现党组织与社区各方共同参与治理。  相似文献   

10.
正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是从身边的社区生活开始的,乡愁的安放也会把社区作为重要选择。城市社区治理要实现从物质投入、制度供给向公共精神培育的战略转移,凸显城市社区的本质属性,回归社区的本位。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培养社区公共精神的社区治理结构,培养协作、参与、信任的社区精神。要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发挥好党的领导作用。在具备一定治理条件、居民自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社区治理技术的运用和创新,其重要目标就在于实现社区治理的精准性,包括对社区现象和内容的精准判断、对社区治理对象和治理内容的精准锁定和对社区治理手段和技术的精当运用,从而提高社区治理效率。在社区治理的物质技术方面,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是实现精准性社区治理的典范。空间边界与深度是  相似文献   

12.
政府购买社区自助服务是社区治理的新尝试。通过社区自主生产服务项目,非营利组织参与技术指导,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购买服务,形成自下而上的社区服务供给模式,实现了社区服务中政府、非营利组织、居民三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了社区治理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不仅是新时代加强在职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保障,更是新时代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有益探索。社区空间是基层党建在转型期社会的重要载体,在职党员组织关系与居住形态的分离导致社区对于党员作用发挥的组织努力及结构支撑较为薄弱,在职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是社区治理和基层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学界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现实价值意蕴、过程困境及实践进路展开。现有研究仍存在理论基础和学术提炼相对缺失,较少关注精准化、精细化体制机制构建问题,缺失或回避在职党员发挥作用由应然转为实然的有效路径研究等不足,今后的研究需综合借鉴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开阔研究视阈,拓展党建与社会治理交互作用研究,应着重探讨精准化、精细化体制机制构建问题,将设置治理规则与治理事件输入相结合,着重讨论在职党员如何与各类型组织联手提升党建效能。  相似文献   

14.
当前,相当一部分社区社会组织具有行政延伸特性,但也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趋势;社区社会组织逐步嵌入社区治理网络之中;社区社会组织开始在社区管理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预期较好;党建对于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议事具有显著作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与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处理好发展数量与发展质量的关系、政府视角与居民视角的关系、互益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的关系、参与服务与参与管理的关系。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在政府层面,应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完善购买服务制度;在社区层面,应加强党建引领,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在社区社会组织层面,应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参与和服务能力;在居民层面,应推动居民参与,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町内会是日本的居民自治组织,类似于中国的居委会,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探索,町内会在构建协同治理机制、组建町内会联合会、培养居民的参与意识、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推广治理经验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对于海南省推进居委会社区治理具有借鉴意义。海南省可以通过建立社区治理联席会机制、组建居委会联合会、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等措施破解居委会社区治理困境,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需要一定的媒介、平台和载体。通过对山东省某地L村"三治"融合的治理案例研究发现,信用体系作为城乡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它提供了城乡社区治理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界面,通过对治理主体的角色界定、渠道提供、规则设定、作用保障等建立起公众参与的城乡社区治理框架;另一方面,它将制度逻辑带来的压力转化为主体创新和实践的动力,使得政府、社会和农民群众都能够以城乡社区治理主人翁的意识和心态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在管制、规范和认知制度逻辑框架下实现法治为本、德治为引、自治为基的"三治"融合。  相似文献   

17.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聚居地承担着经济生活、社会化、社会治理以及社会服务保障等多种功能,而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度已然成为衡量社区建设及发展状况的重要考量。但在实践中城市社区参与往往呈现出参与不足、参与程度不深、参与形式单一以及被动参与等问题。文章试图探究和分析影响城市居民进行社区参与的真正原因以及动力因素,从而提升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完善社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4,(12):F0004-F0004
正"医养相结合"成养老服务新模式亮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主体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解读:以生活照料为主的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已不适应老年人的需求。老人希望在社区或解读人:河南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相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当前的社区治理中,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不足制约着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的组织化力量,增强居民集体行动能力;将信息技术嵌入赋权行动,拓展居民参与治理的渠道;夯实社区赋权的制度基础,为赋权居民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20.
超大城市治理是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近年来,敏捷治理所倡导的灵活适用、快速回应、多元参与、小步增量、多重目标平衡等理念适应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要求。以北京市"12345"政务热线为例,推动基层敏捷治理,即坚持快速响应结果导向,实现治理的灵敏性和目标性;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体现治理的广泛性和参与性;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治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强化对基层赋权增能,不断提升治理的适应性和迭代性。同时,应积极采用助推式政策工具,社区治理模式应更具创新性,对数字化风险应提前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