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乡村图书馆事业应本着服务广大读者群众的宗旨,围绕优化服务、拓展图书馆教育功能导向。笔者从乡村图书馆规划建设、图书信息资源整合、提升乡村图书馆能级、创新活动载体、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监督机制、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全民阅读、增强全民文化自信等方面入手,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图书馆建设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徐亮 《经营管理者》2013,(5X):269-269
自然垄断行业因豁免适用反垄断法而成为市场中的一类特殊主体,并且自然垄断行业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本文将分别从民法与经济法的角度对自然垄断行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娟 《管理科学文摘》2011,(30):122-124
在既有征地制度下,失地农民往往无法得到合理补偿,很容易引起失业和社会不稳定现象。这就使得工业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之间在土地增值利益分配上的矛盾日益突出,出现了很多与征地有关的各种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现象,严重地威胁了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尽力维护我国农民的权益,对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局限性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土地征收公平补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处于弱势的地位致使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的经济法对消费者的保护在很多层面上存在缺陷,消费者在受到欺诈后很难寻求一个正当保护自身权益的渠道。要在经济法基础上真正实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需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各方面的监督和执行能力,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6.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素质农民培养是时代所需,是乡村发展的关键所在。深入研究高素质农民培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高素质农民培养工作的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法,从全局角度了解高素质农民培养现状,以六盘水市为例,对六盘水市高素质农民培养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六盘水市的高素质农民培养在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高素质农民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干部需要不断提升公文写作的质量,从而保障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探究了乡村干部公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探讨了乡村干部公文写作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8.
许建丽 《办公室业务》2022,(18):151-153
乡村档案管理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部分,关系到乡村发展的质量与效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依据。为解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档案管理问题,本文对档案管理进行研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以便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尽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乡村的发展还有一些问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乡土文化可以说是我国精神文化的重要传承之一,至今在乡村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本文就乡村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搞好乡土节目创排,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法治乡村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掌握四川省乡村规划建设情况,研究新形势、新背景下的乡村规划建设,本文对我省乡村规划建设的成效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困境与突破: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凤 《领导科学》2020,(12):17-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原则。然而,由于长期强势社会管控模式的延续依然对农民的主体地位产生消解效应、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的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或保障乏力、农民主体地位实现的组织载体功能严重退化等原因,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面临诸多困境。要真正实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其主体作用的发挥,就需要以"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唤醒农民的主体意识;强化法律赋权维权功能,筑牢农民主体地位的法治保障之基;构建"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支持鼓励农民组织载体建设,提升农民群体的利益博弈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秦中春 《管理世界》2020,(2):1-6,16
乡村治理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对治理问题的分析必须尊重治理规律。现阶段探讨我国的乡村治理问题有特定的背景。目前我国的乡村治理已进入历史新方位。乡村治理的关键是要解决人的精神思想问题、人的社会管理问题和人的公共服务问题等三大问题。做好乡村治理工作责任重大,它的紧迫任务是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最终目标是要在乡村建立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在实践中,要应对城乡人口流动,扩大乡村治理主体的范围,实行共建共治共享,建立治理框架;加强村庄人员管理和服务,了解乡村居民现状,健全联系机制,完善登记制度;引导乡村居民的进步,改造人的精神思想,推动人的现代化,夯实善治之基;调控乡村居民的矛盾,重视改革"三有结合",完善治理体系,保证社会稳定;服务乡村居民的需求,强调分类分级施策,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问题;疏导乡村居民的转变,正确解释人的差异,支持社会流动,搭建转变阶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就业的农民达到一亿以上,但由于我国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下,二代农民工所需要的养老、住房等保障制度很难与城市一般劳动者享有同等待遇,农民工权益保障就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隐形选择。日本的城市化远远早于我国,但中日在农业生产组织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文章通过对日本农民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介绍,指出我国农民权益保障制度的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仲晶 《决策导刊》2004,(3):29-29
目前,土地依然是我国大部分农民的最为可靠的保障,大部分农户主要依靠农业特别是土地来维持生存和寻求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区域流动,农村部分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使得土地流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可能。据有关资料,我国1998年有9.8%的农户转出了土地,转出土地面积占村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宜宾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水平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拓展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多次提出打造各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的思路,但由于地处中国西南,在城市发展、产业集聚、创新人才等方面存在要素瓶颈。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创建具有宜宾特色的小镇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本文就有效实现特色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要素对接,深入挖掘宜宾特色优势产业及核心要素资源,努力破解西部后发城市创建特色小镇的要素瓶颈,形成宜宾特色小镇形态架构和创建路径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欢 《科学咨询》2023,(6):8-10
实现农村地区人民精神富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乡村文化产业落后,村民思想层次滞后,甚至存在“等”“靠”“要”的消极观念,东西部地区农村文化教育发展差距较大,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因此,我国既要大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做大做强做优乡村文化产业,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又要增强农村地区人民的志气,使其发挥主体性,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更要提升落后地区的文化教育质量,推动区域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目前,道德在我国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仍存在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转型带来的多元价值弱化了道德的控制作用、治理主体伦理素养不高、现有的乡村治理实践尚未对德治表现出充分的重视等。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何斯路村创造了一种系统性、全面性、有针对性的乡村德治模式,为其他乡村推进道德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具体而言,即发展乡村产业,奠定道德治理物质基础;转化和创新发展乡村传统文化;设计完善的道德治理制度规则;构建道德奖励机制,强化道德行为;恢复道德的评价功能;提升治理主体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土地流转的规模逐渐增大,流转的模式也越来越多样。伴随着这一趋势,土地流转中一些不和谐因素日益突出:如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土地流转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正是由于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出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一再受到损害。本文首先总结了农民权益受损的现状,再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保障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