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培养仁心仁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高校的根本职能。这也就要求医学高校进行统筹兼顾的顶层设计,既保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又需要保证各专业各课程之间思政教育的全覆盖。本研究课题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下,抓住专业的育人“主线”,形成了课程育人“主体”,精准融入了本课程的思政育人“话题”,借助课程思政资源库,进行高职医学混合式“金课”建设的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对塑造学生正确“三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起到重要作用。加强思政课针对性建设是思政课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外界形势的必然选择。精准思政为提高思政课针对性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把握当前思政课发展现状的条件下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从技术赋权、内容赋能、话语重构、生态共生几个方面探讨提高高职思政课针对性建设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最终落脚点则是学生的自觉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然而,由于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实践在思政课堂中呈现度较低,成为理论无法渗透生活的原因之一。围绕新时代高职思政课堂教育现状,总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课堂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新时代教学实践面临的困境,寻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路径,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育人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持续推动新时代思政实践育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来说,将其和“四史”教育结合起来,不仅是当下教育新模式的一个突出表现,它也能够满足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基本教学目标,对于学生们更加全面地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在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学习历史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其能够服务于当下的社会,能够对现实起到启发作用。所以,在开展新型课堂教育模式时,要能够更好地利用科技等资源,在教学模式以及方法上作出改变与革新,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步步实现“四史”和思政的结合,让学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5.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职学生就业教育是“大思政”背景下“思政+就业”工作要求使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职业品质,转变大学生的固有就业观念,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资源。脱贫攻坚精神和高职学生就业教育在课程体系、就业活动内容、就业帮扶机制、创新创业平台上具有一定融合性。本文基于此提出融合策略:打造“三段多课”贯穿式课程体系,承载式融合脱贫攻坚精神;创建“多元化”就业活动内容,阶段式融合脱贫攻坚精神;构建“双向”就业帮扶机制,导向式融合脱贫攻坚精神;搭建“学校+乡村”实习基地,定向式融合脱贫攻坚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高职院校中,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可以确保课程实效性,还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开展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将职业素质教育逐步渗透进教学内容,并且使其特征体现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这一途径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为国家与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在本文中,分析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探究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把经典艺术元素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用音乐、绘画、戏曲、舞蹈、影视等比较直观鲜明、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为思政课教学架起师生深入沟通的桥梁,能够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经典艺术元素具有天然的德育功能,独特的表现形式,与思政教育高度契合,在思政课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中,都可发挥其独一无二的显著优势。实践中,经典艺术元素以多种形式融入高职思政课,取得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呈现出教育平台多样化、教育资源优质化、教育制度规范化等特点。高职院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也使教学资源“多”起来、教学方式“活”起来、教育评价“全”起来。通过调研,也发现还存在数字教育发展缺乏制度规范、数字校园建设滞后于数字教学需求、数字教育资源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等方面不足。为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搭好“数字框架”、发挥学校主责作用,夯实“数字底座”、发挥师生主体作用,做强“数字中台”。  相似文献   

9.
随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发展目标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践行其要求,强化质量意识,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和创新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而对于高职思政课来说,把积极心理学和思政课堂相结合,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在积极心理学和高职思政课的优势互补下,不断优化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更多的可能。本文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开展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越来越完善,融合的教学理念也越来越先进。在大思政课育人理念得到广泛重视的同时,高职院校应用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科学。这一理念对院校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想在其指引下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首先应当让教学团队得到优化。因为只有教师的水平足够,对大思政课育人理念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围绕这一理念开展教学。本文针对基于大思政课育人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团队优化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历史进程,表征着人类社会从蒙昧到文明的社会巨大变革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马克思及其继承者的现代化理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独立自主探索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之中,冲破了西方世界对现代化话语长久以来的“垄断权”,开辟了一条以“人本逻辑”代替“资本逻辑”的现代化发展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内容丰富,既紧扣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又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紧密联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思政课教学的内在契合性并融入教学,是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每个中华儿女需要传承与弘扬的精神品质。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思政教学展开融合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增强民族自信心与使命感,有利于学生自觉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意识培养。本文主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二者融入的原则,通过研究与探索,提出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途径,仅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尤其在价值观引导和人格塑造方面,“大思政课”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基于此,本文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课”铸魂育人新格局进行研究探索,分析“大思政课”与传统思政教育的区别,阐述现代教育理念与“大思政课”结合的必要性与当前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现状,并给出高职院校“大思政课”铸魂育人新格局的建构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研究,为高职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获得感,是指高职学生从思政课学习中所得到的:知行合一的体验感,格局渐开的成长感,羽翼渐丰的满足感,醍醐灌顶的顿悟感,成就积累的幸福感等。高职学生获得感的产生,受社会评价的传导性、课程影响的隐延性、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老师教学的局限性等方面影响。为克服负面影响,提升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需要多方努力。通过打造“大思政”育人格局,创设“参与式”共建课堂,拓展“沉浸式”参赛模式,完善“全过程”评价机制等,聚合学习的外驱力与内动力,全面提升高职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获得感,从而扩大思政课对学生成长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涂曼妮 《人才瞭望》2016,(18):253-254
为了更好地推行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思政课教师在面对个性越来越鲜明的大学生时,需要重新了解和分析“98后”大学生的思想特性和行为模式,加强教学改革,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给高职思政课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它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媒介和海量的教学资源,构建多层次的教学平台,为教学方法的革新奠定基础,推动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与此同时,也对高职思政课教学产生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膨胀的负面信息对思政课产生的严重干扰、网络舆情给思政课带来的巨大冲击、思政课教学主体面临众多挑战、给思政课教学客体带来消极影响。面对这一情况,高职思政课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应对。一方面,要提升思政课教师全媒体素养,另一方面,要探索基于学生需求侧的供给侧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高校推行“四史”教育,不仅是落实党中央政治任务的基本政治要求,更是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的关键举措。高校思政教育同“四史”教育联系密切,二者本质属性、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方面契合度较高,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行性。鉴于此,本文应从课程化、活动化与立体化等维度入手,助力“四史”教育和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提高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本文基于高职IT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建设经验,从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视角,探讨如何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对于每一位IT类专业学生来说,都应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努力成为有思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才能培养具有正确政治方向的优秀人才。课程思政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抓手,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提高IT类专业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尤为迫切。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注重教育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思想觉悟,单纯的理论知识已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此,高校应加强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改革,注重与社会、企业和科研部门的合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朝信息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尤其是对于高职教学而言,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例如在思想政治教学方面的应用,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笔者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高职思想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