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为基础,对汕头民营企业的员工满意度及离职倾向进行问卷调研,再利用相关模型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超过58.7%的人对自己的收入感到"不满意",员工总体离职频率为0.3875次/年,按销售、技术、财务和管理岗位人群对员工满意度及离职倾向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企业防范人才流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华彭姓源流研究为例,认为中华姓氏源流研究也属于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范畴,因而这项研究的资料利用和开发也与中国社会史史料的利用与开发密切相关.在从事诸如此类研究的同时所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在利用和开发此类课题的资料时所得到的体会,也有助于丰富和认识中国社会史史料的利用和开发,有助于中国社会史史料学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潮汕地区民间音乐极为丰富。潮剧在历史发展中,不仅吸收了大量的民间音乐,还体现出某些艺术创造性。这对当代的潮剧音乐创作也有重要启示。潮剧艺人的吸收、创造建立在他们对民间音乐的熟悉上,可以说对民间音乐的掌握已经达到"饱和"的艺术状态。潮剧艺人对潮汕民间音乐了然于心,才能够活学活用,根据剧情的需要,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性,从而促进潮剧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史学界发生了重大变迁,社会史在这一时期复兴。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史研究在理论与方法、研究特色、学术传承、学术期刊等方面逐步出现了分化与整合的学派化趋势。"华南学派"深深扎根历史人类学之中,并开始跨区域研究;"华北学派"以北京、南开学术群体为代表,逐渐多元化,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且团队合作优势明显;"新社会史"派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逐步扩大在社会史学界的影响力。各学术团体及学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使中国社会史研究不断分化与整合,这不仅推动着该研究领域不断细化、深化,也推动着该领域的重新定向。  相似文献   

5.
1933年的长城抗战是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之间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局部对抗,也是十四年抗战中的一座丰碑,具有独特的言说价值。影像史学是重现历史场景、表达历史见解的重要方式。在实践中,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典型战役为背景,采取"以人说史"的方法呈现长城抗战的历史图景,是较为新颖的方式。影像在制作过程中,既凸显了处理各类史料中主观因素的重要性,也能发现影像史学在实践层面所遭遇的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6.
西南联大举世瞩目,已成为教师、学生追逐的家园。社团和壁报的活动是认识西南联大的一个窗口。在众多的社团、壁报活动中,文学创作已成为西南联大的一个重要活动形式。在诸文学活动中,以学生社团创作的抗战文学已然成为西南联大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就西南联大文学社团活动进行研究,主要有专业社团、综合社团和壁报等。在这些活动中,涉及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创作体裁,抗战内容的创作一直贯穿活动始终。通过研究,西南联大的抗战文学创作蔚为大观,数量巨大、艺术水平较高。这与联大学生、教授合作不无关系。学生社团文学创作取得的成就,或许可为如今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李彬教授的《中国新闻社会史》一书为例,对新闻史研究进行了反思。并认为李文以社会史的视角研究新闻史,关注当下,并以生动的笔墨书写历史,为新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潮汕地区中层管理者进行泛家族主义视角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
一直致力于云南西部边疆历史地理考察研究和边地抗战诗歌创作的彭桂萼,把抗战当作促进边地融入大时代发展浪潮以及体现国家认同的重要契机。他呈现自己栖身其中的边地主动汇入"抗战总流"的动态进程,自觉担起"号兵"的职责,启蒙边地民族晓以国家情况,激起爱国信念,又以表现"牧歌"到"战歌"转变的必然来表明边地对国家的认同,从而让人们知道边地和现代民族国家之间早已"织定了经纬交错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舆论控制森严的国统区,中国共产党通过《新华日报》副刊引导了抗战大后方文艺的发展,实现了党对抗战大后方文艺的领导:首先,《新华日报》副刊在党的领导下发表了数量和质量均属上乘的文艺作品,彰显了大后方抗战文艺的成就;第二,《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开展诗歌朗诵运动、民歌运动和戏剧运动引导了大后方抗战文艺运动;第三,《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建构抗战文艺观念、展开抗战文艺斗争和影响其他报刊文艺方向等来引导大后方抗战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史”是当前富有活力的研究领域,其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史料运用范围。徽人文集内容丰富,涵盖多种文体,所载内容多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反映,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仁峰文集》中对明代官绅交往、民间日常生活、地方文化建设、宗教信仰及礼仪实践等着墨颇多。基于“日常生活史”视阈,以《仁峰文集》为考察中心,对徽人文集展开本体化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把握明代中后期社会日常生活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历史背景讨论左翼文学的去向问题。由于民族危机加重,救亡御侮成为时代思潮的主题,左翼文学自然汇入了抗战文学的洪流,并在其中显示为主流。而左翼文学思想在统一战线中核心地位的确立有一个争取、斗争、实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鲁迅纪念活动产生了巨大作用。抗战初期,政治倾向中的左、中、右文艺界都通过纪念文章和讲话等形式,把鲁迅精神推入抗战的时代思想和抗战文学的主要精神之中。昆明的鲁迅纪念是考察鲁迅精神的弘扬和左翼文学的去向及其发展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对苏北由富庶到衰败的历史变化研究甚少,汪汉忠的《灾害.社会与现代化——以苏北民国时期为中心的考察》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该著作不仅以新的视野研究了苏北地区兴衰的地方史而且通过当时社会救济、灾荒防治等政策的研究使社会史学研究有了新的面貌,即灾害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政府及社会的灾荒政策问题,都有精到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在抗战期闻的学术成果是抗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时期,冯友兰不仅写成了"贞元六书",而且写成了大量的时论性著作,对历史、传统、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思考,构成了这些时论性著作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国家观念、民族情节、文化意识与人生追求,表明了抗战文化所蕴含的基本精神与普遍价值.今天,重读冯友兰这些著作,将有益于我们更深刻地领悟抗战文化的内在精神,更具体地感受抗战文化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发生在常熟的祝赵房产纠纷导致丹阳教谕祝化雍自杀事件,为我们在纠纷社会史的框架中讨论文书、书籍、印刷与社会等级、社会秩序、社会行动、公众意见以及女性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案例.祝化雍通过读书,跻身明朝官员行列,但其奴仆身世,使其在地方公共生活中备受嘲笑,邻居赵士锦利用明朝法律的灰色地带和社会根深蒂固的身份观念与之争产.祝赵争产过程是一场逼立文书和拒立文书间的博弈,赵士锦始终想获得对方亲笔签署的房产文书,以此确立两者关系的新秩序.祝化雍则用逼立文书的纸笔写下自己的宁死不屈和令子复仇的遗书;祝氏利用经典诠释自己自杀的信义性质、子报父仇的孝义精神,祝夫人王氏利用经典号召丹阳诸生集体行动安葬老师、助己复仇;王氏书写、印刷揭帖和致丹阳诸生书,呼应明万历以来地方生员将自己定义为道德的立法者和执法者的士风,使揭帖的阅读者、许多本不可能有审判权者为之主持了公道,借印刷之功,完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间审判.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新文化史的兴盛和文化转向的思潮对于历史学影响深远,中国的社会史研究也由此开始呈现出文化转向的潮流,王笛的著作就是文化转向下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成功实践,传统社会史向新文化史转变以及大众文化史和微观史研究的兴起,都将会是社会史研究的大转型.新文化史与其称为社会文化史,不如作为社会史研究的新范式.新文化史、大众文化史及微观史的研究取向对社会史研究具有很强的方法论启示意义,一是拓宽了社会史研究视野,二是对社会史研究中的写作方式的转变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三是带来了新史料观念,四是历史观的重大转变.但在文化转向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需要防范泛文化主义与历史研究的碎片化.  相似文献   

17.
明代卫所军户制度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但以往的研究多限于制度史或军事史的角度。如果要了解明朝为何对其疆域采取二元管理体制、卫所军户制度虽百弊丛生却为何长期延续等问题,不仅要从明朝开国立制的角度着眼,还要从社会的各个侧面加以分析。明清以来大量民间文献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卫所军户制度的信息,表明社会史视角的审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对苏北由富庶到衰败的历史变化研究甚少,汪汉忠的《灾害·社会与现代化——以苏北民国时期为中心的考察》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该著作不仅以新的视野研究了苏北地区兴衰的地方史而且通过当时社会救济、灾荒防治等政策的研究使社会史学研究有了新的面貌,即灾害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政府及社会的灾荒政策问题,都有精到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郁达夫的抗战思想对战时东南亚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抗战思想从题材方面引导东南亚作家利用自己的优势揭示侵略者的罪行;在文体方面倡导通过大众文化——诗歌和戏剧,激发大众的抗战热情;在语言方面倡导使用白话文,充分调动各个阶层的抗战动力。这大大激发了战时东南亚国家同胞的爱国之情,从文学方面为抗战奉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