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管理人员是科研院所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推动单位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研院所管理人员绩效评价工作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本文针对当前科研院所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以某林业公益性科研院所为例,探索设计了公益性科研院所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标准,为开展公益性科研单位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在于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科研院所整体上要加快协调发展,规范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机制是关键。本文拟结合不同类型科研院所科研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研究构建科研院所考核评价体系,并提出推进评价工作的对策建议。科研院所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科研院所不仅为国家科技发展提供大量科技人才,同时也直接为科技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推进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陶青 《管理科学文摘》2009,(25):132-133
科研院所作为科学技术高端单位,在员工的构成上存在着人员学历水平、基本素质高的特点。科研院所如何吸引、留住和激励骨干科研人员并且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研究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为科技发展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是科研院所长期以来一直人力资源工作中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丈探讨了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在科研院所管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苏晨 《科学咨询》2023,(6):36-40
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部署对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工作和科技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作为一套成熟的国际质量管理标准,能为科研质量管理提供新方法,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应用的问题。本文从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出发,分析其在科研管理中的适用性,并结合实际管理工作,探讨如何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现有管理模式相结合,实现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目标。  相似文献   

5.
科研成果转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普遍存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水平较低的问题。科研人员不合理的观念、科研经费的不足以及评价机制的不健全是制约科研成果转化难的主要因素。转变科研人员的观念、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在2011年被提出后,全国各地政府、企业、高校纷纷构建协同创新联盟体系,各创新主体之间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到2013年,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已占全社会总支出达76%以上,146家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聚集了5000多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组建了14个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已卓有成效。但是,与国家科技经费投入平均每年12%增速的相比,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壮大还任重而道远。本文在分析了国家历年来科技投入、相关政策及承担主体的基础上,从完善科技成果及人员评价机制、改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支持企业创新机制三方面就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科研材料迅速增加,目前科研院所普遍存在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科研人员归档主动性和及时性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体系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文章分析了科研院所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实现科研档案的系统化、规范化、科研化管理,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科研院所作为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关键推动者,其评价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深入探讨了科研评价体系的角色,强调不仅要看重研究的数量,更要关注其质量、深度和实际应用价值。评价体系对研究动力、质量与数量的权衡、创新驱动、传统束缚以及实际应用与学术理论的平衡都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为优化现有评价体系,文章建议重新定义研究与创新的价值,并强化实践与应用的评价,确保科研工作能真正为社会带来价值。在未来,希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灵活的评价体系,能够准确反映科研成果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2,(7):2-M0001
温家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要从制度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空间,鼓励他们走出科研院所创业,特别是创办科技型企业,让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和促进科研成果、创新产品、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10.
国家新旧科技创新体系更替与科研院所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国家、部门 (行业) 和地方所属科研院所为核心承载主体的科研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旧有体系;目前正在构建的以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为核心承载乇体的科研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新建体系.新旧体系正在更替.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表明,在此更替背景下,作为旧体系下产物的科研院所,惟有进行战略发展实现向新型科研主体的"蜕变"或产业化公司的转型,才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军民结合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构建应发挥各要素的协同作用,完善政府的引导和制度建设。强化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能力、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国防军工生产与市场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科技要素在军民之间双向转移,实现军用科技与民用科技的融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付宪华 《科学咨询》2010,(15):1-1,28
公益类科研院所是重庆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国内外公益类科研院所发展趋势和重庆市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发展现状,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重庆市公益类科研院所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推行科技兴国的发展策略,科技项目的研究和投入受到政府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对于科技项目的经费投入,在进行项目申请时必须进行科学严谨的经费预算。科技经费预算是政府科技经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预算方案调整和下一年度经费预算方案制订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基于政府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构建政府科技经费预算效果评价体系,并对辽宁科技经费预算效果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科技经费预算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科技经费预算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钱钦 《决策咨询通讯》2023,(3):43-45+50
企业科技特派员是指把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研专家派驻到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工作机制。企业科技特派员模式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也面临一些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各省市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现状与不足,重点就进一步优化企业科技特派员模式提出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各地优化实施科技特派员机制,推动科研人员入企服务等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38家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科技课题为研究对象,从课题来源、活动类型、合作形式、经费情况和院所间分布等方面分析和总结"十二五"时期新增科技课题、在研科技课题和在研R&D课题的情况,以期全面把握科技课题的基本情况和分布特点,为该类科研院所相关管理部门和科技计划制定者提供基本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公益类科研院所是重庆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国内外公益类科研院所发展趋势和重庆市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发展现状,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重庆市公益类科研院所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型人才评价:是受委托方根据委托方的目的,按照规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业绩、品德、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评价过程可以描述为评价主体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应用于评价对象得出评价结果,实现评价目的。本文将从科技创新人才的定义出发,划分评价的对象,根据评价的目的和用途,为评价设制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为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方法体系,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和价值日益凸显,建设科技强国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之一。人才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关键所在。在科技强国视角下,我国水利行业要想获得全面高效发展,就要加快水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文章首先对我国水利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得出我国水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创新资源相对短缺、薪酬激励制度不科学及人才评价机制不合理等方面,最后提出整合资源、优化激励制度、完善评价体系及培养团队等建议,以期能够为水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指明方向,供业内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拥有众多科技成果的科研院所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实现所创造的科技成果的价值,日益成为融入市场后的科研院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在以合肥院为代表的开发应用类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科研院所在不同时期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产业化发展模式的规律,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冯欣  于江霞 《经营管理者》2014,(24):180-181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决定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关联度视角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陕西省2007至2011年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纵向评价与讨论,发现近年来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环境和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四个方面。最后提出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加快人才引进,建立全社会多渠道科技创新融资平台;重视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组建产业联盟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