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校院合作都是培养高技能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校院合作不仅可以实现校园、行业和医院的共建,更可以形成产学研紧密合作的高效运行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质量的提高,使得毕业生更符合岗位的要求。在文中,笔者着重阐述了校院合作对于高技能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和作用,如更好帮助学校明确行业需求、实现学校和医院的资源共享、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等。  相似文献   

2.
为使地方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服务于地方区域产业,成为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与发展的主力军,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地方经济结构升级的需要,本文梳理各院校产教融合的相关理论和成功经验,以南浔电梯产业学院共建为例,通过区域资源整合,遵循“内外开放合作、校企需求对接、内外优势互补、多方互利互惠、合作多边共赢”的理念,创新“3+1+N”多元化参与的电梯产业学院共建与管理模式,以及“1+1+1”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法和思路,以缓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区域产业岗位需求侧脱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OBE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OBE理念与教育教学融合是鲲鹏产业学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对基于OBE理念的鲲鹏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进行研究。从人才培养成果、教学内容以及培养方法方面论述了OBE理念与人才培养融合的必要性,总结了当前鲲鹏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现状,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成果为导向设置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完成基于OBE理念的鲲鹏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最后以鲲鹏产业学院AI应用开发专业为例,对提出模式进行实践,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学生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升,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校友)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支持力量,在社会和学校之间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各高校已逐步开展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校院两级共同管理模式,校友资源、校友工作对二级学院的发展也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对于二级学院,开展校友工作,要以校友为本,树立服务理念,健全组织架构,形成长效工作网络,以双赢为目标,落实做好“六个一”校友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
闫磊  赵亮  申卫斌 《人才瞭望》2016,(6):223-223
[目的]研究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在口腔专业临床带教中的运用和成果。[方法]两组学生随机分为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实验组)和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对照组),对两组学生在自我评价和理论实践考试成绩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自我评价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5%的学生认为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检索文献、训练阅读信息、更新知识、临床思维,医患沟通等方面对自己有所帮助。两组学生的口腔医院理论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M模式的讲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和利用网络资源方面有所提升,有利于加强医患沟通,且对其临床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其注重学生的创意表达和实际操作能力。传统教育模式往往以理论为主,缺乏与实际产业需求的贴合,难以培养出适应市场挑战的应用型人才。为弥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将学术研究、产业实践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并与产业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提供更为实际、全面的培养体验。将“产学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引入服装设计中,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提升其设计能力和市场意识,同时也为社会、企业输送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学生在校企合作工作站中顶岗实习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实践锻炼,阐述了校企合作工作站是“3210”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笔者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企校合作的几种常见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实际,总结了以“就业为导向,专业为纽带”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该模式的内涵,它是一种以培育人文精神为先导,通过在学校学习与校外工作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结合”的观点,为企校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现实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农牧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探索新型的农牧区卫生人才培养模式,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本着以农牧区乡镇医院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定位,灵活设置专业内容,通过对原有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培养了两届68名专检验懂影像复合型医学人才,即既能主要从事医学检验专业工作,又能从事基层医学影像技术工作,毕业时一次性就业率98%,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拓宽专业口径,为农牧区基层医院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学复合型人才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同时对于增强医学高职教育社会适应性、提高办学活力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也称“境外园区”)是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有效载体。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这一合作方式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随着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建设科技型境外园区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以下简称“中白工业园”)充分利用白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的科技资源,积极探索多元发展方向,确立了高端制造和科技研发“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平台,为中国境外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专业教育已满足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在专业教育的同时融入创新教育,而在创新实践时又能巩固加强专业知识能力,从而实现“双赢”的目的。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改善、优化、实施专创融合教育教学,形成一种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为例,通过实践,涌现出一些创新型高职人才,他们通过与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创新导师合作,设计生产了一些创新产品,获得了一定创新成果。实践表明,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专创融合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是基于目标管理视域,以师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运用系统思维,构建既符合应用型本科学校发展实际,又贴合办学特色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学校主导、学院主体”的制度机制,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动态的质量评价机制和有效的目标反馈机制,依托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保障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系的有机运行,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高效配置,激发学院办学实体的活力,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效能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然而我国现阶段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在结构、质量、水平上并不完全匹配,导致人才供给侧矛盾突出。本课题顺应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学院,促进高校和企业合作,同时以产业学院为依托,探索合理有效的运行管理系统、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共育共嬴,双向流动”的校企互融共同体来培养多元化药学人才,最终达成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全方位对接的教学体系,开创一条符合产业需求的多元化药学人才培养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的热点问题.以长春光华学院为例,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力量建设”“实习与就业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能够实现校企资源互补、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魏利 《人才瞭望》2016,(14):24-25
“健康中国”蓝图的实现需要更多品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优秀医学创新人才来建设.为此,对样品优秀医学创新人才的成长经历进行了回溯,通过对科研项目、科技成果、人才荣誉等评价因子的考量,梳理出他们成长为优秀人才的经由路径,以期对医学科研单位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迭代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已经基本明确。如何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构建“高校主导、企业协同、合作共赢”的良性校企合作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三力三融合”高校创新创业模型,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校企合作方式上,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的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专创融合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软件技术专业专创融合教学育人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3+2”(三大课堂、两大实训平台)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之间相互补充,集聚政、校、企多方资源,形成校内创新协同实训中心与产学研校外实训基地,从理论到实践,由校内到校外,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构建多元化创新型师资队伍,从多维度开展专创融合理论与实践指导、咨询,为专创融合教学育人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是根本落脚点和关键环节。本文结合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实际,提出了依托行业产业,以职教集团为载体的“小订单”就业机制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磊 《人才瞭望》2015,(6):225-226
电气控制技术是高职院校电气专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性课程,依据高职高专“强基础、重实践”的实用型电气人才培养目标,笔者从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改进电气控制技术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电气行业、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四个方面对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控制技术精品课程完成了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