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才智.人事人才》2019,(31)
在我们现在的网络背景下,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在进行着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我们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上也一定要不断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在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上也一定要勇于创新、做出改变。在现在这样一个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的学校教学一定要利用这一个很好的机会和背景,来帮助学校和学生们的家庭们做好一个很好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网络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的家长们充分地参与到学校的活动当中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的家庭知道学生在学校中的情况,又可以加强学生与自己家长的交流。在家长的监督与管理下进行更好的学校教育的学习,这种模式是非常好的。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情况,分析其中的优点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3.
4.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长远的意义,同时也能够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通过在校期间的教育还不够,需要家长与学校合作,共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主要来讨论如何通过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更好的明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家校关系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问题,尤其是在中职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普遍停留在反馈和解决问题上,而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更需要家校共同合力.协同教育就是在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协同论”的基础上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资源,共同促进学生教育而产生的.因此协同教育是研究家校关系的新思路和新理论. 相似文献
6.
7.
8.
当前,90后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要人群.然而,他们在生活及心理方面自理能力较差,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程度较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于传统和单一,很难适应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创新教育理念、革新教育方式,可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与学生父母沟通和联系,在工作中与时俱进,建立创新型、科学有效的家校双向合作的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家庭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形成学校和家庭合作的状态,积极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从而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综合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如何整合资源,推动家校协作,实现高校和家庭共同育人,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本文以地方高校作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家校协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优化家校协作,在实现共同育人方面形成合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社协同共育策略是一种介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一种具有中正色彩的育人模式,它充分展现中庸思想的调和,展现我国关于育人思想的共育、同育的特征。从具体实践出发,家庭传统的“唯学校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社会中对于“协同育人”的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凸显我国协同育人上的缺失与不足,学生面临着学业、社交、成绩、精神状态等多维度障碍,利用“三元循环”的内在特殊性,协调统筹各方关系,从家校社共育制度构建、多元行动嵌入、教育合力开展,做到“2+1> 3”的实际效果,避免“双减”政策流于形式化。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学生因为学业压力较大的问题,在心理上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时常会出现心理危机事件。学生的心理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引起重视,应尽快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避免因为时间的加长导致问题加重。以此帮助学生及时疏导非生理性的健康问题。但是区别于普通病症,心理方面的疾病不容易表现出来,因为学生在出现心理危机时,大多都不会选择找辅导员或者是父母寻求帮助,而是采取自行承受的方式。对此,本文提出在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上,引入家校社联动机制的策略,分别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主体,提出了干预的政策,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