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盛思琦 《南方论刊》2024,(2):107-109+112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之需。但就其现状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暗藏风险,阻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只有以智能平权破解算法歧视、以群己共律驾驭资本力量、以价值理性匡正工具理性、以良法善治维护网络秩序,才能化智为治,进而为有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是一种技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力量。作为一种技术,人工智能是信息技术革新的象征,在信息传播领域应用中所展现的能量,使其成为改变网络意识形态规则的新变量。作为一种知识,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人工智能改变了人们对意识形态的认知,为网络意识形态运行机制带来了诸多新变化。作为一种力量,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重塑了网络信息生态的客观环境,颠覆了原有信息流动的空间结构,而这也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带来许多新问题。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展望中,理应从技术研发、领导机制、人才建设、思维变革、制度规范五个方面着手,擘画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3.
精准化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目标旨向,大数据的强劲赋能为达成精准治理目标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以思维为先导、以技术为根本、以实践为抓手,是推进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的三重向度.就思维向度而言,关键要坚持创新思维、整体思维、靶向思维、动态思维;就技术向度而言,关键要利用大数据预测技术精准防患潜在意识形态危机、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精准满足网民思想文化需要、利用大数据推送技术精准传播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利用大数据还原技术精准追查不同治理主体责任;就实践向度而言,关键要精准实施治理方略、精准优化治理机制、精准打造治理团队、精准净化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是技术发展的时代必然,但在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教育技术、师生关系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也会产生新的伦理风险。从理论上说,教育技术运用方面的伦理风险,主要根源于由认知受限而导致的算法黑箱、由文化偏见而引致的算法歧视、由智能技术法制缺位而引发的伦理治理受阻;师生关系方面的伦理风险,主要根源于教师、学生以及师生等伦理关系的错位;教育环境方面的伦理风险,主要根源于由价值歧视导致的社会公平正义缺失,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因而,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理性看待已经出现或可能会出现的伦理困境,另一方面要在倡导智能技术和教育融合共生的基础上,从加强技术支撑和伦理规范建设、构建新型师生伦理空间、明晰智能教育伦理责任和提升师生智能素养等四个方面,构建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治理新范式,以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尤其是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审视、预判和防范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意识形态传播具有可塑性、可量化性、个性化和精准预测性等特点。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意识形态传播的技术路径体现在技术与思想的耦合、预测性的算法推荐、个性化的话语创设和赋权性的网络传播等方面。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意识形态传播会带来算法歧视、数据失真、算法监控和算法反噬等潜在的风险。应通过统筹科技伦理规制算法推荐、设计主流意识形态驾驭算法、协调传播主体与客体的价值需求、强化大数据技术检测与治理等,加强对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意识形态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精准思政既是现代信息技术迭代更新推动所致,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使然。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精准思政具有培养新时代好青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人工智能依托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为高校精准思政注入动力,促使系统内部矛盾运动,各要素高效、协同作用发展。通过优化数据,依托多模态学习分析为精准画像赋能;改进技术,借助适应性反馈为精准供给赋能;注入智能,利用人机协同为精准实施赋能;革新体系,运用智慧系统为精准评估赋能。总之,依托人工智能,促进高校精准思政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应用,驱使新闻传播教育发生了实践转向,调整了教育目标,创新了教学方式,并对教学场景进行了升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继续深入,未来的新闻传播教育应改变教育理念,从实用性为主的传统教育理念向智能化思维引领下的现代教育理念转型,培养兼具功能性和可迁移性的新闻智慧人才,并契合新闻传播教育的特性实现新闻传播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赋能新闻传播教育的路径包括数据赋能、场景赋能和个体赋能三个方面:通过数据赋能增强数据思维应用能力,通过场景赋能构建“具身化”虚拟教学情景,通过个体赋能定制“千人千面”个性化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8.
数字乡村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交叠派生出的充沛政策势能为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围绕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运行机制、价值意蕴、偏差审视、优化路径等四重逻辑维度展开立体解析。在深描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系统刻画了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多维功能,并从“理念迟滞:传统治理思维的滞后性约束”“结构失衡: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性缺失”“技术鸿沟:城乡二元分割背景下的数字基础孱弱”“制度异化: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保障力度式微”等四个方面深度审视了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践困境,进而提出文化驱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的理念升级;结构重塑,激活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技术适配,推动数字赋能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深度契合;制度优化,重塑农村人居环境数字治理的多重保障等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效能提升路径,以期促进数字技术更好地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智能化时代,数据被看作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资源,政府数据治理意味着政府从信息管理到政府数据治理的转型.政府数据治理以获取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共享和分析数据为基础,在制度设计功能上,赋能制度设计的技术基础;在制度运行机制上,赋能制度运行的增能价值;在激发制度创新动力上,赋能制度创新内生增长动能.但也要看到政府数据治理赋能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数据迷思""数据霸权"等问题,因此必须把握政府数据治理赋能制度执行力的效度与限度.  相似文献   

10.
受智能技术所驱动,意识形态治理正发生从文本化叙事向生活化叙事、制度化形态向日常化形态的转化,智能时代下意识形态因此获得更加立体化、精准化、个性化的现代化治理效应。面对意识形态治理深刻变革的时代特征,需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关系的合理批判,以及智能技术赋能意识形态治理的契合逻辑,科学审思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化的时代趋势。同时应正视新技术变革冲击导致的意识形态治理“利维坦”忧虑,精准研判彼此联系所造成的用户隐私侵犯下人的意识主体性“被消蚀化”、算法推荐固化制约下意识形态传播“去中心化”、资本逻辑驱使下意识形态治理“被操纵化”、数字霸权掌控下意识形态话语“被沉默化”现象。以此防治并进,限制数据共享野蛮生长,构筑隐私保护智能程序。引导算法“向善”,实现意识形态信息传递动态平衡。研判智能技术发展风向标,牢牢掌握技术变革下的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填平“数字鸿沟”,以“数字红利”焕发民众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助力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民主实践的创新。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需要继续发挥先行示范作用,依托数字化建设,积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数字人大建设应该通过主动对标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从横纵联通的数字基础底座建设、闭环式工作流程重塑、精准处理与协同共享为导向的数据应用能力建设、技术应用的安全和标准探索四个方面入手,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精准、智能、系统、有效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12.
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为新闻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它为新闻主体赋能:数据驱动采集与自动内容生成、多重视角新闻与创新叙事形式以及量身定制新闻与多维交互模式。然而,这项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主体危机,如削弱专业价值、冲击业务模式,影响新闻职业、贬低工作价值,加剧权力不平等、植入特定价值观,污染信息生态、引发信任危机等。为了应对主体危机,新闻编辑部应制定使用指南和规范伦理原则;新闻工作者需调整角色定位,发挥跨界整合能力;新闻用户应强化数字媒体素养,从而推动人机关系从共存、协作向“共情和共同进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府数据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运用人工智能加强政府数据安全治理是当前备受学术界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有利于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保障政府数据安全、推动政府治理创新以及促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建设。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引领未来的战略技术,在给政府数据安全治理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给政府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安全风险防范、个人隐私数据防护等方面提出新挑战。现阶段,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政府数据安全治理面临权责关系不明、标准规范缺位、安全审查不当、智能监控不足、技术应用不力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为了解决这些困境,须重点从深化数据安全顶层设计、共筑数据安全标准规范、完善数据管理保障机制、搭建数据综合治理平台、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4.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数据治理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技术手段、服务业态和治理方式,并为驱动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提供新的支撑。数据治理通过驱动思维决策方式转型、价值创造方式转型、市场主体行为方式转型和政府自我调适转型等途径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在数字经济时代,政府需主动适应并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进而不断提升数据应用水平。为此,有必要从强化政府数据纵横交融的复杂性、增强政府数据治理与市场发展的适应性以及政府数据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协同性等方面着力,为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赋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迫在眉睫,但网络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落后,治理工作面临治理对象局限于网络空间、协同治理格局尚未形成、网络法治体系尚待完善等主要问题.区块链技术所包含的时间戳技术及其可溯源防篡改特征、分布式账本技术及其共识机制、智能合约技术及其自动化特征将助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区块链技术具有一定的限度,其所包含的匿名性问题、去中心化特征、代码治理模式将给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带来监管机制、传播机制、立法机制的挑战.对此,必须坚持开发区块链技术与监管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区块链技术与战略性前沿技术的配合、区块链技术赋能与党的舆论工作的融合,构建全方位、全天候、多层次的网络意识形态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其通过技术牵引与场景驱动,正重塑着审计工作的模式和流程。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审计活动能够大幅提升审计效能,但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伦理危机。如何治理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审计伦理危机,以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审计工作,已成为各类审计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明晰人工智能时代审计伦理内涵的基础之上,从审计主体自身以及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利益相关者、智能审计系统开发者之间关系等视角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审计伦理危机的表征,并基于伦理原则构建、政策与制度、数据与技术、个人与组织等层面探索了人工智能时代审计伦理危机的治理路径,旨在为人工智能时代审计伦理危机的预防、监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任保平  李培伟 《学术界》2023,(10):85-100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从经济维度系统研究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和政策逻辑。在历史逻辑方面,逻辑起点是推动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逻辑脉络是经济现代化下生产力由数量向质量的更高维度演进来推动经济、社会和治理现代化的三维协同,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以整体发展观和人本逻辑遵循重构现代化的新格局。在理论逻辑方面,逻辑框架涵盖“客观必然性—目标导向—发展型式”三个基础维度,即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目标导向、以创新驱动高质量生产力的形成、以工业化为主线的四化协同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与政府治理的制度均衡。在实践逻辑方面,要以整体发展观开拓发展思想的新境界、以社会主义现代性替代现代化传统型,同时构建数字经济赋能生产力质量提升机制、经济结构升级赋能新发展格局机制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有效提升机制。在价值逻辑方面,要以“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为立足点,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原则,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判断,同时推动以共同体价值为基本遵循的共同现代化。在制度逻辑方面,推...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在理论构造上,继承马列主义意识形态谱系并进行了契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在历史发展中,深刻吸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大教训与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宝贵经验;在现实研判中,准确识别国际政治斗争大背景下中国面对的国内外意识形态多重威胁;在实践建构中,更新意识形态传播形式、话语、空间的整体布局.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的多重生成底蕴,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保持思想清醒、提高政治站位、以坚定的信念与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组织架构扁平化是解决企业官僚主义、信息传递失真、创新活力低下等弊端的必由之路。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企业为实现组织架构扁平化,有必要利用一系列新兴智能技术赋能管理者。智能技术赋能管理者,能拓宽其管理幅度、增加管理效率,进而减少组织层级,促进组织架构扁平化。文章将管理者的大脑能力划分为识记功能、沟通功能、决策功能以及监控功能,基于李克特量表构建了管理功能的测度体系,并基于空间理论和技术匹配的原理刻画了技术驱动组织架构扁平化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技术水平恒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即过高或过低的管理幅度都会对管理效率产生负作用;组织架构扁平化程度随着智能技术的升级不断加深,但达到临界值时,扁平化程度就不再变化。智能技术对于管理能力存在多维赋能方式,最佳的赋能路径是云存储赋能识记功能、全息投影赋能沟通功能、人工智能赋能决策功能和物联网赋能监控功能。研究结论进一步丰富了组织架构变革的理论知识,为我国企业组织解决层级制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经验,并为相应的管理政策调整提供了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借助于融媒体智能技术的迭代整合和创新,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学教学场域,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和形态,具有自主决策和行为的人工智能开始被视为道德主体.传统大学教学在被深刻重构的同时、发生着巨大变革,也引发了人们关于教学伦理问题的思考.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嵌入大学教学场域,人工智能技术导致教学有限理性行为、传统教学优势消解、教学公平遭遇新挑战、隐私侵犯等一系列典型伦理问题开始凸显.为此,加强大学教学伦理治理应立足长远,致力于构建大学教学良性伦理秩序.在实践中坚持系统性治理理念,从价值秩序、制度秩序和心灵秩序三个维度进行构建,其中价值秩序是基础、制度秩序是支撑、心灵秩序是追求,有机形成大学教学治理体系的结构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