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以来,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艾思奇等马克思主义者的传播下,曾被大众普遍的接受。为了避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生活中被逐渐边缘化,实现马克思在创立学说时:“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理想,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本文通过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理论研究和大众化相结合的,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政治路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路径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来武装政工干部,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特征,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大众化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的主要路线,从而提高政工的思想政治建设,丰富政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三个自信背景下,增添了新的内容,树立了新的目标,形成了新的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际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本文总结了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方式和贡献,并从中得出了几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大众化的过程.对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研究,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将更有助于主流意识形态深入民心,使其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产生以来,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间,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之中。自我国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十分迅速。面对新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大众化,是我们党、国家发展的重要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与实现,基本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准确把握中国实际国情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地阐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中国实际、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体现了劳动教育的意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优化势在必行。通过观察和访谈,可以剖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指出学校、家庭、学生、社会在大学生劳动教育方面的问题所在,并从这四个层面提出优化路径,有助于丰富劳动教育理论、充实劳动实践内容,从而改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0.
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命题,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学在借鉴批判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家思想的基础之上,立足现实环境问题,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伦理观。马克思、恩格斯从道德伦理的视角,深刻剖析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双向互动与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学为建设新时代美丽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准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亦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学的当代诠释与崭新实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存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伟大历史使命,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唯有实现大众化才能真正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级教育单位均在遵循的教育理念,更是培育我国高素质人才的核心思想。高校思政课程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有着极强的主导作用。同时,高校思政课程也是确保“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位的关键手段,且包含了党组织、国家、高校思政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促进其形成紧密的联系。因为高校思政课程是为我国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核心手段,所以高校思政教师便有着极为关键且重要的位置,不仅是教育体系中的理论引领者,还是大众化的诠释者。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育出更多优秀且具备极强素质能力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本文针对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关键地位予以研究和探析,并从其地位内涵、地位实现路径等方面予以详细阐述,以此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价值参考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才智.人事人才》2019,(15):201-202
现阶段,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我国步入了新的发展时代,而新时代包含了新思想和实践,这就对我们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明确规定必须从我国实际发展情况入手,在遵循问题意识、现实和理论层面发展和探究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隐含的文化蕴涵理念宗旨上来彰显出中国特色和风格,从而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导。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的哲学基础,使得我党能够充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使得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梦”的实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的基本关系进行探讨,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以来,高校一直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挥的重要途径,并且对马克思注意的大众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里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一定的路径来解决出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对高职学校的学生的思想培养有着积极地作用,并且能够为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文章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和探索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桥梁,是毛泽东进行理论创造的基本途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必须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坚持调查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一种历史的自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本质性与中国国情及中国本土文化的一种融合的体现,也是中国社会状况满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条件的产物。一、革命斗争的需要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们都在苦苦的寻求一条可以实现国家的生存、和发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使马克思主义大旗在中国得以确立。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什么李大钊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本文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找出原因,进而指导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理论社团未能充分发挥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社团的建设,利用学生理论社团这一马克思主义宣传载体,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传播者与受众群体统一起来,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结合。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所具有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仅使其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现路径不可或缺的补充,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全新探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不同的历程,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阶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毛泽东和邓小平通过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我国自身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成果。虽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通过我国领导人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不断地进行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内容,从静态和动态进行分析,并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