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健康思想具有独特的形成逻辑和发展脉络,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其思想根基,党的执政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为其实践基础,新时代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的需要为其时代依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健康思想内涵丰富,其系统阐述了人民健康的战略地位、政治保证、发展道路、战略举措、生态基础、国际合作等重要内容,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健康”“怎样发展健康”“依靠谁发展健康”等重大理论问题,为新时代推进人民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南和价值遵循,为其他国家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智慧,同时为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了思路、贡献了力量,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推进到历史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直与工人运动紧密相连,紧紧围绕着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其教育而进行,有着自身生成的内在逻辑。其中,无产阶级革命所需要的“阶级意识”与工人阶级“实际意识”水平之间所存在的“意识差距”,成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得以展开的逻辑前提。在无产阶级政党所带来的“思想教育”的中介因素的作用下,普通工人群众的阶级意识无限接近于无产阶级政党先锋队的阶级意识,构成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中介。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旨归于无产阶级作为“自为阶级”而展开“政治行动”,带来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过渡,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并非凝固的已完成的意识形式,而是在弥补“工人意识”与“阶级意识”之间的“意识差距”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是我们党对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指导地位作出的重大创新性论断,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逻辑、十分严密的理论逻辑和丰富多彩的实践逻辑。正确认识和深入把握这三重逻辑,对于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来,社会主义的概念内涵和发展模式就存在一个问题逻辑和阶段逻辑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论断是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三者关系上,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的内在逻辑联系。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探索历程,可以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问题作出的创新性回答.当前,在国际形势和全球秩序变化、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极不确定性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迎来了全世界亟需谋求新发展的历史契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坚实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凝聚共识,求同存异,加深国际认同度;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增强国际公信度;开放包容,立足国情,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新时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凝练,深刻领悟这一新论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把握。通过梳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拨资本主义生态僭越逻辑的发展进程,有助于把握新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趋势;统筹“生命共同体”“两山论”“两个重大”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深刻认识其内涵意蕴对于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立足系统治理、数字引领、助力全球的总体规划,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思想智慧,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设想与其“世界历史”理论相统一,前者属于策略原理,后者则具有理论原理与策略原理的双重含义;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是特定国际、国内环境下特殊“跨越”的实践结果;它开创的是一条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的经济文化较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未来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将取决于其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指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历史定位,从生成逻辑、主要表现、重大意义三个维度探究新飞跃,对于在新征程上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内核有着重要意义。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奠定了理论前提;历史逻辑:时代课题不断演变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创造了历史必然;现实逻辑: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变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提供了现实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涵;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宝贵经验;推动了民族复兴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提供了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智慧和方案。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理论逻辑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逻辑的统一。共同富裕的科学意涵应从以下四个维度理解:从“现实的人”出发阐明个人发展与社会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确证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以共同体形态历史发展过程具有的生成性、阶段性、现实性,凸显共同富裕渐进式演变的现实生成逻辑;以真正共同体的空间正义性,指明共同富裕实现社会正义的空间向度;基于生产关系范畴分析社会共同体实质,明晰共同富裕实现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相统一的制度规范。以此,对科学认识共同富裕中个体与社会、过程与目标、全局与局部、经验与规范之间的关系,将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推向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青年学生及时准确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的核心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新时代高校着力讲好“形势与政策”课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目标,不仅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层面阐明“讲道理”本质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鲜明体现与重要作用;而且要立足讲深国内国际大局形势、讲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活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三个层面,坚持把握“审时度势与激浊扬清相统一、个体关切与舆论引导相统一、理论灌输与实践引领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推动“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实践旨归,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金课”。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8,(1):208-215
只有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性方法视域出发,才能全面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构性总体逻辑,"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界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总体,每一项内容都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将它们相互联系起来,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化过程,是历史合力的必然结果,是历史意识和历史担当的表现。我们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遇到的矛盾需要依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性实践逻辑,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12.
考察揭示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百年演变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及其关系,对于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共调查研究历经革命道路探索、执政摸索、改革拓展与新时代复兴四大任务阶段,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反映出中共对于调查研究的运用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及发展有很强的关联性。从理论逻辑来看,“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观”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是调查研究的理论之基、理论之体和理论之翼。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共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态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遵循、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范式、坚持将调查研究作为政治话语与斗争策略的方法工具。实践和理论在历史进程中发展创新,历史和理论在实践中取得实效,历史和实践升华成理论发挥指导功能。中共百年调查研究的三重逻辑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三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论述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和内在要求。这一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实践和现实生成逻辑;其理论内涵立意高远、博大精深,蕴涵着“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民族根本大计”“自然回报”和“决不走老路”等深层次的理论逻辑;不断满足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生态诉求,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要求和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愿景追求,充分彰显了这一重要论述的内在价值逻辑。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坚持”与“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类已经成为最大共同体,为应对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困境,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通过纵向考察历史文明的演进,再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时期的价值取向及工业革命时代以来全球化的必然性与不可解决的内在悖论,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回答这一“世界之问”的中国密钥。同时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逻辑的基础上,强调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行知合一的“践履逻辑”、汇纳百川的“思想逻辑”等内在要义。进而寻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新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新征程”中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非常重视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对改革开放“历史地位”“前后关系”“主要成果”“基本经验”“重大考验”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关键一招”、“两个不能否定”、四大主要成果、五方面基本经验和三个重大考验等重要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改革开放思想的基本逻辑,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理论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是“人的解放”,它既是理论更是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就是“人的解放”进程的逻辑。它们直面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在理论上创造性地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中,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中国分别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前后继承又各有区别的“三次飞跃”,形成“人的解放”进程的逻辑;其理论呼应和表达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其实践又激发和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互统一、相互融合,生动地绘制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王建华 《中国社会科学》2023,(4):183-203+208
列宁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开拓,是中国共产党建构党的组织原则的逻辑起点。在革命战争条件下,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践从集中化到布尔什维克化,再到中国化的创新发展,走过了一个“之”字形发展过程,深刻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组织原则的中国化历史进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基于中国革命的独特性与复杂性特征,深入考察中共一大到七大的会议文献,鲜明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和党的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坚持不懈地丰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领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历史逻辑与实践特色。中国共产党推进民主集中制中国化的早期实践,对于“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建构,产生了极为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搞清楚“历史发展规律”、作为总体的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各个民族或国家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及资本主义与“世界历史时代”之间的关系 ,是正确、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历史和逻辑的前提 ;“跨越”思想并非是马克思对所谓“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跨越”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结构及其演变发展规律认识发展的逻辑结果 ,而绝不是他基于对人的价值的考虑  相似文献   

19.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并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涵盖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方向、原则、目标、任务、战略布局、方法路径等基本问题,并对思想理论、价值引领、新闻舆论、哲学社会科学、文艺创作、文明探源、遗产保护、网络治理、文明互鉴等方面作出全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念观点、核心要义、体系架构、思维方法、话语体系等具有独特的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原学“学脉”的思想渊源经历了古代中国思想史上五次重大思想变迁的影响,以及近代的“中体西用”和现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理路。本文总结归纳了中原学“学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回顾了中原学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原学的理论变迁,阐释了中原学的时代价值,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