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岩 《管理科学文摘》2009,(26):289-290
在10年来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经营过程中,各商业银行都无法法抹去发展初期的痛苦记忆,也都对汽车信贷业务的未来充满着期待。这篇文章通过总结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该项业务发展初期风险形成的原因,并就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从而达到指导和促进商业银行从事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消费信贷历经近百年的发展,日趋成熟.从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情况来看,消费信贷业务也已被当做新的增长点来培育,消费信贷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调整结构、优化资产、增加赢利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 消费信贷是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属于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最近国家内贸局要求大力推进信用消费,包括购房抵押贷款、大家电、小汽车的分期付款,以及购物信用卡消费等,其目的是通过消费信贷的发展,刺激消费以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一、推行消费信贷,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目前,在我国出售的商品住宅中,私人购房已经占到六成,全  相似文献   

4.
为了测度性别差异对消费信贷盈利贡献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103455个账户及其过去一年的交易记录,构建了性别差异对消费信贷盈利贡献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在综合效应方面,女性对消费信贷的盈利贡献显著高于男性。在中介效应和直接效应方面,性别差异通过影响交易频率对消费信贷盈利贡献有显著影响,贷款规模和风险水平对盈利贡献有负向完全中介效应,交易金额、忠诚度、最后一次交易距离目前的时间对盈利贡献无显著影响。说明消费金融机构应改变规模驱动的粗放发展路径,转向提升交易频率的客户经营策略。我国应大力发展女性经济及消费生态,提升整体贡献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消费信贷业务获得迅速发展。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三条应对措施以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6.
一、消费信贷停滞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中央银行按照国家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既定方针,借鉴国外经验,于1999年3月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各家商业银行随即也相继推出了消费信贷。但到目前为止却不尽人意,全国消费信贷不足信贷总量的1%。原因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7.
跟踪我国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业务的发展脉络,包括起步阶段、徘徊阶段和发展阶段,总结归纳各个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业务的特点。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和国际同业的衍生产品业务一度陷于停滞。在总结我国及国际同业衍生产品业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推演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衍生产品业务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消费信贷迅速发展,其与传统消费信贷之间存在互补还是替代关系引发关注.在此大背景下,本文基于包含获客成本、申请成本与违约风险识别效率在内的信贷市场均衡模型,从理论层面阐释了互联网消费信贷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之间存在互补性,并从中国某头部金融科技公司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连续31个月50万名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用户的海量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消费信贷与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相关性由收入效应和竞争效应共同决定,且在全样本中收入效应显著大于竞争效应,整体上呈现正向关系.进一步地,本文在引入下沉市场程度后发现,随着消费市场逐步下沉,收入效应与竞争效应此消彼长,在下沉市场表现出一定的互补性,且随着下沉程度加深,这种互补性表现得更为显著.这表明互联网消费信贷服务能够触达传统商业银行信贷无法触及到的“增量”下沉市场,促进消费升级和普惠金融发展.此外,本文还发现金融科技平台的大数据风控授信与商业银行的授信效果在下沉群体中无显著差异,并未随着消费群体下沉而发生系统性偏离.为正确认识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之间关系,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与消费升级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影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影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因素 近年来,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下,银行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为推动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做了大量工作,汽车消费贷款的投放进度也逐步加快,并在一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融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不如人意,以贷款方式进行汽车消费的比例不足汽车销售总量的20%.还存在诸多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来,随着金融开放加快、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国民经济增长和个人财富的增加,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迅速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内容,但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何针对现状问题推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1.金融业分业经营状况,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结算业务是一种中间性结算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活动。国际贸易进行的频繁导致了国际结算业务数量的增加。由于国际结算业务有很多种类,导致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的多种多样。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的业务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了国际结算业务的操作特点,提出了对结算业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意义、优势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入WTO和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大形势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意义、优势,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的国际化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的创新步伐逐步加快;人们也不满足于传统的投资渠道,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应运而生。本文从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入手,进而对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上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论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国内资本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政策监管的重大改革、企业改革也在进行之中,我国金融创新也在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经营已经成为现实的选择。我们从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现状开始,在说明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与经营策略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倩 《经营管理者》2011,(14):28+33
企业重组在我国方兴未艾,对专业机构的投资银行业务产生了强大的需求,这为商业银行拓展企业并购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本论文从我国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的现状以及商业银行发展企业并购业务的现状入手,运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商业银行参与企业并购重组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根据国际银行业业务外包的运作实践,对商业银行开展外包业务进行了分类,简要概括了其成因及特点,并在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外包的决策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以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为特色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商业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已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论文从全球金融环境的变化以及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展开论述,首先描述了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使得业务创新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次,介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发展和现状,通过对比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中的问题、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市场对商业银行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需要商业银行拓展零售业务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然而商业银行由于外部的和自身的一些原因并没有充分恰当地展开零售业务,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简单介绍,提出对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一些见解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也在不断的壮大,逐渐对世界经济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并依靠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业务方面也在不断完善。但受现在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模式的变化以及现状,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业务上仍受到许多方面的限制以及影响,使得金融业不能得到进一步的突破。本文将围绕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现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财富的积累更是迅速增加。而在当今通货膨胀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如何让这些财富货币保值、增值,成为了很多财富拥有者最为头疼和思虑的一个热门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占有一定的市场并日益火爆。通过商业银行的信息优势、资金优势等,银行为财富的保值和增值提供了可能。本文就将对当今我国市场上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种类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当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缺点和不足,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从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角度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