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人戴钦非死于廷杖,而是死于服食药石。他的著作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文献记载共有四种,即《鹿原集》、《玉溪存稿》、《戴秋官集》、《鹿原存稿》。今存前二种。《鹿原集》见于多种目录记载,《玉溪存稿》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2.
<正> 一、今存苏诗知多少近读陈迩冬的《苏轼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其《后记》云:“今存苏诗,约四千首,是他从二十四岁起,到六十六岁止,四十几年中的作品。”再读陈迩冬的《苏东坡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其《前言》又称苏轼“所遗留下来的全部诗四千余首,词三百余首”。这样,苏诗总数“四千余首”,就此也成了一家之言。我查阅了现在所能找见的各种不同版本的苏轼诗集,分别做了统计。先将自宋以来有代表性的几种苏诗注本收诗数目列举于下:  相似文献   

3.
伍廷芳,字文爵,号秩庸,广东新会县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7月20日)出生于新加坡,4岁回广州芳村定居,13岁时曾被绑架,说服绑匪而逃脱,14岁入香港圣保罗书院学习6年,毕业后以翻译身份就职于香港法院。为了积资留洋而创办《中外新报》,是为中国日报之始。33岁赴伦敦入林肯法律学院学习,1877年毕业并考得大律师资格,以奔父丧回香港,执律师业,是英国殖民  相似文献   

4.
正4月10日下午,由宝鸡市社科联、宝鸡文理学院、宝鸡市国学研究会组织开展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在宝鸡文理学院进行首场报告会。报告会邀请兰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范文回家乡,为宝鸡学子作"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范文是宝鸡市岐山县人,在兰州工作期间,建设了中国秦腔博物馆、兰州市水车园、兰州市国学馆等社会认可的文化工程。他创作的《红门楼》、《雪藏》等长篇小说、《半生悟道》等散文在甘肃省和全国获奖,引  相似文献   

5.
雪堂此诗见《罗雪堂先生全集》续集之第四册《贞松老人外集》卷四。公不常作诗,30岁以后更少作,即作也不存稿。此四截句偶见公手迹,首有附注:“壬午秋初游此园,中间数数今廿二年矣。”壬午乃光绪八年,公年17岁,时应乡试报罢,纡道省尧钦江宁故得过苏,而廿二年则当在光绪廿九年癸卯,时正长江苏师范学堂,当年即谢事去矣。园即留园,时园属昆陵盛氏。  相似文献   

6.
试论刘知几对史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知几,字子玄,为避玄宗讳,称字子元,唐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他生于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卒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他生长在一个官僚文士家庭,从小因读《左传》而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二岁时读完《左传》,随后阅读《史记》、《汉书》、《三国志》等书。他读书,喜欢深入思考,发挥个人见解。他议论史书的得失,颇有与当时高明之士相同的看法。由于他在仕途上不善逢迎权贵,所以一任河南获嘉县主簿,竟十九年未迁官。39岁时,调至长安,任定王府仓曹。42岁时,任唐史馆中的著作郎、佐著作郎、兼修国史,成《唐书》八十卷。从此到他辞世,他的绝大部分时间从事修史。他因为感到唐史馆中存在着一切秉承监修的意旨去写  相似文献   

7.
据宋代《太平广记》卷三十四传说,广州在唐代便有城隍庙。唐贞元年间有位书生崔炜误人南越王赵佗墓,见到了羊城使者,并有诗云:"越井冈头松柏老,越王台上生秋草。古墓多年无子孙,野人踏践成官道。"越王还有和诗。出来后,他于蒲涧寺烧香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部分卦爻辞的训释作了探讨,认为: 《孠》九二(?)读作沙,郑本作址,址乃(?)字之形讹,(?)为沙字或体;《(?)》六三可(?)读作盱豫,不读作歌豫,意为妄大之豫乐也;《钦》九三(?),帛本作(?),均当读作腓,今本作股,则疑后人有意改字所致;《钦》九三(?)字读作随,帛本、今本亦作随,俞樾认为今本随字当读作骽(腿),说误;《揆》六五陞宗,陞即陞(升)字.训登,宗训宗庙,不训宗主,又本爻(?)肤读作噬(?);《艮》九三(?),帛本、今本作肥、夤,三字均读作(?),夤为(?)之通用字,训夹脊肉;《丰》九三芾,帛本、今本作殖、沛,三字均当读作旆,训幡幔,虞翻则云日在云下不明称沛,说误等。  相似文献   

9.
关于李清照母系亲属,人们或按《宋史》卷444《李格非传》所载:“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 王拱辰为开封咸平人,是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大臣,死于宋哲宗即位之初的元丰八年(1085)七月,时年七十四岁。他以反对范仲淹庆历新政而著称。今存有关他的传记资料,包括《宋史》卷318《王拱辰传》、《琬琰集删存》卷3《王懿恪公拱辰传》、《忠肃集》拾遗《王开府行状》等,其孙女婿都未见记载。  相似文献   

10.
孔臧是孔子的第十代孙,他的祖父三兄弟及父亲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支持者或直接参与者。臧幼承父爵及家学,是儒、文双栖的人物。其赋先学荀况体物体,后转作骚体。今存四赋为他少年习作,其中《谏格虎赋》可考比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大约早十几年,开了汉大赋模式之先河。  相似文献   

11.
说子贡方人     
《论语》:“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孔子为什么阻止子贡方人?其实《论语》一书中孔子方人的地方并不少。我的看法,大概评论人家的短长正是学者应具有的一种识力,问题在于不能信口雌黄,而是要根据人家的身世和社会实践做出适当的褒贬。如孔子称管仲的不死公子纠之难为不拘小节,因后来他佐桓公九合一匡,功盖天下,于子产,说他有君子之道四,“行己恭,事上敬,养民惠,使民义”,对子产这人,几乎包括净尽;于臧文仲,则说善与人交,又说居蔡(蔡为大龟)山节藻棁,何如其智也,则有褒有贬;于楚令尹子文,许以忠而不许以仁;于陈文子避雀杼之难,许以清亦未许以仁;于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以为再思可矣,不必  相似文献   

12.
章太炎晚年治国学由求真转向致用,强调国学的目的是修己治人。他从儒家经典中选出《孝经》、《大学》、《儒行》和《丧服》,称之为"四经",以为它们乃六经之要旨,万流之汇归,国学之统宗,以此提倡儒家的孝道、礼制和伦理道德,试图改变世道民心。"国学之统宗"即使在国粹派中也并未得到认同,它在国学运动新倾向成为主流之后是国粹主义存在的一个极端,是最"国渣"的典型。我们回顾章太炎晚年的国学观念,对于认识近年国学复兴出现的国粹倾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谢桃坊 《天府新论》2014,(2):155-160
章太炎晚年治国学由求真转向致用,强调国学的目的是修己治人。他从儒家经典中选出《孝经》、《大学》、《儒行》和《丧服》,称之为“四经”,以为它们乃六经之要旨,万流之汇归,国学之统宗,以此提倡儒家的孝道、礼制和伦理道德,试图改变世道民心。“国学之统宗”即使在国粹派中也并未得到认同,它在国学运动新倾向成为主流之后是国粹主义存在的一个极端,是最“国渣”的典型。我们回顾章太炎晚年的国学观念,对于认识近年国学复兴出现的国粹倾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正> 王绍曾先生,江苏江阴人,1910年生,现为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古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30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以优异成绩见知于唐文治、钱基博两位大师。同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协助海盐张元济先生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亲炙于张氏之门。王先生早在30年代即已  相似文献   

15.
傅玄是魏晋对的著名学者。他在文学上造诣不浅,善乐府章歌,文辞和张华、左思相驰骋;政治理论上在当时及后世均受推崇。傅玄理论著述甚丰,著有《傅子》,分内外中篇,凡四部六录,一百四十篇,计数十万数言行于世。可惜到南宋时大部分佚亡。今存本系此后各代学者搜寻辑录而成。傅玄写《傅子》内篇后即被当时的官僚王沈看中,写信夸他的著作言富理济,经纶政体,存重儒教,大可以用来与杨墨学说抗衡;唐时,魏征编辑了《群书治要》,《傅子》不少篇章入录,此后,傅玄的语录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当成治国安民的至理名言;清乾隆时,儒臣纪昀奉诏编辑《四库全书》,辑《傅子》后写序说它“关切治道,阐启儒风,精意名言,往往而在”,比王充的《论  相似文献   

16.
<正> 高等学校的学报是推动教学科研,促进学术建设的重要工具。我国的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办学报。1917年,蔡元培执北大校政,整顿师资队伍,兴办科研机构,并且创办学术性刊物《北京大学月刊》,“以谋求学术之发展”。他亲自担任总编辑,带头为刊物撰稿。在蔡元培的提倡下,北京大学先后创办了《国学季刊》、《社会科学季刊》等四种学术刊物,促进了学校的学术研究风气。全国解放之初,王亚南教授治厦门大学,也是率先创办《厦门大学学报》,来推动学术研究。1980年,全国高等学校的学报仅哲  相似文献   

17.
晁补之,字无咎,晚年自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能诗文,有《鸡肋集》七十卷;亦工词,今存《晁氏琴趣外篇》六卷.生于仁宗皇祜五年(1053),徽宗大观四年(1110)秋末,卒于泗州官舍,年58.时苏门学士中的另一位——淮阴张未正在陈州,闻讣大恸,为制《祭晁无咎文》(《张右史文集》卷四十五),并另撰《晁太史补之墓志铭》(《琬琰集删存》卷二),详述晁氏身世生平,元·脱脱等修《宋史》时,于主要行迹即依据张文叙次,再参照其他宋人有关笔记,谱成补之本传(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不过,上列资料颇有失误之处,后人不及细察,乃辗转引用,致生鲁鱼  相似文献   

18.
六榕寺始建于南朝,座落在今广州市六榕路。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其母舅昙裕法师从南京携带来自柬埔寨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来穗,广州刺史萧裕特意建造木佛塔,以供奉佛舍利。塔基凿九井环列,以避地下水。  相似文献   

19.
邢慈静,山东临邑县邢柳行人.兄侗(1551-1612)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是著名诗人、书法家,又能画,曾编《武定州志》十五卷.《明史·卷二八八》有传,说他“官至陕西行太仆卿,家资巨万,筑来禽馆于古犁丘(笔者按:犁丘,即今临邑县.馆在城东南,今已废),减产奉客,遂致中落”.《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等书,均有“邢侗”词条.慈静,清乾隆《武定州志》载:“慈静博学善属文,诗有清致,书画俱称绝品,与兄侗齐名”.他(她)们兄妹,类似东汉的班昭与班固、传说中北宋的苏小妹与苏东坡,都是文坛高手,诗文至友. 邢慈静嫁给武定州即今惠民县城西北三里马家堤口村人马拯.马拯也是幼有才华,明万历十一年  相似文献   

20.
光绪二十二年,蒋黻、罗振玉、朱祖荣与徐树兰四人不谋而合,均求助于汪康年,欲兴农事,倡农学会。务农会依托汪康年、梁启超及《时务报》馆在士林阶层中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聚集了一定的人脉,且筹措到一笔数量可观的经费。会报《农学报》首刊内容,与此前《时务报》中文论多有重合;同时借助《时务报》庞大的销售渠道,《农学报》在办报不易的晚清社会取得了立足之地。可见务农会与《时务报》馆间之关联。然《时务报》停刊后,《农学报》仍存,且前后长达近十年之久。在封报禁会的时代背景下,朝廷仍准农学设会、设报,实因其乃中国农政大兴之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