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文通训定声》是第一部对词义做全面探究的专著,朱骏声在书中明确提出“别义”概念,将“别义”和“引申义”“假借义”并列起来作为独立的义类进行说解并且使之系统化。朱骏声所界定的“别义:’义项的性质非常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词义系统内部的混乱。朱书“别义”有的属于连绵词的意义,有的与本义实为同一义项,有的实为同形字的意义,有的实为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等等。  相似文献   

2.
任何语言的词都有声音和意义两部分,汉语词也不例外。一般认为只有词的意义能生发引申义。本文特别提出,词的声音同样也能生发引申义,即人们常说的“假借义”。这种观点是与古人的“声训”、“右文说”、“凡同声多同义”、“声近义同”等主张或理论一脉相承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对当前关于词义的分类和同音同形词的辨别等问题的解决将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一  词是一种符号 ,它代表的是各种各样的事物或现象 ,词义是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概括认识或反映。这种认识或反映 ,不可避免地会掺进一些主观色彩 ,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 ,这样就使一些词语具有了色彩意义。词的色彩意义是词义内容的一部分 ,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形成三位一体的统一 ,共同构成词义的整体。例如“一尾鱼”中的“尾” ,作为量词 ,其意义是“尾巴” ,“用于鱼” ,所标记的是客观事物的量 ,这是其词汇意义。同时 ,“尾”作为客观事物量的一种名称 ,又归属于“量词”的语法类别 ,这就决定了它在组句时的句…  相似文献   

4.
语词意义的本质和逻辑结构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词的意义 (“词义”)是语词符号所承载的语言共同体关于对象的观念信息 ,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物性词义和物性照应性词义。语词 ,既有客观意义又有主观意义 ,既有形式意义又有内容意义 ;本质上 ,词义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西方语言哲学关于词义本质的理解往往失之片面。词义由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三部分构成。概念义不等于“科学概念”或所谓的“概念 (词项 )的内涵”。意象义是一种基本义、理性义。在语用世界 ,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在整个词义结构中的地位 (比重 )会因语词使用者、解释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秦汉简牍中几个词语的训释提出秦汉简牍词语研究中的词语互证这一词义训释方法,为解决简牍中的词义训释问题提出一条新的思路。文中主要运用了西域汉简和秦简材料,通过词语相互比较,辨析验证,考察了“发”、“别书”和“手”三个词语在简牍文书中的特定含义。  相似文献   

6.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担省》末联:“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对其中“努力”一词,《钱往杜诗》、《杜诗镜检》等书无往,盖以为其义训平常易任,无需作注。《杜诗评注》卷十注云:“沈文帝乐府:男女居世,各当努力。”以古释古,仍使人不得要领。今人多按现代汉语中“努力”(用力、勉力、尽力)之义理解之。如198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释日:“出句是说,分手不宜过多伤感,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第528页)1986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杜诗鉴赏》亦写道:“今后还是各自珍重、各自努力吧!”(第3…  相似文献   

7.
所谓对立义,指的是一个词语具有两种互相对立的含义。例如[沽]这个词具有“买”和“卖”两种相反的含义。《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沽”在这里指“买回来”,而在同书的《子罕》篇中:“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这三个“沽”却作“卖出去”解。对这种义兼正反的现象,我国传统的训诂学运用“反训”加以说明。反训是训诂学上进行语义注释的一种手段,即反义相训。这是由《尔雅》开创,并由郭璞注阐明的。例如《尔  相似文献   

8.
词义系统的隐含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词义系统中的“规约”和“隐含”现象 ,并分别就词义系统的各个层级上相关现象进行了论述。把词义系统分为义库、义位和义素三级 ,并根据“规约———隐含”理论 ,分别区分了规约义库和隐含义库、规约义位和隐含义位、规约义素和隐含义素。同时文章对词义的研究还自始至终贯穿着开放的语言观 ,主张语言和言语、静态和动态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9.
"相因生义"是词义演变的一种类推形式,但同基于思维联想的词义引申存在根本区别.这种演变方式揭示出词义发展过程中的横向影响和制约.其机制是类推.但它有条件限制,只有在A这个词的词义系统发生了"病变"的情况下,才能通过类推将其词义再类推到与之相关的B的词义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试论声训的目的和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训作为一种训诂方法,在汉语词汇研究,特别是同源词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声训的目的究竟是解释词义,还是探寻词源?宋人“右文说”、清人“因声求义”说,是否属于声训的范围?这些问题,前辈学者多有分歧,本文通过对汉语史的考察,对声训的目的和范围作了必要的界定,有助于人们对声训意义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韩述 《理论界》2022,(10):90-94
《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章,一般将“攻”释为“治”或“攻击”,但是这种解释与《论语》文义有矛盾。所以,前有范氏、戴望以义理解经,训“攻”为“专治”“执”,后有钱穆承范氏之学,训“攻”为“专攻”。训“攻”为“专治”“执”“专攻”,虽较训“攻”为“治”或“攻击”合理,但是加一“专”字解释,却缺乏训诂学根据。结合定州汉墓竹简《论语》“功乎异端”与《诗经》中“敦弓既坚”“我车既攻”与《毛传郑笺》中“盬,不攻致也”“攻,坚”以及《荀子·议兵》中“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等证据,可证“攻”确实可以训“坚”,“坚”有“坚执”义,则《论语》此句可释为“坚执异端而不改变,这就有害了呀”。  相似文献   

12.
类聚分析,是现代语言学广泛运用的分析方法之一。但这一分析法早在《说文广义》中有所体现。类聚分析《说文》,以及如何类聚分析《说文》,这是《说文广义》馈赠给《说文》研究的又一方法论上的启示。基于《说文广义》这一启发,文章以《说文》中“词与意义说解”为切入点。从“训释种类”、“训释方式”、“补充和引用”、“联绵词训释”四个方面。对《说文》进行了类聚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揭示了运用这一分析法研究《说文》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词是语言中的最基本要素。随着社会及语言的深化发展 ,受其影响 ,词也在不断变化。表现为 :一、词汇量不断扩充 ;二、词义不断增加。有些词由原来的一个词义发展为具有了多重语义。本文拟就“第二语义”现象做一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反训,是指同一个词具有两个两反而相成的意义,相当于“语义对立词”(Ambivalent word)。历史地看,它主要表现为一种词义现象,而非训诂的法则。其类大致如下: (一) 授受同词:  相似文献   

15.
方以智在《通雅》中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研究同源词,将同源词分为异类之同名的词和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相同或相关的词两类.对第一类词他着重探索同源词的内部形式,对第二类则主要考察同源词之间的音义联系.这种分类和研究揭示出同源词的两个重要来源:一种是在一个共同的词的内部形式的作用下,词义指向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同源词;另一种是在时间和空间变化的作用下,词的语音形式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同源词.  相似文献   

16.
建立历史的观点,首先要懂得词的结构古今不尽相同,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则以双音节词为主。古汉语中的很多单音词因为经常在一起连用,在后世或现代汉语中形成了复音词。也要了解古汉语中复音词也有一定的数量,不要以偏概全,把复音词拆为单音词。其次要懂得词义演变,古今不尽相同。有些词的意义自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大多数词的古义和今义有差异。因此在训释词义时,既不能偏离语言的时代性而任意以今义说解古词古语,以今义为古义,也不能偏离语言的时代性而任意以古义说解后世的语言,以古义为今义。  相似文献   

17.
从<<通雅>>看方以智的同源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以智在《通雅》中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研究同源词,将同源词分为异类之同名的词和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相同或相关的词两类.对第一类词他着重探索同源词的内部形式,对第二类则主要考察同源词之间的音义联系.这种分类和研究揭示出同源词的两个重要来源一种是在一个共同的词的内部形式的作用下,词义指向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同源词;另一种是在时间和空间变化的作用下,词的语音形式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同源词.  相似文献   

18.
人,小篆作,《说文》云:“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文,象臂胫之形”。甲骨文作(菁6·1)、(甲854)、(前2·31·2),西周金文作(令簋)、(克鼎),均象人之侧立,可见头、背、臂胫之形,许说基本不该。大,小篆作,《说文》云:“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甲骨文作(粹172)若(粹112)西周金文作(盂鼎)或(大保鼎),均象人之正立形。许慎说解字形不误,但训义则失之迂曲。《说文》中还收有字,谓“文大,改古文;亦象  相似文献   

19.
词义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作为研究古汉语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代汉语中的词义感染是指两个词原本各有其义,由于经常连用而发生感染,一个词获得另一个词的意义,同时自身意义弱化、消失。分析《现代汉语词典》(2008年第五版)中收集的语料,现代汉语词素义的"感染",是指一个词素有了整个组合体(词)的意义,实际上是一种简称替代。分析词素义感染和造词、双音化以及词义存在着的隐藏的关系,可以梳理现代汉语词素义的感染形成。  相似文献   

20.
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的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实为传统词义研究的集大成者。朱氏以《说文》所释本义为依托,成功构建了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的词义系统。朱氏通过分析本义内部构成要素的变化而对词义引申过程和理据所作的深入探求与阐释,实已蕴含着义素分析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