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学史中的“学派”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作为封建文化主体的“经学”,有着各种不同的学派。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用董仲舒等用阴阳五行说和《公羊传》相牵合的今文学说用以保护皇权之后,西汉“今文学派”在学术上遂占有优势。西汉末年,王莽又利用刘歆提倡的古文经《周礼》作为“改制”的依据,提高了古文经学的地位。东汉时,立于学官的今文经学只讲一经,拘守家法,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政治上的需要;作为“私学”的“古文经学派”,却能博通群经,融会贯通,于是古文经学就逐渐压倒了今文经学。两汉的经学,在黄巾起义后没落了。在这“大混乱”的时代,融合今文、古文为一体,既不谈政治、又不谈思想的,正是一种烦琐的训诂学  相似文献   

2.
陈以凤 《北方论丛》2010,(1):99-102
汉代《尚书》有今文和古文两个传授系统。孔安国为《尚书》博士,曾授业弟子倪宽,与西汉时期今文《尚书》学的兴盛有密切关系。同时他还整理、认读孔壁古文《尚书》,上献朝廷,并初步训解,传授弟子与后人,开创了古文《尚书》学派。故孔安国兼通今、古文《尚书》学,对两家之兴均有发起之功,为汉代《尚书》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童岳敏 《兰州学刊》2009,(4):195-199
唐代古文运动,提倡儒学复兴,致力于文章的经世致用。《春秋》学派则摒弃章句之学,主张学以致用。就文化导向而言,两者皆有相同的批判精神。文章从群体构成及学术思想等角度来探析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早期古文家的崇儒重教就为《春秋》学派的兴起提供了学术契机,而《春秋》学派经陆质发扬光大后,其致治之学又深深地影响到中晚唐古文家的学术风格及其古文创作。  相似文献   

4.
东汉学术约略可分为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和纬学.今文经从西汉即立为博士,东汉延续了前世的传统.古文经虽不立于学,却也甚受官家重视.不论是今文经还是古文经,其地位都在谶纬之下.本文阐述了谶纬在东汉政治与学术中的作用、地位及其与今古文经学的勾连、纠结、融通,从一个侧面剖析了儒学在东汉时期的复杂思想面相.  相似文献   

5.
章炳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是古文經学家;辛亥革命时期,也“曾以革命家現身”。有人以为他“一味反对經今文学派,經今文学派在維新运动是曾經有进步的一面的”。那么,章氏反对“有进步的一面”的今文經学,应該是落后或反动的了。事实真的如此吗?恰恰相反,章炳麟  相似文献   

6.
吴仰湘 《中国社会科学》2023,(7):181-203+208
许慎《说文序》提到:“其偁《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这是交代《说文》称引经传的文本属性,不料宋明以来疑窦丛生,形成中国经学史上一桩公案。清儒及民国学者对“皆古文”句相继作解,异说纷纭;段玉裁、王国维指“古文”为书体或学派,均有谬误;洪颐煊、宋翔凤、马宗霍专从孟氏易学内容论其古文属性,同为臆测;杨树达径从文本索得真解,但许慎称孟氏今文为古文的疑惑仍未尽释。宋翔凤又分辨汉《易》经为古文、传(注)为今文,意外揭开《易》孟氏今古文之谜。参照《易》孟氏“古文本/今文说”的组合模式,从今古文经本、经说的组配入手,分析汉代七经传承情状,观察两汉经学进程,豁然发现汉代经学并非今古文分立互争的两极化世界,而是今古文交错共存的多样化生态。《易》孟氏今古文真相一旦大白,汉代经学今古文纠纷也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7.
"义"、"事"之别与"今"、"古"之争及其现代学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学史上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对于孔子和《春秋》的看法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今文家视孔子为一政治家 ,因此 ,今文家以“春秋重义不重事”为方法论而重“义”轻“事”即重论轻史 ;古文家认为孔子是一位史学家 ,他们强调《春秋》的“史”的意义 ,故古文家重视对于六经中的音韵训诂、典章制度的考据。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学风 ,对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莽代汉与改制究竟以今文、古文还是兼取今古文经义为议论根据一直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和热点之一。过去往往对其行为的政治因素渲染有过,而相对忽略了其学术因素。其实王莽所立制度及行事,或据古文,或据今文,或杂取今、古文经义,并无一定。王莽与古文经学的关系汉代儒家经书分今、古文,争立学官,互不相容。前人评价今、古文之争多难摆脱派系与门户之见,故作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褒贬和论断。古文经确有伪书、伪作,并非完全信实可靠,今文家对此怀疑是正确的,但认为古文经全系“向壁虚造”也不对。秦始皇焚书时民间所藏的经书到汉代又被陆续发…  相似文献   

9.
(一) 关于《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思想体系,在学术界曾引起热烈的争论。范文澜同志在《中国通史简编》里说他“完全站在儒学古文学派的立场上”,而这一学派的特点是“哲学上倾向于唯物主义,不同于玄学和佛学。”茅盾同志则指出他的“二元论倾向。”最近《文学遗产》上发表了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不少学者认为朱熹有怀疑<古文尚书>为伪的思想,本论文在对朱熹<尚书>学文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后,对这一看法提出了质疑,并认为:朱熹不仅疑<古文尚书>,而且也怀疑<今文尚书>;虽然朱熹看到了古文和今文两者的盖距.但他并不认为古文和今文有优劣之分,更从来没有从文本的真实性角度怀疑过古文或者今文;朱熹虽然提出了"<书>有两体"之说,但不是为了维护<古文尚书>,而是为了要求读(或解)<书>时有疑则阙,重在意迭而不是字字有解.  相似文献   

11.
象数派易学家在对待象与数的先后关系、象数与理气的关系等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从而形成象学与数学两个流派,在哲学上形成象本论与数本论两种本体论倾向。真正形成象学派与数学派是在两宋。王称《东都事略·儒学传》说:“陈抟读《易》,以数学授穆修,以象学传种放...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学术史的发展进程中 ,《礼记》的编撰过程一直是一个聚讼纷争的问题 ,本文试图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 ,辨析《礼记》之源流 ,提出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作者认为 ,对两汉经学的今古文之争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能以为戴圣是今文仪礼学家就不可能辑取古文记。戴圣于今古文之争未起之时确曾抄传古文经纪并以之为今文家之学。但以现存文献仍然无法确知戴圣是否曾将所传之记辑定成书。作者更倾向于认为 :今本《礼记》四十九章是辑自东汉礼家之手。  相似文献   

13.
在北宋儒学复兴与“崇韩”思潮的时代背景下,《新唐书》用正面叙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法,着意将韩愈树立为有唐“一代文宗”,对其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美化与提升。这种建构性书写与同时期古文家们对韩愈的推崇一样,本质目的乃是借“崇韩”来重建以儒学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秩序。但在文学评价层面,《新唐书》主要称颂的是韩愈“陈言务去”的创新精神,对其古文并未多加措意,不宜作为北宋古文家文学观念的代表。受列传撰者宋祁个人求新好异之文学观念的影响,《新唐书》对韩愈文学成就的评价,实可视为其时另一种“崇韩”声音,与所谓“古文运动”共同构成了北宋文坛儒学复兴主题下的复调交响。  相似文献   

14.
再论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区分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代的今文经与古文经之争,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其影响十分深远.关于这一论题的专著及论文为数众多,在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区分标准问题上众说纷纭.本文认为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区分标准应该在于其是否被立为官学.这种看法虽早有先贤提出,但本文的意义在于为其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相似文献   

15.
韩愈散文的艺术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愈散文的艺术境界邓小军四川师大中文系一、新古文之性格及新古文与新儒学之关系韩愈所倡导的中唐古文暨儒学复兴运动,实际是一场以新儒学为体(根本精神),以新古文为用(表达形式)的文化运动。韩愈的思想,并非晚周原始儒学的简单复归,而是具有哲学、文化、历史的...  相似文献   

16.
一《诗·商颂》作年作者,是一个久争未决的问题。汉代,今文三家诗都认为《商颂》出自春秋时期宋人之手,古文毛诗却认为《商颂》是殷人颂祖致祭的歌诗。汉以后,毛诗大行于世,三家诗曰渐沦亡,治《诗》者论及这个问题,多用毛诗说,连敢于疑古的宋朝人,也  相似文献   

17.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辨伪方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辨伪方法评析于语和《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但秦汉时期流传的今文和古文《尚书》在西晋永嘉之乱时,均已亡佚。自东晋梅赜献出带有吁胺国传》的《古文尚书》,唐宋以降,代有疑其伪者。到清初阎若璩(1636-1704)的《尚书古文...  相似文献   

18.
郑学,是东汉末年郑玄所创立的经学学派。郑玄(约108—201)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以便同郑兴、郑众父子的经学思想相区别。郑玄早年曾入太学学今文《易》和《公羊春秋》,又向东郡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左传》、《周官》等古文经,最后又西入关中,向马融学古文经 东汉桓帝至灵帝年间,发生了党锢事件,郑玄也受到牵连,但他的学术活动并未停止,教授弟子达数百人。党锢禁解以后,  相似文献   

19.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中国经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用董仲舒等用阴阳五行说和《公羊传》相牵合的今文学说用以保护皇权,西汉今文经学在学术上占有优势。西汉末年,王莽利用刘歆提倡的古文经《周礼》作为“改制”的论据,提高了古文经学的地位。西汉经学在黄巾起义后没落了。魏晋时,王肃作《尚书》、《诗》、《礼》、《左传》注,立为博士。“王学”在其时占居主导地位。南北朝时,北方士族南迁。南朝盛行门阀制度,于是专讲区别尊卑亲疏的三《礼》之学大行。南朝经学不拘家法,随意发挥,并受佛教影响,把讲经…  相似文献   

20.
吴虞论杨墨李知恕在先秦诸子中,最为儒家所攻击的是杨朱学派与墨家学派。吴虞贬斥儒学,称颂诸子,自然对杨、墨两家多有论及,并称誉有加。杨朱学派论杨朱学派是先秦诸子中,今天最难考辨的一派。无论是杨朱的生平事迹、还是其著述,都无专书保存下来。只是在《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