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城乡关系简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迁的背景下,城乡关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呈现出新旧交替、由传统趋向近代化的复杂的过渡形态特征。一方面近代意义日趋增强,表现在城乡社会分工扩大,乡村城市化发展,城乡相互联系与依存加深,城乡贸易与人口流动加强等,另一方面又因袭了浓厚的传统色彩,表现在比较完整的近代意义上的城乡关系只存在于少数地区,城市数量少、经济辐射力和带动作用弱,农村商品经济不发达,城乡经济联系依然相当隔绝等。同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结构又使城乡关系带有严重的半殖民地色彩和高度的空间不平衡性。近代性、前近代性、半应民地性、不平衡性相互交错,使城乡关系严重扭曲而畸形,尽管其中透露出若干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亮色,但最终未能冲破浓重的黑暗。  相似文献   

2.
城乡关系变迁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也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海外学者关注晚清时期的城乡关系,强调城市与乡村间的紧密联系;国内学者则主要分析了民国时期城乡经济上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并强调社会认同方面的城乡疏离.近代城乡关系研究尚待在古代城乡关系、近代城乡转型动因与城乡互动特点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在研究视角与区域的多元化上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3.
城乡关系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过学术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对城乡关系的界定、中国古代城乡关系、近代城乡关系、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的城乡关系、改革开放后的城乡关系,以及区域城乡关系,城乡统筹协调一体化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述评这些成果,对于深化研究和解决我国城乡关系问题有很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学教育体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同时也引发了乡村社会前所未有的变迁,却也由此引发了城乡社会一体发展模式的破裂,所谓中国文化"隐然有城市乡村之分".导致城乡社会发展差距骤然拉大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新学教育体制本身的致因也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华北城乡体系由此发生了剧烈的嬗变。文章以天津、保定为代表的传统城乡体系和唐山、石家庄为代表的新兴城乡体系为例,探讨前两者所呈现出的城乡腹地延展和城乡商业缓滞以及后两者所表现出的城乡人口聚合与城乡角色倒置,来解读近代城乡关系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特点,揭示城乡关系发展的区域特点和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作为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领域,城乡关系研究随着城市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首先阐释了城乡关系的概念认知,随后梳理了上海、重庆、京津等不同地域城乡关系的研究现状和区域特征,并对城乡关系研究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及领域范围进行了必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清末以来,近代化进程打破了中国传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导致城乡区位发展的结构性失衡.而以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为取向的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建构,一开始即疏离了乡村社会需求,遂使乡村教育前景惨然命运多舛.民国年间,晋省当局在村政建设中对乡村教育制度及政策有所调适,但其掣肘颇多局限甚大,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并不尽如人意.揭示其历史演进背后的深层致因,将有助于明晰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多重纠葛和内在关联,为制度更易与社会变迁关系提供理性认识和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8.
由四川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的“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去年底在成都召开。来自京、津、沪、汉、渝等市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地方史和城市研究的6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应国家七·五重点课题“近代城市史研究”——上海、天津、武汉、重庆四个课题组部份同志于1988年9月上海座谈会上的建议举行的。会议以近代城市研究为中心议题,就近代城市研究的意义、内容和近代城市化、城市近代化、近代城乡关系、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与  相似文献   

9.
不合理的城乡二元户籍体制、不公平的城乡资源配置方式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人口的过度流失,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其中日益扩大的反向留守与"逆城市化"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它加重了新市民的经济负担,增加了伪城市化人口,扭曲了人力资源的配置。只有立足中国国情,因地制宜地制定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依据当地人口密度、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交通发展状况尽快加强中心镇、中心村建设,逐步废除不合理的城乡二元户籍体制,不断均衡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我们才能有效理顺扭曲的城乡关系,全方位缩小城乡差距,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历来就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古代的城乡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处于一种“无差别的统一”状态之中,到了近代虽然有所变化,但城乡关系仍然十分微妙。一方面,以牺牲传统农业文明为代价的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使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状态初露端倪;一方面,近代都市文明的诸多先天缺陷又使城市和乡村之间始终保持着某种传统的默契。这一矛盾关系格局从根本上制约着城市文化的总体格局和发展走向。其中最突出之点便是始终没有建立纯粹的独立的具有近代形态的都市文化。在以农业文明为主要的内涵的区域文化氛围中,中国近代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保持着既同构又异质,既认同又超越,既吸纳又辐射的矛盾关系。因此,中国的城市文化勿宁说是乡土文化的对立物,  相似文献   

11.
网缘关系是以互联网为交往媒介,人与人因网络结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人际关系,具有虚拟性、弱联系性以及趣缘性特征。网缘关系的虚拟性为人们提供了平等交流的舞台,实现了话语权上的平等;网缘关系的弱联系性打破了强关系的信息垄断,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网缘关系的趣缘性塑造着“无组织的组织”的新型社会形态。但网缘关系也存在着交往隐忧,它不仅带来了人际诚信危机、导致网民易患网络依赖症,而且让传统隐私成为网缘关系的牺牲品。网缘关系的健康成长,需要通过提升主体素质、注重法律规范、进行文化引导、加强技术防范手段对其加以引导规范。  相似文献   

12.
李邦铭 《河北学刊》2012,32(2):172-176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具体包含城乡关系发展的趋势论、城乡关系演进的动力论、城乡融合实现的方法论,科学回答了城乡关系如何发展、城乡关系为何发展、如何推动城乡关系深入发展等重要问题。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对当前中国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中国农村人口迁移是其重要的社会现象,主要流向城市和边疆,究其原因则有生产方式的变迁;政治领域的变革,如国家政权建设不利直接导致乡村精英发生位移;文化领域的巨变如科举制的废除促使城乡进一步分离,这些合力加速了农村人口大量迁移.而这种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促使中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加速中国城市、人口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受近代东亚国际形势和外交秩序影响,光绪朝清廷开始对中朝传统宗藩关系进行改造。时人为增强这一关系提出了诸多建议,清廷也开始用近代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去加以强化。此等努力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一关系,但终难逃失败命运。甲午战争,中国挫败,不仅导致这一关系彻底终结,而且导致日本开始奴役中国和朝鲜。历史显示:中国富强发达不会给朝鲜带来威胁,相反,中国软弱却不利于中国和朝鲜的安全与安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百余年城乡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表明,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是导致中国形成"两极产业结构"进而形成"两极城乡结构"的主要原因,而近代历史中形成的"两极结构"又恰恰成为建国后中国进行赶超型工业化和限制型城市化的宏观背景。因此,中国要优化现在的城乡经济结构,必须认真研究近代时期的被动工业化和畸形城市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目前中国提高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的艰难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上海公共租界为考察点 ,通过剖析市政当局人力车管理制度的“改良”和指导人力车夫的“自助” ,揭示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痼疾与畸形 ;同时 ,从人力车夫的生存状况这一特殊的视角审视近代城乡关系以及城市下层民众的边缘特性。  相似文献   

17.
程静  施红 《新疆社会科学》2024,(2):132-139+150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缓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要面对的重要现实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科学论述了城乡关系运动发展的规律,指出了消除城乡分离和对立的实现条件,为我国破除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提供了指导。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体现,具有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逻辑,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乡关系的必然选择。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遵循人民利益至上的基本价值取向、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的基本原则,以及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的基本方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就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推进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创造和谐美丽的城乡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李跃 《江汉论坛》2006,(6):74-77
本文在介绍社会网络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近代私营企业对其社会网络的构建,包括近代私营企业与政府及官僚的关系、与帮会的关系、与商会的关系、与客户的关系,以及宗族关系和乡土关系等,阐释了近代中国私营企业对特殊年代的特殊社会资源的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战略思路,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从理论内容上看,既涉及发展城乡生产力,又包括完善城乡生产关系,体现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从实践逻辑上看,科学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城乡关系历年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就关于城乡关系展开过深刻的论述.将国内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思想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城乡关系思想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预测,会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加强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体系建设,更有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