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之今日,我国学术造假之风有增无减,究其原因,除造假者本人急功近利,道德水准不高外,造假风盛还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学术造假之风源于建国初之学术批判,涨于反右扩大化与浮夸风,借助了政治、经济腐败,成型于“文革”时,泛滥于社会转型期。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国家兴旺的动力,亦应成为学术繁荣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大快人心事,揪出造假者。汉芯造假院长陈进终于栽了!上海交通大学通报了“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处理意见: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据《新京报》2006年5月13日报道)。这是在中国学术造假此起彼伏的背景下,一  相似文献   

3.
据央视报道.国人赴欧洲旅行若使用某些欧洲名牌产品一旦被查出是假冒品牌轻则没收、重则罚款30万欧元。乍一闻之。很是震惊。欧洲国家何以出此狠招对付知识产权被侵犯?或许可以套用时下一句话:你的地盘我鞭长莫及.但“我的地盘我做主”。在体味欧洲人无夸和愤怒心情的同时,联想到了国内学术造假之怪人怪事。  相似文献   

4.
浅议学术诚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术诚信主要有两层含义 :对待科学要讲求“诚” ,对待其他研究者及其劳动成果要讲求“信”。当前学术诚信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不对称 ,传统诚信观的断裂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学术管理乏力等。建设学术诚信的途径是 :从外在方面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和加大学术管理力度 ,从内在方面加强学术诚信的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5.
郝成意 《理论界》2003,(2):37-37
我国证券市场“银广夏”等事件的披露,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都是会计造假。会计造假不仅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企业与债权人利益受损,而且严重干扰国家的宏观调  相似文献   

6.
吴非 《理论界》2010,(4):95-98
实验结果要成为科学,离不开科学共同体及其相关的社会网络,各式各样的利益是建立网络的动机。然而,社会建构主义的错误在于把利益视为决定科学理论的唯一因素。本文通过对浙大学术造假事件的分析,表明科学家如果放弃科学研究之根——自然,即科学研究的客观对象,无论他如何编造对象、篡改数据,再强大的社会网络也不会使之成为科学,这样的社会网络早晚肯定也会崩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出现了大面积的、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世界上有“安然之死”、“世通”风波,国内也有“蓝田股份”、“银广厦神话”,各种会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一场会计职业道德的诚信危机袭卷整个会计行业。如何重塑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人士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蒋宗福 《学术界》2004,(4):117-129
近年来 ,学术“造假”和“打假”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一状况现已蔓延到了古籍整理领域。北京大学出版社所出《十三经注疏》(整理本 )获“国家图书奖”第五届提名奖名不符实 ,其中由浦卫忠整理的《春秋公羊传注疏》存在严重的抄袭问题 ,我们认为古籍整理也应遵守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做学问莫买椟还珠》一文中写道:"目前,学风浮躁、学术垃圾、学术造假等现象甚嚣尘上,原因何在?我认为,学术评价体系的错乱是一个重要原因。之所以要用‘错乱’一词来描述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是因为它已经大大超出了正常,呈现病态。"(载《人民日报》2013年4月16日)"错乱"往往用来形容一个人神经错乱,现在的学术评价差不多已经走到了神经错乱、发疯发狂的地步。那么,  相似文献   

10.
宁瑶瑶 《云梦学刊》2011,(1):161-162
值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北京师范大学伍铁平教授著《语言文字学学术批判和批评文集》和郑奇编著《较量》面世之际,“第二届全国学术批评与学风建设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学术报告厅举行。  相似文献   

11.
朱德胜 《东岳论丛》2004,25(5):198-200
会计造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问题 ,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与社会根源。本文运用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观点、契约理论和不对称信息理论分析了会计造假的动机和诱因。同时 ,还分别从内外部公司治理缺陷以及社会诚信缺失等会计职业环境方面对会计造假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对会计造假根源的分析给了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我们必须从源头入手 ,标本兼治 ,才能有效地杜绝会计造假  相似文献   

12.
张玉英 《理论界》2004,(3):154-155
从美国的安然、世通的造假事件到我国的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造假案件,可能看到当今企业造假现象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它使广大公众的投资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降低了社会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任,造成了信任危机。以至于前任国家总理朱镕基提出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作假账”的重要指示。由此可见,如何加强与提高会计监管、杜绝会计造假已成为当前会计职业的主要任务之一。会计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本文就会计造假的成因及采取的会计监管的措施谈点看法。一、会计造假…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术失范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激烈讨论。造成学术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通过学术评价体制的漏洞弊端产生。现行学术评价体制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数量化评价、官僚行政化评价和“学霸”评价。这种评价体制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学术失范,主要包括剽窃抄袭严重,研究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虚报造假;学术原创性丧失,学术道德沦落。因此应从重质轻量、倡导民主化评价和确立专业性的专家协会评价等方面改革和完善学术评价体制。  相似文献   

14.
学术评价机制旨在通过其筛选功能,对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定,以实现对学术造假行为的约束和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在科学研究领域,由于信息不对称格外显著,所以,间接评价在学术评价中处于重要地位。在间接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发送信号,评价者接收信号是间接评价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只有选定了合适的信号,才能确保间接评价实现正向选择的目标,学术评价机制才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当前,我国在学术评价方面已经确定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信号系统,但是由于“噪音”的广泛存在,这些信号并不能有效反映评价对象的学术水平。因此,如何降低“噪音”是实现我国学术评价机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余悦 《江西社会科学》2005,(12):226-233
两年来,《江西社会科学》杂志“赣籍学术名家研究”专栏的设置,一批有分量成果的推出,是学术史个案研究的集中展示,对于学术史研究具有启迪性、示范性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时间上,既要重视从古到今的通史式研究,又要重视当代学术的研究,还要特别关注现代学术的研究。因为现代正是一个社会激烈转型,学术多姿多彩的演变期。二是在空间上,既要重视社会思潮对学术的影响,又要重视学术事件、学术活动,还要特别关注学人个案的研究。因为学人始终是学术的中心,学术思潮、事件、活动及其嬗变,都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律动。三是在范式上,区域性学术史的研究,既要关注全国范围内的共性,更要关注特殊区域内的个性。因为在一定的时期内,各地形成的学术“小气候”与全国的“大气候”有很大的差异性。当前的学术史研究,应该从大呼隆走向厚重,从粗糙走向精致,从表层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下,适国人面对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具有一个稳定持续态势而深为欢欣鼓舞之际,却又不能不对其背后所派生出来的诸多社会不良现象而给予深层次的思考与缜密的剖析。今在思考剖析之后,笔者乃不揣谫陋地指出,在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当中,知识界所表现出来的浮燥风气乃至学术造假现象,实乃其中荦荦大端之一也。  相似文献   

17.
曾军  刘晓静 《社会科学》2007,9(1):147-155
2006年的人文学术热点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王富仁的‘新国学’引人注目”、“‘走出疑古时代’遭受质疑”、“《文学概论》教材与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易中天和余华制造的文化事件”、“学术批评开始转型”等几方面,它们共同组成了2006年的文化镜像和学术奇观。  相似文献   

18.
学术规范,学术诚信,这几个字成为学界高频词之时,学界已经“礼崩乐坏”,发文章已经成了搜索-粘贴-复制-打印-投稿-付钱-刊出,一条直线运动。剽窃不仅是本科生辛苦找工之余的救命药,已成硕士博士毕业的祖传方.更是讲师教授博导攻取职称拼抢待遇的杀手锏。还是各科处局部官员升迁的密宗拳。  相似文献   

19.
从清末到五四,中国的学术思潮产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首先表现在学术领袖的变更:留美归国的胡适等人迅速崛起,取代了尚处盛年的严复、梁启超等人。胡适主张考订史料、“小心求证”,代表了一种新的“学术美德”,与近代欧美史学强调“如实直书”、科学治史的发展相类,同时又衔接和重振了乾嘉学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由是五四注重“考订”的学风取代了清末热衷“通论”的风气。五四时期学者之治学生涯,受此学术风气之影响。他们向这一风气看齐,展现为人所认可的“学术美德”,扮演合乎期望的“学者角色”。但“学者角色”有内外两个方面:一个学者之内在性格,与人所期望的角色并不一定符合,学者的学术生涯由此会产生明显的变更。晚清、五四学人处于中国学术的成长期,他们所展现的“学术美德”和扮演的“学者角色”,展现了学者个人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与时代风气之间的一种辩证和复杂的内、外互动之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引起会计职业道德失范,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无法遏制财务造假。市场经济务件下要以法律规范作为职业道德规范的支撑,促使诚信道德风尚的形成;重人治轻法制的文化土壤使得财会法规的立法和执法存在缺陷,需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以法治的力量催促人们诚信道德意识的觉醒,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会计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