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我国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境的日渐式微或被过度地商业化、庸俗化的现实,依据文化遗产的特性走适度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实选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问题上,要把文化传承作为评价产业化发展质量的首要标准,把促进社区参与看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还要通过现代科技和传媒的有力支撑,通过整合并做强文化产业链条,有效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力和传承效果。  相似文献   

2.
颜明霞 《创新》2014,(3):61-64
文章在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的互动发展模式。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的资源状况的不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互动关系发生的源动力和作用路径,设计出"旅游资源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旅游资源开发"两类具体的互动发展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构建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机制,建构相应的规则体系和理念基石,实现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目标,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范围的进行界定,明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等相关术语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帮助我们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私权,应当纳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视野,但知识产权制度只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的部分内容的进行保护,且在分别保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法对非物质遗产进行统一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法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极其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的内在要求、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需要公法强力介入,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财产属性的内在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要求和利益平衡的要求需要私法的适度调节,以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公法、私法互补共存的保护模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颖 《社科纵横》2008,23(12):170-17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分析高校教育的现状,论述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探索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但由于三江源经济、文化、交通的相对滞后性,使三江源地区的文化保护事业与文化产业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对文化产业的法律规范和行政管理都较落后。如何合理、有序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立法的措施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前三江源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尤其是玉树地区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灾后修复、整理和保护工作正在进行,如何有效的通过相关的立法和行政层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调查三江源地区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现状,研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方法,以期提高整个社会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的价值认识,从而提高三江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水平,发扬非物质文化在社会发展及经济中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4):148-151
在悠久的人类文明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却是人类文明的最好见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不断地前进,对于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也在愈加珍视。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解读、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能与优势等方面论述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必要性,认为民俗博物馆对于非遗的保护更具专业性、基础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对传承人、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并结合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在保护非遗的专业工作经验,阐述新时期博物馆如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传统音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切入点,对当前传统音乐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对策,以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客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乃至重叠,对其实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能性。此外,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传承人文化权利的实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完整地传承和发展。但是,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面临着著作权的保护期限限制、专利权的条件限制等诸多制度障碍,同时还存在着保护不全面、保护范围受限制等局限性。我国应当采用综合法律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在知识产权法中对其做出防御性保护规定,同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和特性,制定专门法律制度进行积极保护,规定其权利归属、权利内容以及利益分享机制,并赋予专门部门以行政职权,对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实施处罚。  相似文献   

10.
潘彬彬 《社科纵横》2013,(12):122-127
近年来中国众多博物馆开始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责任,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果的探索性实践,逐渐取得一些共识、经验和方法。本文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例,介绍、分析了该馆开展保护与传承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现状;在调研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对该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出一系列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理念、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