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上挤出时间运动,在小区公园里的双杠上练倒钩。有几个小孩叽叽喳喳跑过来,其中一个胖胖的短发女孩,很直接地冲我说:"能不能借一下?""什么意思?让你玩一下双杠?"我不确定她要"借"什么,实际上我只占了双杠1/5的地方,她要玩,还可以啊。"嗯,我们想玩双杠。你能不能让一下?"她细声细气,但面不改色地确认。  相似文献   

2.
通知书     
《快乐青春》2011,(6):33-33
“你今天是怎么了?这半天老摆弄它干什么?”父亲说着,从冯笛手中夺过通知书,翻阅起来。上面有老师写的批语:“在课堂上玩弹弓,往同学的口袋里装虫子……请家长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3.
对不起     
《快乐青春》2014,(4):46-46
儿子玩的时候不小心撞到桌子上,疼得一阵猛哭。爸爸把儿子训了一顿,然后说:“桌子比你更疼,你还好意思哭?”儿子不哭了,给桌子鞠了一躬,说了声:“对不起!”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高度     
杨汉光 《快乐青春》2014,(12):37-40
周末,大伟带儿子明明去桃花山玩。上公交车时,大伟买了一张车票,售票员却要他买两张,大伟解释说:“我儿子还不到1.2米,不用买票,这是你们车站的规定。”售票员瞄了一眼明明,撇撇嘴说:“一个大男人,贪这点小便宜干什么?我只看一眼,就知道你儿子超过1.2米了。”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顶嘴     
张君燕 《快乐青春》2014,(10):37-37
一次,瞿秋白跟随母亲到北门外贤庄去,快中午时,在外面玩的瞿秋白跑了回来。正在忙碌的母亲抬头一看,发现瞿秋白身上穿的褂子没有了,便问:“秋白,你的褂子呢?”“我……”瞿秋白支吾着,“我也不知道丢哪里了。”母亲疑惑了:“明明在身上穿着的,怎么会无缘无故地丢了呢?”瞿秋白低下头,说不出话来。最后,在母亲再三追问下,瞿秋白深吸一口气,终于鼓起勇气,理直气壮地说:“我看到村里一个小朋友光着背,在风里发抖,就脱下来给他穿上了。”母亲听了淡淡一笑,轻轻摇着头说:“这种事好是好,可是我们也不多呀!”  相似文献   

6.
朋友     
凝溪 《快乐青春》2010,(10):51-51
蟋蟀见甲虫在伤心地哭泣,便问:“你遇到了什么不高兴的事?” 甲虫说:“我同朋友出来玩,走散了。” “别难过。”蟋蟀说,“我跟同族们见了就咬,无法相处,我们做个朋友好吗?这样你就不会伤心了。”  相似文献   

7.
章红 《家庭科技》2011,(12):1-1
有一次看吴宗宪主持的综艺节目,那次上节目的有好几个孩子,其中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只有三四岁。吴宗宪为了联络感情,随意地问他:“你喜欢妈妈吗?”“喜欢。”“那你讨厌爸爸哆?”吴宗宪本是有意逗小男孩的,没料到那孩子立刻毫不犹豫地说:“讨厌爸爸。”妈妈在一旁解释,  相似文献   

8.
《中文信息》2007,(2):4-7
提起温泉,人们必然会想起日本这样一个温泉群的岛国,念及伊豆,其实不必羡慕,不用踏出国门依然能够享受到冬日里本土温泉的柔情惬意!也许您知道温泉是来“泡”的,那么您又知不知道温泉也可以拿来“玩”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西方近代史上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康德是首屈一指的道德思想巨匠。他在建构自己的价值系统时,首先立足于“实然”的历史考究了道德作用,然后从中提升出“应然”的道德原则,最后借助这“应然”原则为所有个人悬设起值得永远追慕的“未然”伦理目标。这在实际上提出了与人类命运交相缠绕的三大道德课题:道德对“实然”历史的作用是什么?“应然”的道德原则对人类有何价值?人类“未然”的道德远景何在?马克思正是在接着对这三大课题的再思索中,批判性地吸收并超越了康德思理的有益成果,才在伦理学上达到了自己的理论高峰。道德对“实然…  相似文献   

10.
陈玉 《家庭科技》2010,(8):14-15
我是一个从大便带血病人的大肠上切下来的“肉球球”,医生管我叫“息肉”,并说长在结肠的息肉容易癌变。这可把我的主人吓坏了。于是,对大夫刨根问底:“息肉究竟是咋回事?长在哪里?会癌变吗?……”医生哪有时间给他一一细讲,还是让我来说说我的身世和来龙去脉吧。  相似文献   

11.
正当于丹在“百家讲坛”上把《论语》熬成一锅心灵鸡汤时,北大学者李零的新书《丧家狗:我读论语》出版了。李零以训诂的刀片对《论语》进行了条分缕剖,把孔子“还原”为一个“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孔子,这位被誉为至圣先师的儒家学派创始人,真的就像是一个堂吉诃德?真的就像一条四处颠沛流离、惶惶然找不到自己家园的丧家狗?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关心与冒犯中国人见面,除了问“吃了没有?”之外,还常问对方“去哪儿?”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非实指性的友好的“问候”语、客套话。但英美人对此很反感,认为这是一种“询问”,在心理上的反应是:Whydoyouask?甚至或是It’snoneofyourbusiness笔者曾与一位在华执教的美国人闲聊时谈到过这个问题。我问她:“在美国是不是不可以问别人去哪儿?”她说;“是的。”我又问:“如果我真想知道他(她)去哪儿。该怎以问?”她答曰:“你最好别问。”中国人喜欢问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如“你多大了?”、“结婚了没有?”以示关心…  相似文献   

13.
升空的气球     
林小晗 《快乐青春》2010,(10):40-40
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一位卖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进了公园。白人小孩一窝蜂地跑了过去,每人买了一个气球,兴高采烈地跑开了。  相似文献   

14.
电话反诈骗     
佚名 《家庭科技》2009,(11):7-7
前几天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南方口音,上来就直呼我的名字。 “王总啊,你好啊!” “你是谁呀?” “你的老朋友啊。” “谁呀?” “广东的老朋友啊!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 “你是?”“哎呀,王总你贵人多忘事啊。再听听,听出我是谁了吗?” 我想想有点不对劲,可能是骗子,如果我把对方的声音认做某个老朋友,对方就会想办法讲故事骗钱了。 该死的骗子,看我怎么收拾他!我说:“你是广东的老张吧?”  相似文献   

15.
大刚 《中文信息》2005,(11):17-19
四书之一的《中庸》曾云:“人莫不能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吃菜是件容易的事,但能细细品出其中味道的无疑就又上了一个境界。清代袁枚说得好:“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那么这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味呢?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这样问过德行都大大超出我的前辈“高人”;人生于世是否一定要在“名利场”上争个高低胜负呢?答曰:然也!我便大惑:书中读到,不少“高人隐士”,皆待“超世”、“遁世”观,视“名利”为粪土者,这难道有伪不成?又答曰:然!大凡出世之人乃情场、名场、利场失意不得已而为之者也!我不由地朝他瞥了一眼,竟生出一种不敬的怀疑——自然是怀疑他的德行之高了。然而,当我读完了王小鹰所著的长篇小说《丹青引》,便幡然醒悟,还是前辈说得对:人生降世,谁不乘波上世事之舟随波逐流呢?谁又能真正躲避“世俗”这两个字的侵袭呢?迄…  相似文献   

17.
笑话林     
开学第一天,老师点名时,突然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但老师还是大声地念了出来:“木棍,谁叫木棍?”只见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叫木棍,我叫林昆。”全班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8.
论“德”与“得”的辩证法顾智明,彭钧华人人都希冀获得幸福。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幸福的源泉又是什么?人类生活的实践,特别是古今中外获得的人们的人生实践,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道德是使您获得幸福的源泉。一、“德”“得”相通:中国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笑话,如果有人抬头望天1分钟,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他一起看,最后有人忍不住问:“兄弟,看啥呢?”他说:“脖子落枕了,这样舒服。”  相似文献   

20.
笑话林     
王笑一 《快乐青春》2014,(10):96-96
中午,老板视察建筑工地时,发现有个人在角落里看漫画书。老板问:“你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钱?”那人答:“1000。”老板掏出钱包数出1000元给他后.大声吼道:“这是你这个月的工资,马上离开!”那人高高兴兴地走后,余怒未消的老板问旁边的工人:“他是哪个部门的?”工人小声答道:“他是送快餐的。”一个男人来到了一家宠物店,问店主:“您好!您这儿有会说话的宠物吗?”“有。您看,这是一只会说一话的蜈蚣。”男人买下蜈蚣带回了家,让它吃饱喝足后问它:“咱们出去散散步?”蜈蚣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