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行政管理体制及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其他改革的重要条件。对政治体制改革,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及政府机构改革,邓小平同志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学说和行政科学理论。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以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作指导,积极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及政府机构改革,都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这是邓小平给我们确定的一个总原则。相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来说,为什么我们在…  相似文献   

2.
90年代行政体制改革战略地位的理论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简短回顾我国行政体制的发展历史,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与现状出发,分析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对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促动,并深入研究了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行政管理体制内涵入手,阐述行政管理体制不同构成的四个要素;根据四种不同的观点,分析说明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进而阐述行政体制改革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析形成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倡导者和领导者。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对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从我国实际出发搞好政治体制改革,作了一系列科学而深刻的阐述。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就,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政治体制改革仍然滞后.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笔者从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出发,就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官僚主义是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主要弊端之一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祸害”。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一文中 ,指出了官僚主义的体制原因 ,即 :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 ;党政不分的领导体制 ;臃肿庞大的政府机构 ;行政法规的不健全等。在此基础上 ,邓小平提出了消除官僚主义的主要途径。邓小平同志的这篇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对于我国当前深入进行国家机构的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行政管理体制既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又和经济体制与社会各项事业紧密相关。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快行政改革,建立现代化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既是跨世纪宏伟蓝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是我国跨世纪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覆盖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全局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过程与邓小平经济理论形成与深化过程是一致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中有五个重要的里程碑,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会议公报,十二届三中全会及《决定》,邓小平南巡讲话及十四大和十四大报告、十四届三中全会及《决定》,十五大及十五大报告。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但其进一步发展却面临"行政区行政"的层层阻力。化解行政区行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矛盾的根本途径不在于行政区划的调整,而在于区域内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因为行政区经济的产生不在于行政区划本身,而在于行政区的"行政"。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其相应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是区域政治协同发展,区域政治协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从现状来看,实现我国区域政治协同发展,必须创新区域行政立法方式、建立区域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区域地方政府间行政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全面私有化和建立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为结局,搞乱了国民经济,大大削弱了国家实力.其政治体制改革照搬西方政治模式,搞多党制和自由竞争,致使苏共失去执政地位,导致苏联解体.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比较中苏改革给人以深刻启示: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坚强的领导集体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障;正确处理改革进程与改革成果、改革与稳定、民主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前后,小平同志主要从政治角度考虑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把党内民主、人民民主的恢复和建设放在首位。第二阶段:1986年6月至11月,小平同志主要从经济角度考虑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旨在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清除障碍。第三阶段:1987年1月至1992年春,小平同志主要从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大目的是争取一个稳定的环境。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其落实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贯穿了实事求是的一贯精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他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新突破;在实践中,它推进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一理论对新世纪进一步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叶青华  赵建平 《理论界》2007,2(3):12-13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是由民主、法制、体制、改革、稳定等概念组成的逻辑严谨的科学体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其中的关键是通过体制改革,以法制来保证民主。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集中体现在体制改革上,包括体制改革的起点选择、程序安排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多年来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主要原因是 :改革策略比较稳妥 ,较好地处理了先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在经济改革方面又采取了渐进式推进的策略 ;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把生产主体的利益、权利与责任紧密结合起来 ;对体制外的部分采取了首先放开的策略 ;实行对内对外两个开放 ,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但也有缺陷和不足。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 :国企改革 ,农业发展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两个转型的关系处理 ,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安置 ,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理论道德思想体系的重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思考,并在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和内容等的基本思路,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具有超越时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市编办副主任曹诚强同志以此为课题作了深入研究,特推荐给大家一读。  相似文献   

17.
关于网络经济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经济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 ,2 0世纪 90年代发展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 ,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广泛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和学者针对网络经济的一些重大问题 ,如网络经济的概念、形成的原因、特征、同传统经济和传统经济理论的关系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理论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此作了综合评介  相似文献   

18.
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但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十六大报告在论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近期目标时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本文认为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从实现理论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进行了论析: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行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联度、重要性,已渐趋共识。行政体制改革寓于政治体制改革之中,政治体制改革依靠行政体制改革来实现。广东顺德对党政机构大规模裁撤、合并以后的“大部制”初始运行(详见《改革》2010年第2期“中国改革蓝本”之“顺德政改试水”),浙江温州对辖下5个镇级建制“撤镇改市”的大胆论证等近一个时期的典型个案,已具政改探路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