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访昭君墓     
陈凤尤 《老年世界》2013,(16):28-28
追溯起来,去寻访昭君墓的念头,埋在心底已有些年头。直到今年秋天,终于成行。因为,在我看来,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真正流芳千古的恐怕只有昭君一人。  相似文献   

2.
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平息了刀兵,播下了和平友好的种子。昭君形象成了我国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昭君故事也成了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3.
利前 《老人世界》2010,(5):39-39
王昭君的故事两千多年来传颂不息,戏文也演出不断。春日的一天,我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自然引发一番遐思。  相似文献   

4.
冯树安 《老年世界》2010,(23):24-25
乌拉特中旗草原上,有秦汉长城,突厥石人墓和石棺,优美的奇石林,壮丽的阴山岩画,古代祭祀遗址和一座座千年古城等,这些都是乌拉特草原上的文化瑰宝。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这里是匈奴领地。公元前216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  相似文献   

5.
总会想起     
张骞是西汉外交家、探险家、旅行家。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使西域的人。西汉前期,居住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经常南下侵扰掠夺。汉武帝即位时,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汉武帝决心解除匈奴多年来对汉朝的威胁,积极进行军事反击的准备工作。当时西域有三十六个小国,其中大的有几十万人,小的只有一、二千人。西汉初年,匈奴征服了西域诸国,对当地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和剥削,并把西域作为向西汉进攻的据点和经济后盾。  相似文献   

6.
1937年4月,为祭黄帝陵,毛泽东写了一篇祭文。祭文声情并茂,气势磅礴,表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抗击日寇的决心。祭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里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句,出自西汉名将霍去病。  相似文献   

7.
北疆鸿羽     
《老年世界》2010,(18):41-41
呼和浩特市委老干部局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老干部优秀节目展演。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区委老干部局关于兑现离休干部住房补贴等工作汇报。  相似文献   

8.
万刃冈 《老年世界》2011,(18):25-25
陕西省北部,有座名为靖边的古县。靖边县辖区内有一条河,名为无定河。该河在史书上非常有名,曾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无定河边至今有一座荒凉的古城,它是匈奴人最后一个王国的都城,史书上称“统万城”。  相似文献   

9.
《老年世界》2008,(19):28-29
虽不能说地理位置决定一切,但地理位置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都极为重要?耸立在中国北部的阴山山脉,东西横亘,形如屏障?它不仅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一条农牧业经济形态上的自然分界线,它还是历史上匈奴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0.
幼时读书,读到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时,亢奋不已,便自小立下了与英雄相同的志向。人常言:女大十八变,依我看,男大八十变。比如我,其中一变就是上述志向被抛到爪哇国去了“。匈奴”尚未灭,却已经抱得美人归了。当然,我也曾经矛盾过,究竟是先灭“匈奴”呢,还是边灭“匈奴”边把家“为”了?据知,写《进化论》的达尔文也有矛盾重重的时候,难以抉择时就在笔记本上列了一张结婚和独身生活各有利弊的对照表:“我的上帝,一个人如果总像一只无性的工蜂那样,一生只是工作、工作,没有别的一切,实在是很难想象的。在这烟雾弥漫、…  相似文献   

11.
党凤山 《老年世界》2014,(24):30-30
伴随呼和浩特最早名称云中城的消逝及定襄郡与盛乐城的兴起,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经过逐步演变和相互轮替的过程。早在战国及秦代,今天的和林格尔县,是云中郡的属地,到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1年),为北据匈奴扰边,将云中郡一分为二,另设定襄郡;  相似文献   

12.
闻君 《中外书摘》2007,(7):84-85
秦汉时,黄金为当时流通的主要货币,动辄赏赐、馈赠以千万计。楚汉战争时期,陈平携黄金4万斤。到楚国行反间之计;刘邦平定天下后,叔孙通定朝仪,得赐黄金500斤;吕后死后,遗诏赐诸侯王黄金各千斤;梁孝王死后,库存黄金40万斤;卫青出击匈奴有功,受赐黄金20万斤;  相似文献   

13.
霍去病是汉武帝初年时征服匈奴的骠骑大将军,但却英年早逝。为了纪念他在祁年山一带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汉武帝赐予他陪葬自己陵寝的特殊待遇。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风格有三大特点:一是注重寓意,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二是巧妙运用"因势象形"的表现手法,精心选择石料,巧妙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和纹路造型;三是灵活地将圆雕、浮雕和线刻技法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1989,(4)
历史文化名城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位于黄河中上游河套地区,西部是重峦叠嶂的贺兰山,城东有古老的黄河由南向北奔流而去。早在三万多年前,原始人类已开始在这里生息繁衍。五、六千年前,当农耕文化已经在黄河流域诞生、发展的时候,这里还是羌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主要游牧地区。秦汉统一中原后,北逐匈奴,在此屯垦戍守,  相似文献   

15.
雷鸣 《公关世界》2008,(2):33-33
孙弘:汉代武帝时丞相。淄川薛(今山东滕州南)人,出身贫寒。早年为狱吏,有罪免职,以牧豕为生,40余岁始学《春秋》杂说。汉武帝征召贤良文学,公孙弘被淄川国推举,以贤良征为博士。后因使匈奴忤旨,称病免归。元光五年(前130)再度应征贤良文学,因对策第一,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  相似文献   

16.
爱国者的故事霍去病为国不顾家汉代有个青年将领叫霍去病。他16岁就参了军,跟着舅舅卫青到边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战。别看他年纪轻,却英勇善战,能指挥成千上万的骑兵步兵,屡建战功。有一次,他率领一万精锐骑兵,深入敌后几千里,打败了敌人。后来他和卫青分兵两路,和匈奴进行决战,终于击退敌人,使国家的北方消除了外来的威胁。汉武帝加封有功将士,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初,雪后初晴,我们来到契丹与大辽的第一城——龙化州古城址。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00年左右,在我国北方的蒙古高原上生活着匈奴族,在今冀东北、辽西、辽北一带生活着东胡族。公元前2世纪,东胡族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后向北逃脱,分为乌桓族与鲜卑族,到四世纪后期东鲜卑分化为慕容、段、宇文三大部族,其中宇文部被慕容部打败后,余族人后繁衍为契丹族。  相似文献   

18.
走进喀什     
喀什噶尔今称喀什,古称疏勒,是汉代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于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大月氏返回经过时,这里就是一座较大的有市列的商业化城市了。公元前60年,疏勒归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其都城就在今天的喀什市。此后不久,由于东汉政权决策失误,疏勒成了北匈奴的属国。公元73年,汉明帝派奉车都尉窦固率军西征,投笔从戎的班超随军到了西域。  相似文献   

19.
某日,东坡,杨君采太守,张公规通判,一起游安国寺。 闲下来时,大家坐着一起讨论调气养生的话题。东坡率先发言,他说,我认为什么都可以克制,只有性比较难克制!张通判接上去发挥讲,苏武同学被抓十九年,意志应该是最坚定的,什么样的困难都挺得过去,吃雪啖毡,被敌人打得死去活来,愣是不说一句投降的话。可是,他依然抵不住寂寞,守不住底线,终究还是替一匈奴女子生了个儿子。  相似文献   

20.
马致远的《汉宫秋》和曹禺的《王昭君》是两部同样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历史剧.两部作品虽然题材相同,但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之处.本文主要综合戏剧情境的要素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全面地了解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