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们党成功地创造了利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把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方人员的改造结合起来等一系列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个改造已经获得了伟大的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基本上被消灭,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逐步向劳动者转化的过程中。研究和总结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久前出版的《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书,根据丰富的材料,对过去十多年来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和经验,作了较为深刻的论述和理论上的概括。这本书的出版,值得欢迎。废除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党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实现了用和平赎买的办法,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同时把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胜利.  相似文献   

4.
产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资本主义 ,在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列宁赋予它社会主义性质的全新解释。毛泽东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开创了中国式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道路。这是中国废除私有制、进入社会主义唯一正确的道路 ,同时成为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5.
1949-1956年,中国处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也是不断变化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在建国初期党形成了"利用、限制"民族资本主义政策,并在建国后加以运用和贯彻。在过渡时期,党将"利用、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转变为"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党和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改造,使中国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6.
<正> 五十年代我们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的伟大成功,实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牺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良好影响。这是绝大多数人、特别是亲身经历过三大改造的人们的共同感受,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绝不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6年,我党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结束,标志着中国胜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江苏省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和主要的经验,集中地剖析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公私合营企业的建立、扩展到全行业合营的背景、做法、政策措施以及各个时期存在的问题上,而对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则不再叙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过程中进行的。到1956年底,改造基本完成。改造工作虽然经历了许多复杂的斗争,但总的来说,进行得是比较顺利的,生产力不但没有遭到破坏和损失,而且有了较大的增长。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带根本性的深刻的变革,是对马列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一大创举,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一曲胜利凯歌。  相似文献   

10.
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与《共同纲领》根据我国国情,确定了解放以后我党和人民政府对待我国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正确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1949年8月,我党中央作出了关于组织工商业联合会的决定。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总结了我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丰富经验,这是毛主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光辉典范,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革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变革资本主义所有制,就成为当时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在五十年代中期进行的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相似文献   

13.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产生、形成、贯彻,使新中国顺利地、稳步地进入了社会主义,开始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首先,国家工业化是我国独立、富强的基础;其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再次,"一五"计划是贯彻、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环节;最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环境复杂,经济形势严峻。在这种不利条件下,我们在经济战线上还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主要是由于党审时度势,科学地制定了一整套反映中国国情、切合社会实际的经济政策。在这些政策中,“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占有突出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政策的实施,全面调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私营经济的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并顺利地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第一步,即首先将其导入国家资本主义。建国初期,我党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成  相似文献   

15.
(一) 坚持唯物史观,推动生产力不断地发展,这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一贯的指导思想。1956年,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这标志着我国经过短耐期的艰苦努力,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人们进行长期的探索,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更没有现成的经验,这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组成的“广州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资料整理研究组”,在广州市人民委员会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大专学校的支持和协助下,系统地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广州市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料的工作。从1957年开始至1961年底止,他们共搜集、整理了卷烟、火柴、制药、棉纺、搪瓷、机器、橡胶等七个工业行业和百货、五金、棉布、国药、新  相似文献   

17.
从1843年上海开埠到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上海经历了从前近代传统经济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论述这百余年中上海经济的机制、功能变迁及经济中心地位之消长的发展历程,可为今日上海之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取之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孙琴一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标志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但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六亿多人口中80%是农民,他们还处在手工劳动状态。重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0.8%...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和中共中央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香港问题的解决,澳门问题的即将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定进展,证明了这个政策的正确性。这个政策,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待港澳、台湾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对待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1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同资产阶级建立联盟的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指明了应同港澳、台湾的资产阶级建立持久的联盟,发展了在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要消灭资产阶级的政策。在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资产阶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适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顺利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大陆消灭了资产阶级。在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走过了一些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坚决地摒弃了一些不符合中国国情,妨碍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规定,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认为当前的经济改革是对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甚至提出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问题。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