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在无产阶級取得政权、完成生产資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社会主义革命是不是結束了呢?要不要继續革命?要不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要不要进行政治战綫和思想战綫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关系到无产阶級革命事业成敗的根本問題,是每个革命者必須回答的一个严峻的問題。毛泽东同志根据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級革命和无产阶級专政的学說,科学地总結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經验,一再教导我们,必須将革命进行到底。单有在經济战綫上(在生产資料所有制上)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对印度古代社会土地所有制的观点是很明确的。1853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说:“贝尼埃完全正确地看到,东方(他指的是土耳其、波斯、印度斯坦)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恩格斯完全赞同马克思的观点,并对“东方各民族为什么没有达到土地私有制,甚至没有达到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呢?”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一观点在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候,在1879—1880年间研究了科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后,基本上没有改变。在《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指出,古代亚洲的土地所有制是国有制,他写道:“如果不是私有土地的所有者,而象在亚洲那样,国家既作为土地所有者,同时又作为主权者而同直接生产者相对立,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拉薩尔和拉薩尔主义曾經是馬克思主义在德国的主要敌人,也是国际工人运动早期的机会主义流派之一。斐迪南·拉薩尔(1825—1864)出身于犹太富商家庭,以律师为业,曾参加过184s年萊茵省的革命运动,一度为“新萊茵报”写稿。革命失敗后,他还与馬克思保持密切的通信联系,甚至自称是馬克思的信徒。因为他无恥地剽窃了馬克思的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粗线条勾划出自耕农经济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影响。一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自耕农经济的特征。 (一) 纵向分析,把自耕农经济同中国封建社会的其它经济力量相比较——它前面是地主,后面是佃农,头上是封建的上层建筑。 1、自耕农是小私有者。占有少量土地不但是它们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区别于佃农的主要标志。地主靠出租土地剥削别人的劳动生存,佃农靠租种别人的土地度日,自耕农则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自食其力。自耕农土地来源大致有三:其一,农民自行垦荒,例如,汉魏之际封建政府就曾鼓励流民开垦土地,官府督课下在内地州郡开垦,自耕农自发开垦,以宗族屯坞形式在山区垦荒。其二,历代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培植自耕农的主要条件,每次剧烈的阶级搏斗部有力地打击  相似文献   

5.
关于太平天国土地问题,已有不少同志撰写论著发表过有益的见解。本文仅就太平天国辖区的土地占有状况作些考察,错误之处,请同志们指正。一太平天国虽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而没有得到实行。相反,大量文献资料表明,太平天国仍然维护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允许地主存在。关于这点,已有许多同志写文章加以论述,并为史学界所公认,不再赘述。但是,太平天国辖区内的土地占有状况较之革命前到底有无变化?有多大变化?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魏海东 《社科纵横》2007,22(11):18-20
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是列宁以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为方法论基础,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落后国家可通过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是列宁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的科学探索。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无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印度农村土地关系和国大党政府的土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独立前后的土地制度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农村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封建土地关系。十九世纪中期,印度的土地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柴明达租佃制:即包税地主制或中间人地主制。1793年,英国殖民当局通过著名的“永久性土地整理”建立柴明达地主制。这种包税地主系由过去包收田赋的官吏(一般支取  相似文献   

8.
《探求》2017,(3)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改革: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承包经营制。其间的变化变迁,既有执政党政策的鲜明导向,亦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逻辑性结果。这包括了诱致性与强制性的结合逻辑、国家意识形态和农民认知的互动逻辑、渐进式制度变迁逻辑,以及效率与公平的博弈逻辑。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进程为背景,讨论农地制度改革的曲折历程及其发展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秦的土地制度,我国史学界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在商鞅变法以后,就是土地私有制,承认各人土地的私有权,按各人土地面积定赋税;以为商鞅变法是“废除以井田为主干的奴隶主土地所有制,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即在秦国范围内废除了井田制,进一步承认所有的土地都可以私有和买卖,由国家统一收税。这是一项划时代的变革,它标志着秦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① 《睡虎地秦墓竹简》发现后,有的同志认为:“秦自商鞅变法以来,‘除井田,民得买卖’,土地既经授与以后,就承认了士民对于土地的所有权,受田农民能…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农民土地问题的理论内容十分丰富,由于形成于不同的时代、产生于不同的国度,因此他们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理论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东方革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谢双明 《社科纵横》2010,25(12):5-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思想或理论,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是对不同国度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分析和论述,他们的思想或理论既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又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从理论上看,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东方民主革命的理论,关于改造东方小农的理论、关于消灭城乡差别(对立)的理论,关于东方农民不经受资本主义的苦难的初步构想等等都在后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探索中得到很好的继承,如列宁的关于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理论、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的理论,关于在俄国这样的小农国家怎样改造小农并引导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等等;斯大林个体农民改造的思想、集体农庄的理论等等;毛泽东的关于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论、农业合作化的理论、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城市支援农村的思想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但由于俄国、中国都是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东方国家,革命胜利时由于战争或帝国主义的掠夺无论国家和人民手中的财富都消耗殆尽,在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解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理论对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一对基本范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对重要范畴。科学地闡明这对范畴,将揭示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依以建立的劳动的特殊經济形式,将有助于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創造、分配和使用,国民经济比例的安排,劳动力在各部門间的配置和使用等问题)的研究,也将有助于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主义积累等问題的认識。但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在学术界还是有爭論的。本文拟联系学术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若干观点,谈談自己的一些初步看法,以与同志们共同討論。不言而喻,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学說,是我們探討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东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和以色列宪政在很多方面存在与西方主流观念不一致的因素,包括宪法典的重要性、政党的数量、土地的所有制、工农业、国有制与私有化、军队的地位、种族民族问题以及司法独立等问题。在东方国家的现代宪政建设中,应当注重保留本国传统价值、尊重传统社会的情感,并应适当考虑建立本民族宪政价值观念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一印度的封建社会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是以封建庄园的形式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其处于依附地位;中国在解放前,地主是通过租佃等形式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其处于依附地位。印度没有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封建庄园,也不同于中国过去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印度封建社会结构的基层是村社。印度是通过种姓制度把低种姓的人和贱民束缚于村社,使其处于依附地位的。在印度村社制度下,存在着两种依附关系。一种是低种姓的人和贱民对整个村社的依附关系。低种姓中的工匠和手艺人要对全村供应生产和生活用具,如农具、炊具等;或为全村人劳动服务,如理发、洗衣等。贱民则要负责清除垃圾,处理死了的牲畜,或操其他被认为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是各种资源之母,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因此,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占有和利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就成为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社会制度.既然土地是自然之物,那么,个人和群体对它的占有和使用在什么意义上是合理的,在什么意义上能成为一种权利以及应该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权利呢?从法哲学的角度来看,土地应该属于全人类,个人和群体不应享有对土地的绝对意义上的所有权,土地资源的特点也使得人们不可能开发和享有土地的所有资源.因此,对于土地,在总体上应实行公有私用原则.历史上的土地往往实行多级所有制,如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每一级所有的方式和内容都是有区别的.合理的土地制度应是公有前提下的适当私有.中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度是总体上的国家和集体所有,企事业单位、家庭负责经营,这一状况基本符合土地的性质,即公有私用或多级所有的原理,因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当前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采取果断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两汉的宗族土地所有制与宗族的生产组织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宗族势力的重建和发展,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尤其与大庄园经济的发展相同步.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来源一般有买卖、国家授赐、豪取强夺等几种途径.一方面,宗族势力依靠自己的经济、政治势力获得土地,形成规模越来越大的大土地所有;另一方面,大土地所有者又利用手中的土地作为团结宗族的手段,纷纷采取庄园经济模式,组成一个个宗族的社会经济集团.两汉宗族土地所有制成为东汉以后土地制度的重要形式,宗族组织在社会生产方面也逐步表现出重要的生产组织与保障职能.  相似文献   

17.
据南朝鲜1985年6月出版的《东洋史学研究》杂志第21辑报道,今年1月25日—27日,南朝鲜庆熙大学举行第4次“东方史研讨会”,讨论的主题是“中国的土地制度”,共有30多名学者参加。他们讨论了中国的井田制、均田制及宋代土地制度等问题。关于井田制问题: 史学家李成珪在会上作了《井田制研究  相似文献   

18.
谢双明 《社科纵横》2010,25(1):1-4,7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东方农村合作经济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俄国、中国、印度等国农村小农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中提出来的。马克思、思格斯主张通过合作社实现农民由小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从小农经济向社会化大生产过渡;认为合作化必须坚持自愿、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的原则。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农民合作经济理论,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合作社的发展就是社会主义发展,重视农民流通领域的合作。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合作事业,但他只重视生产领域的合作,轻视流通合作,以农业的集体化取得了合作化。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就认识到合作社运动对组织和解放农民、支援革命战争的重大意义,可以说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领导了规模巨大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同世界各国比较起来,有更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经验传统。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两千年来就存在着不同程度地依附于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广大小农经济,随着封建剥削方式的变化,这种小农经济的比重愈来愈大,而且愈来愈多样化。广大农民长期以来具有个体经营土地并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习惯和传统。对于这样一个处于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对象,我们过去也很少认真地周密地研究过。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波浪式地、非常曲折地向前发展的。自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中国农业已经经历了四次改革的浪潮:第一次是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第二次是合作化运动;第三次是公社化运动;第四次就是从1978年开始的集体农业自身的改革,在集体经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和解决所有制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4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把共产党人的理论高度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社会主义国家70多年的实践,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我国12年来的社会主义改革,一项重要内容也就是要解决所有制问题。中共中央在关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