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背景下,许多国家发布能源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声明其能源新政。基于能源话语视角,以中国和英国2020年发布的能源白皮书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辅助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对比中国和英国能源政策在关注点、话语特征等方面的异同,结合两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阐释两国能源白皮书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研究表明,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两国能源政策的共同关注点,中国能源白皮书更多呈现为一种行动纲领,立足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主动担当,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与共建生态文明;英国则遵循“问题—解决”的逻辑,关注“生活成本危机”,力图在低碳技术创新、政策改革上寻求以英国为主导的全球合作。  相似文献   

2.
能源话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中英能源白皮书作为典型的官方能源话语隐含着两国应对能源问题的不同价值立场。基于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分别建立21世纪中国能源白皮书语料库和英国能源白皮书语料库,对比分析中英两国如何通过隐喻性话语建构能源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研究发现,两国均使用了建筑架构、容器架构、军事架构、经济与科技架构、集体架构、运动与方向架构,但各有所侧重。中国主要使用了比赛、建筑等隐喻,深层架构体现了中国政府奋进拼搏和注重实干、集体主义价值观、历史现实指向的时间观;英国重点使用了容器、军事隐喻等,激活了期待实现低碳话语霸权的政治立场、个人主义价值观以及未来指向的时间观。中英两国应当积极寻找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共同话语和共同利益,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国际生态话语系统视角,把能源白皮书视为重要的能源生态话语类型。收集中国和英国发布的能源白皮书,创建两个小型能源白皮书语料库。运用语料库检索软件,对高频词、检索行进行对比分析。语料库分析表明,中英两国的能源白皮书话语均主张采用技术创新路径应对化石能源困局。受能源禀赋、能源发展阶段及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影响,两国白皮书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同,面对能源困局和未来发展,中国能源白皮书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世界大同意识,更强调采取实际行动,务实解决问题;而英国则更倾向于采用二元对立思想,把能源转型视为国际能源技术和能源霸权角逐的战场。从国际生态话语角度来看,相较于英国,中国能源白皮书体现出更积极的生态意识,视国家为生命有机体,世界各国和而不同;能源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人类应节约高效利用能源。文章倡议面对化石能源困局,人类应采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重塑人类的生活、习惯、组织形式和价值取向,从根本上实现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彻底转型。   相似文献   

4.
在"安全化"理论视角下,"能源"在当代世界已成为一个从多角度被高度安全化的范畴,可以同时作为"存在性威胁"和"指涉对象"进入安全化进程之中;能源是一个独特的、极为重要的议题,具有极大的安全化潜力。能源因素同时作用于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能源话语"(尤其是"能源安全话语")是一国"能源软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与建构元素。"能源安全话语"与"能源软实力""国家能源安全"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维护能源安全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维护良好的国家形象,而国家形象的建设与维护需要依赖能源安全话语的持续建构作用。近年来中国能源话语中的"安全观"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重视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理念与中国理论。中国能源话语应积极建构自身"积极、合作、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完善能源话语体系,讲好中国能源故事。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之际,阿根廷也积极扩大油气投资,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鼓励国内外企业参与投资,这为中阿两国能源合作提供了契机。在中国与拉美整体合作的大背景下,两国的能源合作也将为中国和拉美其他国家能源合作提供参考。借助全球影响力分析框架,分析两国合作现状、问题及影响两国能源合作的国际影响因素,并对两国能源合作前景加以展望,对潜在风险综合评估,提出了投资之前需科学预评、规避政治风险、尊重文化差异、增加西班牙语人才的培养、处理好与相关利益国家的关系等建议,以利两国能源合作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6.
“能源三角地区”与中印能源竞争和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三角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因此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目标。中国和印度作为重要的能源消费大国,其能源进口的大部分皆来源于此。为了确保各自的能源安全,两国在这一地区展开了积极的能源外交。中印在寻求能源方面既存在竞争的现实,也存在合作的机遇。能否健康竞争、善意合作关系到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亚洲乃至世界能源格局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秩序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国家形象已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依据评价理论,积极话语分析可用于考察《中国的民主》白皮书英译本中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表明,情感资源树立起“人民至上、包容合作”的形象,判断资源描绘出“依法治国、善谋有为”的形象,鉴赏资源勾勒了“制度自信、胸怀天下”的形象;三种态度资源刻画的形象叠印后,升华为“人民民主”国家形象;民主话语文本、民主话语实践与社会文化实践是国家形象塑造的内在推动机制。本研究为理解和评价中国民主话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践,有赖于国家间电力能源部门的自由开放。然在电力能源部门自由化项目上CPTPP对非成员国所建构歧视性的"外部"贸易壁垒,对我国而言将形成推动跨国跨洲电网互联贸易多边谈判的潜在挑战。此外,CPTPP成员国各自以泛滥式"国家安全"为理由来设置电力能源自由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其所建构的"内部"贸易壁垒,让成员国间在跨境电力贸易自由化上也受阻,这样的趋势恐怕成为其他相对较低自由化标准的多边或双边贸易协定所仿效。我国除需要警惕CPTPP有关电力能源自由化"外部"及"内部"贸易壁垒对"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上的阻碍外,在应对措施方面,双边贸易层次上,中国可通过签署双边FTA模式藉此纳入电力贸易项目来建构以中国为核心国利益的"轴辐式"网络;区域贸易层次上,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跨境电网互联上,可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来建构中国与中亚战略合作关系;在全球层次上,可积极推进RCEP以强化亚太经济合作主动权,在扩大RCEP成员国并允许CPTPP成员国加入的同时,能做到逐步削弱CPTPP对我国所建构的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可再生能源首要性和优先性的充分认识,德国选择了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转型战略,并提出了积极的能源转型方案。明确的上网电价、灵活的电力市场以及多领域市场开拓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德国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道路上取得明显进展。能源转型也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其中成本、技术及利益调整等难题也困扰着德国。中德两国面临着相似的能源与环境挑战,德国能源转型的经验对推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积极推进“务实外交”的俄罗斯开始大举在全球范围内布下能源大棋局,在国际上推行能源外交。俄罗斯在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的情形下,以其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后盾,在全球大打能源牌。一方面利用世界能源价格上涨的行情,加强能源载体的出口创汇,用“石油美元”振兴俄罗斯经济;另一方面又以能源为武器来突显自己的大国形象,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他国进行制衡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设能源强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离不开能源话语实践特别是能源治理话语实践。中国能源治理话语以其特有的话语概念已经形成国家话语,但只有通过国家翻译与国家修辞转化为国际话语,才能够切实赢得全球能源话语权,提升中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话语能力。从中国能源话语研究现状着手,阐明能源治理话语的内涵及特征,提出构建“三库合一”的能源治理话语翻译资源库,包括中国能源治理话语翻译术语库、翻译语料库、翻译修辞案例库,整理收集中国能源治理话语的相关资源,依托翻译这一跨语际实践规范能源治理话语,提升能源治理话语的认可度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今能源供应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两大因素的加速发展,致使全球能源供求出现新的竞争格局,能源效率提升、非常规化石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构成了当前和今后国际能源转型的三大技术路径和发展方向。技术进步和环境问题正在改变全球的能源需求结构,能源来源多元化多级化特征进一步凸显。全球能源发展的三大技术路径和多元多级化发展方向,导致全球能源体系不断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积极参与,角色突出。然而,中国在能源发展的三大技术路径和方向上既有不足也有优势。对此,应补齐短板,巩固优势,引领发展。中国在国际能源转型进程中是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近邻的两个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近年来,海外能源争战中、俄罗斯石油管道之争、东海石油勘探之争,将中日两国“能源之争”彻底暴露于世人面前。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角度看,两国在世界范围争夺石油资源在所难免。如果中日双方能够避免对抗性、排他性的传统博弈形式,走向建设性的竞争合作,则不仅可以实现各自能源安全的“双赢”,而且还有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和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4.
《低碳转型计划》与英国能源战略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转型计划》是英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国家战略文件,也是其完成未来能源组合的全面规划。该文件巩固了英国以市场为导向的能源创新体系,改变了单一的新能源发展路径,为推动英国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同时作为能源战略转向的标志性文件,它凝练了英国政府多年在能源法律政策上的经验教训,为稳定能源投资,走出金融危机,继续引领全球气候政治提供了法律政策保障。对此,中国应借鉴英国能源法律政策的立法经验,提升新能源的战略价值,尽早促成安全低碳的新能源中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15.
将媒介化传播学理论引入批评话语分析,以法新社关于中国“碳中和”的新闻报道为语料,从文本、话语实践和媒介化实践三个维度考察法新社对中国碳中和规划的态度和立场。在主题上,法新社主要关注中国的碳中和规划承诺、背景、现状和举措,强调规划目标与短期能源实践之间的矛盾。在语言形式上,法新社借助过度词汇化分类、搭配词、及物过程等词汇语法手段,把中国的碳中和规划建构为最大碳排放国理应承担的责任,同时,突出强调中国碳中和目标的言说性及其与当下能源实践的不一致性。在话语实践上,法新社更倾向于引用国际组织、机构和欧美政府官员表达西方立场的观点,通过西方认可的“权威”建构对中国碳中和及其相关议题的评价;引用中国政府、机构、媒体和企业人员的话语时往往通过再情景化手段,彰显多元声音之间的张力。从媒介化实践来看,法新社遵循商业主义至上的媒介逻辑和西方霸权政治逻辑,即使对中国提出的这样一个符合国际主流大势,有利于全球气候治理的碳中和规划和举措,仍坚持西方一元论标准,以审视、质疑和指责的姿态,建构中国的“他者”形象。  相似文献   

16.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的主题,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担当和责任,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了碳中和的雄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对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探索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中国实际国情和碳减排目标出发,通过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得出中国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能源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能源需求总量和CO2排放量将继续增加、能源结构转型更加困难等挑战;但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会倒逼能源高质量发展,抢占技术制高点,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从碳中和的定义和目标出发,发现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要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化石能源占比和单位化石能源碳排放量,增加森林碳汇和发展CCS(含CCUS)。在此基础上,提出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大显性途径,即节能提效、优化能源结构和技术创新;以及一大隐性途径,即思想观念创新。对于全球来讲,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去应对,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应加强顶层设计,出台面向2030年和2060年两大节点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国家行动方案》;围绕技术链和产业链,识别出关键核心技术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并加强示范工程建设与推广应用;针对同种类别废物治理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未来碳减排与“三废”协同治理将是大势所趋,建议深入探索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特朗普及其能源部部长关于美国能源战略的系列演讲为语料,自建语料库,采用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相结合的方法,剖析特朗普政府能源战略话语特征,揭示特朗普政府能源战略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立场。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战略话语主要包括三大主题特征:能源战略重心为优先发展化石能源,能源战略手段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能源战略目标为就业和安全。围绕这三大主题,特朗普政府重构了一套与全球主流能源话语相悖的美国能源战略话语,折射出其强烈的能源现实主义和能源霸权主义意识形态。本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特朗普政府能源战略及其话语策略的认识,对于维护中国国家能源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左婷婷  赵云梅 《国际公关》2023,(18):133-136
国家形象的塑造分为自塑和他塑,既包括自我认知、宣传的形象,也包含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折射出的他者形象。在中国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和提升他者视角下国家形象的建构。新闻话语可通过公众的认知建构他国的国家形象。从他者角度,可以分析和判断国家形象建构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有利于国家和社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本文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以泰国主流英文报刊《曼谷邮报》2020—2021年的300篇新闻报道为例,自建新闻话语语料库,分析泰国主流英文媒体视角下构建的国家形象,同时也发现一些不利因素,并找出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国际话语权建设、改变报道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等建议,旨在促进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中日能源竞争与合作之结构现实主义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和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为了获得稳定安全的石油供应,日本采取措施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积极竞逐。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在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了“零和”趋势。这种态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日本关注中日能源合作将产生的相对获益造成的。日本认为,中日能源合作给中国带来较多相对获益,并随着相对获益的累积,中国的实力将不断增强,最终使中国有能力挑战日本在东亚权力结构中的位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日本不仅不愿意同中国进行能源合作,反而与中国激烈竞逐。然而,中日经济的高度相互依存和两国面临能源问题的共同性将促使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两国的能源竞争与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家形象存在着自我本位与他者本位两重维度,兼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因此国外媒体同样参加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考虑到国际传播中西方媒体占据主流地位的不均衡态势,可以在国家形象研究中引入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视角来分析媒体话语,破解被西方媒体建构的中国形象之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或改善措施,优化国家形象,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