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藏区地名的形成或者命名的几种主要情况分别加以介绍,并诠释地名所蕴含的文化含义:一是描述地理位置、形状的地名;二是表明自然资源和地理实体的颜色等特征的地名;三是反映历史事件、军事活动等情况的地名;四是反映藏族的崇尚心理和宗教信仰的地名;五是以部族名、人名、动植物名等命名的地名.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政区地名用字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1048个乡镇级以上地名,总共使用汉字2220字次.使用了595个不同汉字.超过一半的所用汉字用在了地名末尾.这些地名尾字多数是通名汉字.使用次数最多的5个汉字分别是"龙、溪、石、家、山".重庆地名用字有如下特点:尚"龙",与"龙乡"龙文化;山、溪、石、坪、坝等地名用字反映了重庆的地形地貌特点;"桥"字地名与"桥都"文明;姓氏地名多,是"插占为业"移民政策的结果;通名变专名,现代地名命名方式之一;异体字.  相似文献   

3.
历史时期重庆地区曾使用过的政区名称较多,据笔者统计,通过文字资料记载保留下来有具体得名解释的政区地名101例。在命名渊源上包括因山脉得名、因河流得名、因方位得名、因年号得名、因姓氏得名等诸多类型,其中又以因河流得名为最多。不同历史时期重庆政区地名得名又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隋唐时期重庆地区产生的新政区地名数量最多,宋代产生的祥瑞美愿政区地名较多,元明清时期新的政区命名主要集中在今渝东南地区,民国时期政区地名主要是以更改重复地名为主。  相似文献   

4.
地名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包含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区域文化的象征。城市改造和扩张中造成了许多传统地名消失和新的地名的创改,同时商业文化对命名侵扰,新地名的命名的传统化内涵缺失,指位功能消弱。以历史性、文化性、知名度和合理性为命名的保护原则,并以历史、文化、知名度为评价指标构建量化的评价体系,为地名命名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地名文化的概念辨析,明确地名文化的含义。从文化遗产视角,并从词语文化和实体文化两个层面,对六安地名文化进行考察,对六安地名文化特色进行分析。认为,生动形象地反映自然景观,是六安自然类地名的特点;大量的来源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地名,则是六安人文类地名的特点。地名实体文化特色鲜明、积淀深厚。古老厚重、源远流长,是历史文化的特色;名山、名水、名土地,是地理文化的特色;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乡土文化的特色。独具特色的六安地名文化遗产应该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发挥其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地名往往带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随着历史的变迁 ,各地的文化类型有可能发生分化与融合 ,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可能会慢慢失去其独特性 ,但地名却大都世代相因 ,变化极小。通过对地名的探讨 ,往往可以发现许多与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有关的珍贵资料。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城市地名由来的探讨 ,揭示了四川省城市地名由来所遵循的主要依据原则及命名时所反映的一定文化内涵 ,对了解四川省城市地名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俄语地名命名体现了丰富的俄罗斯民族文化。文化语义作为语义学的分支,同样具有语义的对立统一性质,即稳固性和变异性。俄语地名命名的稳固性是俄罗斯地理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神话传说的反映;俄语地名命名的变异性是俄罗斯社会巨变和政治变革的写照。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出现地名字面本身不变,但所指代的实际范围发生较大变化的现象,这里我们称为“地名内涵变化”,可以简称“地名涵化”。历史上“川江”一词从唐宋之际出现后,其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宋代“川江”曾有指代整个长江、长江上中下游,指代范围让人相当意外。明清主要指整个长江上游河道,但到近现代,“川江”所指又有一个泛指整个长江上游干支流到仅指乐山到宜昌、宜宾到宜昌、重庆到宜昌河段一个逐步缩小的过程。宋元以前巴蜀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使巴蜀航运的地位很高,成为“川江”话语强大指代中下游的支撑。而受长江上游特殊的复杂河道、特殊的平底木船通过性能、特殊地域滩师导航的制约,传统时代长江上游木船运输曾一度在整个长江航运中占有通过性上的优势,一度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整个长江航运的运行。近代以来“川江”一词的内涵缩小又与机动船进入川江,木船地位相对下降的情形下,热点聚集在机动船运输的话语内有关。研究发现,历史上中国的“地名涵化”可以分成“地名缩放涵化”“地名异地涵化”两种情形,前者较为典型,后者较为复杂。“地名涵化”在时间上又可分成“漫涵化”和“快涵化”两种。一般来说,在历史上行政区划地名的“涵化”较快,而文化区域概念地名“涵化”的过程较为漫长,影响的因素也较为多元,但受国家相关行政区调整的影响,文化区域概念的“地名涵化”过程也会加快。  相似文献   

9.
试论傣族宗教对傣语地名命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人民既信仰原始宗教,也信仰小乘佛教,在宗教信仰上形成了傣族信仰二元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傣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西双版纳傣语地名为例,论述了傣族宗教信仰对傣族地名命名的影响。并通过佛教地名蕴涵的意义变化得出佛教是从勐海县传入西双版纳,然后在其他地区进行传播的,这一结论也与傣族历史和傣族文献有关记载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怀远地名文化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活化石。怀远地名真实地反映了怀远的地理特征、经济生活、宗族观念、历史变迁以及源远流长的大禹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基于对怀远地名文化进行尝试性探索,以期挖掘出怀远地名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陕北地名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学是关涉地理、历史、语言、民族等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就陕北地名与陕北方言、陕北地名与陕北历史上北方兄弟民族谈了三个问题:一、地名,世代口耳相传,不跟一般字音一起发生历史音变,具有着较大的稳定性,陕北有些地名便保留着古音,不失为研究汉语及陕北方言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二、地名,是各民族文化起源、行政管理的真实记录,因此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借字残留在征服者的语言里的,大部分是地名。陕北在历史上许多北方兄弟民族与华夏族杂处错居,至今尚残留着一些以他们的语言或姓氏命名的地名。三、陕北已出版或待出版的一些地名志,在用字、读音、含义上不乏讹误之处,本文举例性地作了说明、正误  相似文献   

12.
"霞山"是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行政地名,因霞山村得名,但"霞山"本身的含义和民族属性都不清楚。有人认为它就是汉语地名,但是经过考证,它实际上是一个壮族地名,就是壮族地名"下山"的不同写法而已。从粤语看,"霞"与"下"存在同音关系,而且在该地区古代有"霞山"与"下山"两个地名同时存在。"霞山"壮文本作"hazgodau",因节省音节变作"hazdau"。"霞"指茅草,"山"指桄榔树,"霞山"原本就是以茅草和桄榔树命名的一个古村落。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复杂的社会现象,不但历史悠久、数量庞大,而且与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的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从壮语地名命名的分类上,可以窥见壮族地名命名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揭示出壮族文化的原生性。  相似文献   

14.
一个地方的命名总有其根据,或依据自然因素,或依据人为因素,一个地名要么反映了该地的自然特征,要么反映了该地的人文特点。涪陵地名的通名主要以地理形态特征、建筑物和行政区划为命名依据,专名主要以地理形态特征、动植物、姓氏、生产活动、历史故事人物、宗教传说等为命名依据,文章从命名依据中探究了地名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说了今舟山市定海区临城“吴谢”的由来,对民间盛传的“吴谢”地名与“吴王夫差”之间关系的传说进行了评说,并从历史的角度对传话作了合理的否定.虽然传话与信史是两码事,但传说也是一种文化.因此,建议可在吴谢适当增加一些景点,以期丰富定海旅游事业.  相似文献   

16.
满语地名是以满语文命名的特定地域空间的名称,是满族民众对本民族生息空间内自然实体、居民点和一定时期内行政区划的命名和指称。它是满族民众迁徙的足迹,也是这些地域主权归属的活化石,同时亦是人们深度解析满族文化的载体。因此,认真解读满语地名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剖析满族历史文化,就成了清以来部分学者的研究目标之一,并使得满语地名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以清代以来学者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探讨满族地名研究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以期鉴于当下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青海民族语地名民俗蕴涵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青海高原山峦、河湖等地的民族语名称,揭示青海高原地名的多语种性和各民族语地名共存的现象,显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本文从民族语地名的命名和对自然崇拜的分析中研讨地名与民俗学的关系及有关民族历史、宗教、心理和民俗事象,并说明它们的轨迹和多元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8.
盐城有不少独具特色的地名,它们与其自古繁盛的煮盐业密切相关。从语源和文化两个视角探讨这些地名的命名理据,揭示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人们认识地名的文化学、民俗学价值,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樵"云"字地名是当地自然风光的投影,苍茫秀色的写照。西樵"云"字地名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与儒、释、道三教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樵"云"字地名还反映出西樵人的精神寄托和志趣追求。透过地名可以窥探当地诗意的生活,了解千百年的乡风民俗。  相似文献   

20.
常州地名语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是一种文化。常州地名记录着杰出的历史人物,流传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表现着某些民俗史实,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反映出常州的历史文化特征,透析出常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地名也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