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校综合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二者的有机融合呼应了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唯一途径"的指导思想,认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劳动教育的更高层次,是劳动教育中的创造性劳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以创造性劳动为抓手,坚持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设、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机制建设、全方位支撑的外部环境建设等,探索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破解劳动教育薄弱之困,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融合是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与必然要求。在梳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厘清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探索两者有效融合的必要性。遵循立德树人和过程规律性原则,以构建协同发展的育人格局、搭建融合的育人平台、提升融合的育人动力三个维度为目标,通过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创新实践载体、深化教学改革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3.
高校深入开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服务转型的重要内容。以甘肃政法大学为例,分析该校学生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创新创业项目培训、高校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的类型以及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等的认知情况。研究发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把握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原则、打造精准化学习模式,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高校劳动教育的体系构建是提升其育人效能的内在要求。课题研究组通过对全国105所高校的实证调查发现,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存在具体目标定位失准、内容育人功能失位、实施方式方法失当、评价标准结构失衡等困境。由此,本研究提出构建“一四三四一”的劳动教育体系,即确立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核心,“知、情、意、行”为维度的“一核四维”目标体系;创设具有“真、善、美”三重育人旨趣的内容体系;构建品德与技能统合、身体与心灵融合、人文与科技耦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四合一体”方法体系;建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共在的“道术合一”的评价体系,推进劳动教育的时代转型与创新调适。  相似文献   

5.
肖连奇 《成才与就业》2023,(S1):159-161
<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的重大责任。教育部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因此,着眼于高等教育的使命和大学生实际需求,思考如何构建高校思创融合育人长效发展机制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近些年各高校探索思创融合的现状来看,思创融合面临着理念认知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观念转型的重要教育方式,其具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素质、发展创新创业能力的功能。应用型高校独特的办学理念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部优势,经济产业发展新动能及其要素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优势,学生整体性特征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优势。应用型高校需要摆脱自身在“专创融合”“课堂融合”“考核评价”和“师生共创”中的困境,才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内在价值,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融合发展,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优势首先在于能够激活实践基地内生发展动力,突出了实践基地的价值引领作用;其次,线上线下双平台实践基地的开发,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支撑更加丰富有效;围绕“互联网+”实践基地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践基地的综合性建设和多方联动机制的确立,使基地实践导向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对大学生劳动教育提出新要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因认识不足、宣扬方式单调、价值导向不突出、缺乏整体规划等原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劳动教育弱化的现象,本文提出了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规章制度保障融入基础,从办学理念的精神文化中凝练劳动精神,构建“劳动+信念、培训、育人、服务”文化活动,促进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优秀劳动者。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师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骨干力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专职比例不高、教师缺乏创业实践、教师知识储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培训体系不完善、考核激励制度缺失等问题。新时代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夯实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强化协同融合,守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责任田;理顺机制,合力打造复合型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完善培训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师知识更新;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创新创业教师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我国教育的育人方式正呈现出由“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演变的趋势,劳动教育又是撬动“五育融合”之力的关键凝结点,然而高校在推进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关于认知、实施及管理层面的一系列问题。为推进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优质发展,需把握内涵要求、明确实施要求,从理念架构、机制构建以及保障支撑深化劳动教育,最大限度保证高校劳动教育的科学化与精准化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融入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受助学生优秀品质,成就其自我价值,实现其全面发展。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要坚持资助育人长期性与劳动教育阶段性相结合、资助育人指向性与劳动教育多维性相协调、资助育人引领性与劳动教育互动性相融合等原则,从发挥多元劳动教育主体作用、打造三维一体劳动教育路径、注重劳动实践三位一体建设、健全劳动质量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探索资助育人工作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助推剂”,人工智能和劳动教育在目标、技术和价值等方面存在契合,从而为“人工智能+高校劳动教育”应用场景提供了发展思路。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在于优化高校劳动教育教学目标、赋能高校劳动教育施教主体、丰富高校劳动教育教学内容、拓宽高校劳动教育接受途径。高校应抓住人工智能价值赋能,凸显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坚持以劳育人的价值导向,统整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形成劳动教育新实践机制,建立智能化教育评价体系,建构“人工智能+高校劳动教育”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进而激发全体人民通过劳动奋斗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围绕“为什么能”“为什么要”和“如何去做”这一逻辑思路,梳理高校劳动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理论依据,在厘清高校劳动教育与共同富裕间的逻辑契合,辨析高校劳动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关键要义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高校劳动育人实际,研究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认为,从劳动技能、劳动认知、劳动理念上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素养,需要在与新理念、新媒介、新形式的紧密结合之中,注重学科融合、成果凝练和总结提高;需要深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开展好劳动教育精品课程的全课程体系建设,谋划高校劳动教育的“认知提升”体系;需要通过日常劳动教育、实践劳动教育、就业劳动教育等,共同形成劳动技能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体系,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助力。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要结合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课程、教学体系、师资配备、平台建设和制度保障上,给予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便利条件,从根本上吸引高精尖人才加入创新创业队伍。地方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必须遵循实践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地方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有利于明确创新创业目标、完善课程设置和保障机制。地方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要加大创新创业工作支持力度,制定详细创新创业工作计划,组建创新创业育人教师队伍,推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培育肩负强国使命时代新人的重要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高校劳动教育存在课程落实不足、评价体系构建有待健全、师资力量薄弱和实践平台短缺等现实难点,减弱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效。直面高校劳动教育现实难点,提出打造“科学规范”的劳动教育课程、构建“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专兼互补”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以及搭建“兼顾并重”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等实践路径,优化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方面。文章通过解析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从教育理念、实践平台、教育体系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和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肩负着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需要的创业人才重任.基于“互联网+”新思维,探索“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变革;从战略规划角度分析“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的目标规划和功能规划;从应用层面系统构建“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的框架,包括创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块、创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块、信息资讯与成果宣传模块、产学研合作与项目对接模块、师资建设与学生交流模块、创业教育服务保障模块.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适应"双创时代"人才需求开展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取向.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嵌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以打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要积极剖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缺陷,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平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打造多方协同人才培养系统;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对培育时代新人、建设教育强国以及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梦有着重大意义。目前高校的劳动教育存在着主体认知偏差、劳动教育机制不完善、内容指向不明、实施手段单一等诸多现实问题。在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背景下,挖掘书院制和劳动教育之间在理论逻辑上的契合点,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高校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打造育人劳动共同体、建立评价体系、健全保障机制4个维度,探讨了高校劳动教育的创新方法及路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竞赛与课程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分析高校构建“课赛一体”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意义,以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智慧经济”创新创业竞赛为例,以沈阳工业大学开设的“智慧经济大赛”选修课为依托,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与课程改革相融合,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相契合。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