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院制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囿于课堂的局限,在“大思政”系统中整合学院与书院的资源发挥协同育人合力,打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时代新人。书院制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备通识教育和导师陪伴、学院和书院协同育人以及学习理念和方式转变的特点;有益于培养新时代知识交叉融合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利于推动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建构,有助于实现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健全导师陪伴机制、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完善第二课堂建设是书院制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有益探索,益于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育人新体系、“双院联动”新系统和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高校书院制不断回应、落实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被视为破解当下育人困境,促进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2.
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融入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受助学生优秀品质,成就其自我价值,实现其全面发展。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要坚持资助育人长期性与劳动教育阶段性相结合、资助育人指向性与劳动教育多维性相协调、资助育人引领性与劳动教育互动性相融合等原则,从发挥多元劳动教育主体作用、打造三维一体劳动教育路径、注重劳动实践三位一体建设、健全劳动质量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探索资助育人工作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师范院校书院实行的具有师范特色的书院制管理模式,其文化活动建设和育人模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书院价值、学生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对肇庆学院书院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书院管理中学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应结合书院文化活动育人机制,提出具有书院师范特色文化活动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书院教育优势,设置师范类特色文化活动等,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平台.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加强劳动教育对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劳动教育具有劳动价值观的评判功能、劳动知识的传承与创新功能、创造思维的延续与引领功能,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内涵与外延、拓展了立德树人的方法与路径.劳动教育在育人目标、育人方式、教育内容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价值耦合和内在关联性,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性的关键.高校应当积极构建劳动思想教育与思政育人相统一、劳动实践锻炼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劳动创造能力与育人效果相统一的劳动育人体系,从而实现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大学书院制的发展动因与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论证了大学书院制与“三全育人”理念之间具有相互契合、互为助力的科学联系。针对大学书院制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以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与海南大学的建设经验为例,提出了新时代大学书院制建设的三大实践路径,即通过党建引领“大思政”实现全员育人,通过重塑体系破壁垒实现全过程育人以及通过集成“一站式”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6.
开展劳动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是党在新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坚持“五育”并举育人的重要抓手。劳动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具有深刻的关联性,二者融合是主流趋势。为助力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出了以下建议:构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化融合育人理念;建设“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融合育人效果;加大“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投入,改善融合育人条件;实施“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提供融合育人设施。  相似文献   

7.
肇庆学院实施书院制改革,重视大学传统与书院传统的结合,在不断优化书院制建设、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8种发展策略:创建高校德育工作的书院制路径;完善书院管理机构功能;提高书院导师队伍水平;发挥隐性教育力量,构建书院特色文化;构建书院“家庭式”学生社区;建构书院和谐的师生关系;继承书院优良传统,重塑中国大学创新精神;拓宽学生成长的多元渠道。  相似文献   

8.
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步实施书院制教育改革,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通过阐述国内外研究者对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解,结合南京审计大学的书院制改革实践经验,分析其与传统学院条件下的学生事务管理在理念、平台和教育内容上的差异,从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合作、书院导师队伍建设、构建书院文化、构建事务大厅等方面提出进行书院制条件下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肇庆学院自2009年初实施"学科专业学院制、生活社区书院制"的校内体制改革,同年9月创办了第一个书院——力行书院,积极探索新的育人模式。3年来,书院制改革由试点到全面推行,目前已建成厚德、明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助推剂”,人工智能和劳动教育在目标、技术和价值等方面存在契合,从而为“人工智能+高校劳动教育”应用场景提供了发展思路。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在于优化高校劳动教育教学目标、赋能高校劳动教育施教主体、丰富高校劳动教育教学内容、拓宽高校劳动教育接受途径。高校应抓住人工智能价值赋能,凸显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坚持以劳育人的价值导向,统整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形成劳动教育新实践机制,建立智能化教育评价体系,建构“人工智能+高校劳动教育”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和飞 《肇庆学院学报》2013,34(1):1-4,12
总结肇庆学院的书院制改革实践可以发现,书院制是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和人才培养改革的有益探索,或许会成为中国大学改革的一种方向。现代大学书院制是一种与学院制相匹配的基于学生生活社区建设和大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制度,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高校大学生德育方式的一种创新。随着书院制改革的深入,现代大学书院将成为大学生“诗意栖居”的“心灵之家”,为大学生的自由健康发展提供心灵装备。进而推进大学教育方式的转变,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使教育回归到培养全人的轨道上来,造就心灵完备、适应社会需要和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当代部分大学生中突出存在自我主义和集体主义、自由精神和自律意识、自私功利和无私奉献、自信心态与自卑情绪等"自冲突"现象。为了培养勇于实践梦想的一代大学生,我们有必要汲取古代书院教育精华,从严肃教学制度、"智育伦理化"教学方法、重视劳动素质培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重视仪式教育和特色环境育人等方面建立书院精神和大学制度相结合的高职特色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培育肩负强国使命时代新人的重要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高校劳动教育存在课程落实不足、评价体系构建有待健全、师资力量薄弱和实践平台短缺等现实难点,减弱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效。直面高校劳动教育现实难点,提出打造“科学规范”的劳动教育课程、构建“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专兼互补”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以及搭建“兼顾并重”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等实践路径,优化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与术再统一的办学理念为书院制在现代大学教育的回归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书院因而能以其独特的运行机制、职责任务、课程体系、活动方式和特色文化践行着肇庆学院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进而激发全体人民通过劳动奋斗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围绕“为什么能”“为什么要”和“如何去做”这一逻辑思路,梳理高校劳动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理论依据,在厘清高校劳动教育与共同富裕间的逻辑契合,辨析高校劳动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关键要义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高校劳动育人实际,研究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认为,从劳动技能、劳动认知、劳动理念上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素养,需要在与新理念、新媒介、新形式的紧密结合之中,注重学科融合、成果凝练和总结提高;需要深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开展好劳动教育精品课程的全课程体系建设,谋划高校劳动教育的“认知提升”体系;需要通过日常劳动教育、实践劳动教育、就业劳动教育等,共同形成劳动技能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体系,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助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摇篮,必须充分重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新时代高校深化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推动青年学子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高校深化劳动教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构成了有机统一、紧密相连的“三维”逻辑体系。基于此,精准探究构筑“新生态”、打造“新体系”、凝聚“新合力”的新时代高校深化劳动教育发展的路径举措,既有利于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大学生尊重劳动、勤于劳动,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又有利于深化高校劳动教育改革,开创高校劳动教育新局面,推动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我国教育的育人方式正呈现出由“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演变的趋势,劳动教育又是撬动“五育融合”之力的关键凝结点,然而高校在推进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关于认知、实施及管理层面的一系列问题。为推进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优质发展,需把握内涵要求、明确实施要求,从理念架构、机制构建以及保障支撑深化劳动教育,最大限度保证高校劳动教育的科学化与精准化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劳动观是马克思劳动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根本要求,为培育全面发展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存在价值认同、顶层设计、践行机制等方面问题.习近平劳动观确立了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为打造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提供行动遵循,为构建劳动育人长效机制提供实践张力,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劳动教育的体系构建是提升其育人效能的内在要求。课题研究组通过对全国105所高校的实证调查发现,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存在具体目标定位失准、内容育人功能失位、实施方式方法失当、评价标准结构失衡等困境。由此,本研究提出构建“一四三四一”的劳动教育体系,即确立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核心,“知、情、意、行”为维度的“一核四维”目标体系;创设具有“真、善、美”三重育人旨趣的内容体系;构建品德与技能统合、身体与心灵融合、人文与科技耦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四合一体”方法体系;建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共在的“道术合一”的评价体系,推进劳动教育的时代转型与创新调适。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台湾书院制"全人教育模式"的发展背景、管理模式、组织机制、运行体系、支持系统等方面进行剖析,深刻阐释了台湾书院制"全人教育模式"的精髓,为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书院制改革与探索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