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和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科学发展成为鲜明时代特征的今天,省委、省政府立足于对全国和全球发展趋势的深刻分析,立足于对省情特点的深刻认识,立足于对经济社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紧密围绕“解放思想、全面转型、加快跨越、奋力崛起”这一战略重点,明确提出了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新基地新山西的奋斗目标。为全面了解建设新山西、实现新跨越的美好前景,本刊策划了我省未来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的专题报道,分两期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类地球圈层结构生态体系模型"以地球圈层构造模型为类比,以"源像"和"化像"为次级形象体系,以"硬形象"和"软形象""我象"和"他象"为再次级形象体系,呈现了一个融整体观、动态平衡观、辩证观和建构观为一体的国家形象生态体系。基于国家形象研究的跨学科特性和碎片化不足,遵循自内到外、由主体到客体的基本建构逻辑,建构的是一个三级形象体系结构,以期形成更加系统辩证的国家形象观。  相似文献   

3.
新疆的发展有自身的优势和外部的机会,同时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和外部的威胁,在综合作用情况下,新疆的现实形象也变得异常复杂,很多时候这种优劣、机会、威胁会相互转化。构建新疆形象,需要清楚研究这两组关系,并进行新疆现实形象的整体分析。以二者为基础,新的新疆形象应该是在理念上体现"多元包容,相融共生",在行为上体现发展与未来的"跨文化"传播,在视觉上建构系统性、意象化符号形象,最终通过整合传播手段实现新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陈景润是中国“科学英雄”形象的代表性符号,其建构体系是中国“科学英雄”形象建构理论的典型范式。本文从历史学视角出发,探讨陈景润“科学英雄”形象建构的起源;从核心要素、特殊要素与宏观体系三个层面阐释该形象建构体系的建构要素;从艺术创作的视角总结“科学英雄”形象建构理念指导下文学艺术、美术、舞台艺术与影视艺术中各类作品的表现形式;从社会学与受众理论出发,对当前中国“科学英雄”形象建构理念的革新进行阐释。陈景润的“科学英雄”形象建构在当前已经到了一个重新申明建构理念并完善和确立建构路径的最佳时机,如何继承和发扬“科学英雄”建构理念,将是学界要面临的一项系统性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进程竞相角力的变局之下,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是新时代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向国际社会展示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革命者形象,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建设者形象,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改革开放推动者形象,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引领者形象。党的国际形象建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形成了发展动态化、受众全面化、载体立体化、途径多样化的宝贵经验,为中国走向世界镌刻了生动注脚。着眼未来,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应准确把握党的国际形象定位,做好党的国际形象的分众化传播,不断加强对外话语创新,引领世界政党交流与互鉴,以此建构优化更具国际认同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相似文献   

6.
当下,建立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的传播行为,是一场话语生产与权力争夺的较量,是中国在综合国力渐增后试图获取更多国际话语权、建构良好大国形象的新尝试。本研究以《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报道为样本,从文本视角和语境视角对其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话语历经媒体"家国同构"与"天下大同"的模式化生产,已成为中国形象的重要话语标识,媒体以"一带一路"话语为载体,企图建构身份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助力于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城市的形象构建与传播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形象就是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和观感,是城市性质、职能和文明的外在表现,主要从文化形象、经济形象、政府形象、媒介形象和市民形象等五个方面进行建构。城市形象的建构和传播不仅对城市的经济、文化产生影响,而且还关系到城市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必将对城市整体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中国正逐步成长为一个世界性大国,“国家形象”也已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每一个中国人必然遭遇的现实问题,因而国家形象建构的相关研究也有了愈加重要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近五年来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相关文献,对目前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战略意义、宏观理论突破以及具体案例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对现阶段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理论及现实情况作出粗略整理,以了解这一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国家形象建构的理论入手,分析央视等国家媒体的四川震灾报道为何能为中国形象增色,指出尊重普世价值、突出真实性和提高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建构良好国家形象的三个重要因素。论文认为只有深入了解媒体与国家形象间的关系,才能使媒体在建构中国的国际形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知识传承者和道德守卫者的角色。中国文学中有大量由文人创作、刻画文人形象、表现文人生存状态和人生理想的“文人主题”作品。通过对《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中国传统文人形象在英语世界的建构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中国文人形象的建构是中国形象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抓手,对传播中国传统和主流价值观念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疫形象建构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环节.在古典修辞学视域下,以湖北保卫战期间《纽约时报》中文网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的文本为研究对象,采取内容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揭示西方“污名化”中国的事实,解析中国抗疫形象的基本特征,探讨抗疫形象建构的说服策略.研究表明,中国抗疫形象建构有三种策略:伦理策略——中国媒体以权威性和作者队伍的良好信誉赢得受众信任;情理策略——使用中性偏积极的词语,在保持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以正面情绪和共情效应打动受众;论理策略——以事实依据和逻辑论证说服受众,为“去污名化”行动提供路径,有助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系统理论,通过语料库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二十大报告英译本情态资源的使用特征及其对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发现,二十大报告英译本的情态资源属于文体突出的前景化资源,各板块内容在情态资源的频数、量值和类型上使用了不同的配置策略,建构了“真实型”“坚定型”和“担当型”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结果有利于优化政治话语实践文本中的情态资源配置,为国家形象建构和中国政治话语文本风格研究提供语言学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从顺应论视角出发,以2020年中国和英国各自发布的能源白皮书为研究语料,采用语料库和话语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比考察两国能源白皮书有关能源转型话语的动态建构。研究发现:中英两国能源白皮书均重视本国的清洁能源发展,主张技术赋能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同时,由于社会文化语境的不同,两国白皮书也呈现出较大差异。中国能源白皮书动态展示中国未来的能源政策及规划,将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为全球能源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积极贡献者;英国能源白皮书静态描绘面向未来的能源发展路线图,将英国的国家形象建构为脱离欧盟后再次引领世界碳减排的先驱者。上述异同是两国政府积极顺应各自所处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吴翔宇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成果《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立足于鲁迅营构中国形象的历史语境、建构策略、形象序列及价值评估等重要问题,系统地梳理 了鲁迅建构民族国家想象的话语实践及心路历程,为鲁迅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权力、身份、形象、建构、消费等一直是女性主义关注和讨论女性问题的关键词.新媒介环境下,传媒对社会性别形象(女性、男性、中性)的建构采取通吃的方式,已超越了女性主义关注的视角.在传媒消费主义视野与逻辑下,文章分析了我国传媒“男性、中性乃至第三性”的性别形象建构,指出其中的弊端并做出学理批判,认为新媒介环境下,作为性别平等的公共领域,传媒应本着真实、客观、公正、平等、开放的专业主义视角进行社会性别形象建构,以推动社会性别文化建设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是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引领城市,其转型升级中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比分析结合西安市独特发展优势,以“存续、契机、转型”三维视角的创新型城市发展为脉络,研究建构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知识产权运衡体系。研究认为,创新型城市内涵有广义、狭义之别,其在创新发展理念背景下蕴藏着开放性、交互性和流动性特征,以北京市、上海市、印度班加罗尔、美国硅谷和日本东京等国内外典范创新型城市为参考范本,为西安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凝练理论基础;“一带一路”战略、创新型省份建设、关天经济区和陕西自贸试验区是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外部条件,并由此为契机权衡知识产权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能对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西北省际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强国的深入实施起到助推作用;应坚持“创造运用—管理—保护—人才培养—涉外事务”的理论体系,探析西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所亟需的运衡规划,落实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试点方案。  相似文献   

17.
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依托语言的表达,而概念隐喻可以在形象建构中发挥特殊功效.作为思维构建的重要手段,概念隐喻在表达简洁、形象突显、认知创新、语言鲜活等四个方面对形象塑造发挥作用;国家形象具有民族性、稳定性、两面性、多维性和变化性等五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国家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靠语言的表述和建构,概念隐喻也是其重要建构手段.通过整理和分析所收集的涉及指称国家名称的大量新闻报道的语料发现,当前在国家形象的新闻报道话语建构中,概念隐喻在认知层面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动物化和人格化、固化性和临时性、民族性以及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与政党形象的关系是数字时代政党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新媒体的发展导致现代性政治的特质发生诸多改变,直接影响了政党的形象调整与转向。为更好地适应传媒政治发展的需求,政党必须借鉴企业识别系统,加强自身形象的重塑;加强政党形象的双重建构;展现执政党的民主、平等和务实的亲民作风,以巩固其合法性和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9.
女性第三者形象的媒体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阶段婚姻杂志的有关女性第三者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在其中女性第三者被主要描述成无可奈何的受害者、惟利是图的吸血鬼、破坏家庭的祸水形象。这三类形象是媒体通过事实框选和话语修辞两种手段建构起来的,它反映出中国大众传媒中新闻报道的意识形态虚拟表达和对女性形象的消费与浪费。  相似文献   

20.
论政府形象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是实行社会管理的权威机构 ,政府形象对维护政府的权威地位实施其职能至关重要。政府形象建构应该有整体规划 ,形成形象建构的目标体系 ,纳入科学的管理轨道。形象建构必须建立在为民办实事的基础上 ,并重视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