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晓霞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6):89-91
《艺文类聚》基本继承了《文选》"以类相分"的诗歌分类方式,但在诗歌类目的处理、诗歌类文体的排序、诗歌的立类选文等方面,又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韩建立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96-101
传统观点认为,《艺文类聚》是"欧阳询撰"或"欧阳询等撰",这种看法源自《艺文类聚》的书前署名和《旧唐书·经籍志》的著录。而这样的记载只是为了表述上的方便,往往突出了欧阳询,却遮蔽了其他起过重要作用的编撰人员。在短时间内编成一部体例较为完善的大型类书,一定是多人分工主导编撰而成。史书上记载的六位编撰人员均具有良好的资质,且其中四位留下了主导编撰的痕迹。欧阳询、陈叔达、裴矩和袁朗是《艺文类聚》实际上的领修人。 相似文献
3.
力之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4):115-117
唐初欧阳询等编之<艺文类聚>,于诸类书中体例最善;隋以前遗文秘籍迄今十九不存,得此一书尚略资考证.是书文献价值之重要,于斯可见一斑.不过,是书之问题亦不少,<杂志>略说其一二. 相似文献
4.
郭醒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4):47-51
《艺文类聚》是一部成书于唐初的重要类书 ,在今天极具文献价值 ,但此书今本并非完璧。今本《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中的“人日”、“正月十五”、“月晦”、“寒食”和“七月十五”五篇 ,已非原书之旧 ,原文已佚 ,现在的内容是后人根据《初学记》补入的。补入的时间最晚在宋代。 相似文献
5.
韩建立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9):8-10
本文结合目录学和文献学的有关知识,论述《艺文类聚》四个子目中运用的类目注释,指出了其所属的类型,详细分析了主要子目与附属子目下资料的编排情况。 相似文献
6.
凌朝栋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9(4):62-64,25
《艺文类聚》是古代一部百科性质的大型类书.它保存了唐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开创了“事”与“文”相结合编辑体制,采录文献详实广泛,结构安排灵活多样,寓观点于采录之中等特点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古籍整理和类书编辑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郭醒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3):61-64
《艺文类聚》由于其独创的体例整合了传统类书与选本的双重性质,因而具备了文学批评意义。对不同作家作品的选录,基本反映了选录者的文学趣味与文学主张。本文拟通过《艺文类聚》对建安七子诗选录情况的考察,发掘其背后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韩建立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78-83+115
《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子目“雁”运用意象批评的方法,辑录各种文献和诗、赋作品,展现了雁意象在先唐时期的生成与传承,反映了《艺文类聚》编者的动物意象批评观念。诗歌中的雁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主要是用作比、兴手法;从汉末开始,雁意象用来表达思乡恋土的情感,这与雁的候鸟特点有关;三国至南朝,雁意象又有孤独寂寞、旅途凶险、追慕舒适生活、热衷功名等多种象征意蕴。赋中的雁意象则被赋予伦理秩序、避世隐居的意蕴。以《艺文类聚》为切入点,考察意象批评在先唐时期的流变,这是一个为古今研究者所忽略的角度。《艺文类聚》所运用的意象批评方法是隐性的、潜在的,在选与不选、选此还是选彼的选编操作中,体现着意象批评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郭醒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6):86-90
《艺文类聚》是一部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的类书,表现之一就是它与传统的文学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也可以说,它本身就具有文学批语的性质。根据张伯伟先生《中国古代文学批语方法研究》归纳的“内三种”、“外六种”类型,我们发现《艺文类聚》与“推源溯流法”、“选本”和“摘句批评”有着内在的契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杜立晖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67(1):117-127
新出国家图书馆藏《魏书》纸背元代GT·WS[J62:26]文书,载有多道圣旨及《至元新格》和其他一些公文,其核心要旨在于强调征纳税粮过程中要惩治结揽行为.由此并结合其他传世文献可见,元代的结揽涉足站赤、急递铺管理、食盐交易、昏钞倒换等诸多有利可图之域,而从事结揽的人员身份复杂,从官吏到差役,从权势... 相似文献
12.
力之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3):43-46
汪绍楹先生所校《艺文类聚》,为是书有刻本以来最完善之本子。然整理如此一部大书,偶有小疵,实在情理之中。另外,学界向来对引文状况缺乏深入而系统之研究,故古籍引文中之某些本为“原始”之失,便轻易地被研究者在“理”之层面上断为流传过程中所造成的。这一点,即汪先生似亦未之能免:其校语之“此脱”“此有脱文”云云,盖有欧阳询们省略时之疏忽所致者,而非尽为后世流传之“脱”。 相似文献
13.
韩建立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88-93
类书对一时代普通人的知识结构、文化趣味以及思维方式均有影响,所以通过唐代三部类书对陶渊明事典与诗文的辑录情况,考察类书与陶学的关系,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唐代对陶渊明的认知与接受。唐代类书接受了钟嵘关于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论述;对陶渊明诗文的辑录方式,使其具有选本批评与摘句批评意义。唐代类书对陶渊明事典与诗文的辑录,为读书界提供了相当的知识与思想资源。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唐代类书的编者见识高,选录全面,评价公允。 相似文献
14.
沈星怡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50-52
沈括所撰《梦溪笔谈》除了科学技术的内容外,人文方面的记述也占有一定的分量。尤其是艺文类有关文学、语言学科的载录,史料甚为丰富,既可补北宋之前文学史、语言学史之阙,也可与正史和其他笔记等文献相互发明。沈括有关文学、语言学的观点不无鞭辟入里、洞见幽明之处,但武断、偏颇之失亦在所难免。笔记类作品的著述样式又决定了《梦溪笔谈》重在谈噱、率意为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林忠鹏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源顺所作的《倭名类聚抄》作为日本以“倭名”命名的最早的类书,借用了多种中国 古籍,在日本流传甚广,目前有十卷和二十卷两种传本。何为源顺原作,迄今难以定论,所引中 国典籍是否出,原文,也存在种种疑点。从两种传本征引中国古籍的情况的比较分析入手,可 以为研究这部类书提供一些解决疑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连龙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古今学者于《汉书.艺文志》"艺文"古义多有误解。《汉志》"艺文"之"艺"来源于先秦之"艺",本指诸家所长之技艺、术艺,与"六经"无关。"文"为规范、楷式之义,本之《易.贲卦.彖辞》"天文"、"人文"。"艺文"所体现的是先秦时期诸家之艺的系统及其规范,反映了班固"剖判艺文,总百家之绪"的精神趣旨。 相似文献
17.
18.
王彦坤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6):47-54
续释《后汉书》词语46个。这些词语绝大多数既未被《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普通大、中型语文辞书所收录,也不见于张舜徽主编的《后汉书辞典》,只有个别词语已被《汉语大词典》立为条目,不过,或者其书证远后于《后汉书》,或者在《后汉书》中的意义为《汉语大词典》义项所无。 相似文献
19.
20.
李淮东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5,(1)
嘉靖《河州志》是河州历史上第一部地方志文献,此志对于研究明代河州社会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明代河州社会是一个以儒学教化为基础的,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地方社会。该社会由多民族构成,经济以农业为主,辅以畜牧业、手工业等,是西北地区典型的移民社会、多元文化和经济多样化社会的融合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