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面郎咸平     
夏英 《江海纵横》2005,(1):20-22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流弊。引发了围绕国企产权改革的激烈论战,“郎旋风”引发的争论话题也突破了这一现象本身.触及对改革取向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的合同组织形式与私有企业不同,其产权主体是清楚的。国有企业实施MBO(管理层收购)必须考虑产权主体的利益。以此逻辑为基础,建立了国有企业产权主体接受MBO的条件模型。该模型表明,此条件很难实现。结合经济现实,进一步展开对该模型的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倾向于因其利益动机而否定MBO。由此可知,国有企业MBO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管理层收购其所经营的公司,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的行为。我国自2000年出现第一例上市公司MBO案例以来,上市公司MBO现象不断发生,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以便利MBO实施的立法呼声不绝于耳。文章从我国当前MBO与国外MBO差异比较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得出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初期资本流通市场及相关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不宜匆忙立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产权制度受经济条件所制约,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在西方,MBO已经证明能够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在我国,MBO也显示出巨大的适用性和市场前景。本文在对中小企业应用MBO进行产权重构的优劣性分析基础上,明确MBO的应用价值,并针对当前MBO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推进MBO在中小企业产权重构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MBO应该缓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MBO已获得了中央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条件。但目前我国推行MBO的整体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在上市公司MBO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而且已经出现了一些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 ,隐藏着严重的风险。在产权关系没有理顺之前 ,特别是在证券市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并存的双轨制情况下 ,事实上并不具备在上市公司推行MBO的时机和土壤。上市公司MBO不能实现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公司管理层和其他投资者的共赢 ,既缺乏公平 ,也谈不上效率 ,最终结果可能与人们的美好愿望南辕北辙。因此 ,MBO并不是上市公司国有股退出的惟一方式 ,更不是最佳方式 ,在现阶段推行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可以说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6.
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股份转让的初衷是好的,但对上市公司MBO后的经营状况的研究,发现其经营业绩却逐渐下滑,说明这与我们的初衷截然相反,文章分析了MBO的机理、问题及造成经营下滑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MBO是近几年并购界热点问题之一,以中国MBO产生的深层动因入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以分析。宏观方面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三个方面剖析了MBO在中国产生的特定背景,微观方面着重于信托收购业务开展及MBO基金的推出,分析了MBO在中国未来规范化操作的可行性。最后,借鉴国外的经验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MBO,把国有资产转让给对企业内部十分了解的管理层,国有资产退出,通过股权结构的重新安排,建立清晰可辨的产权关系,明确各投资人的责、权、利,以相容的激励机制,改变了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关系,降低代理成本。国有企业MBO的实施,有助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顺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9.
“郎顾之争”近期已演变成一场对国企产权改革的全社会反思。MBO作为今一个倍受争议的热门话题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虽然人们热衷于讨论实施MBO所带来的种种后果,却很少关注它的实际内涵,对MBO的认识极为模糊。针对这种现状,有必要先把关于MBO带来种种后果的争议暂且放在一边,静下心来研究一下MBO本身的內涵。本文对MBO的主体(“管理层”、目标公司股东、目标公司)和客体(目标公司股份、资产)进行了法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MBO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公司并购的重要方式之一,MBO被一些地方政府大力宣扬和推广,因而MBO热潮在我国随之而生。但由于其受限于我国金融法规繁多和滞后的现状,我国MBO在操作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图从分析实施MBO的司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MBO在我国实施的合法性以及目前仍存在的法律障碍,并希望借此推动完善我国有关MBO的立法。  相似文献   

11.
管理者收购指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外部融资机构帮助收购其所服务企业的股权,从而完成由单纯的企业管理者到股东的转变。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较严重的产权问题,建议引入管理层收购(MBO)这种较新型的企业并购方式以理顺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这对我国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产权制度转换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MBO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它能较好地促进产权明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生产力。在我国现存条件下,推行MBO必须解决好股权定价、融资及相关财务信息披露问题,否则很可能会成为新的利益侵占甚至腐败之源。同时,还应不断地健全立法,加大执法力度,才能使MBO成为阳光下的制度,真正为改革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3.
已有虚拟财产法律学说讨论的主要问题是,"虚拟财产"是否具有财产性。对此,虚拟财产法律学说呈现出学说上的多歧样态。这些学说并未清晰地阐述"虚拟财产"之社会实然、有效规则及联结两者的证成理由,反而借助抽象的法律术语,将与"虚拟财产"相关的利益倾向,隐藏于研究路径的抽象论争、社会实然的选择性描述、既存规则或判例的引申性解释之中。在描述实然规则的意义上,"虚拟财产"相关的现存规则不具有财产性;"‘虚拟财产’是否具有财产性"这一问题的误导性作用大于其引导性作用。在寻求应然规则的意义上,虚拟财产法律学说可以财产理念为基础进行论证,但应结合具体的社会实然进行更为深入的精细化、类型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失灵造成了自然资源产品的成本结构畸形化、价格构成单一化等问题.以租值耗散理论为视角,分析得出自然资源产权虚置与价格管制是导致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缺陷的根源.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厘清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结构要素、维护自然资源资产的市场交易、规范自然资源资产宏观管理环境、调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纠纷等四个方面形塑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物权法》确立区分原则之后,债权意思主义已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所摒弃,但物权形式主义与债权形式主义仍相持不下并最终形成了两难处境的局面。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本上是由持不同主张的学者迥异的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所致,而通过实践论辩层面上的分析,以荷兰为代表符合经验的债权形式主义模式较之囿于体系思维的物权形式主义模式更应成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住宅小区的配套设施、绿地、楼顶平台、停车场、悬挂广告牌和安装防盗栅的权利应归全小区所有人共有或准共有 ,相应地 ,房地产开发商负有全部转让其房地产权属的义务。而国家则应从外部保障房地产交易安全、有序地进行 ,对房地产的权属登记采取实质审查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德育困境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出现的困境,笔者从研究生德育出现困境的原因及研究生群体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走出德育困境的四原则:内容有效与导向鲜明相结合原则,导师引导育人原则,非正式群体共同进步原则,校园环境育人原则。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内实施MBO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就 ,但也还存在着严重的深层次问题。在目前经济形势下 ,MBO作为一种新的股权激励的手段 ,还必须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在实施过程中应慎之又慎 ,切莫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区差距、产业差别以及社区差异,使得公共领域的结构差异较大,且存在差序格局.而公共领域的存在正是公共利益构建的基础,也是个人理性与村社理性之间的桥梁.确权颁证的重点并不是对于产权公共领域的分解,而是在公共领域之上构建合作视角的产权合约.从近郊与远郊两个不同的确权颁证区域,可以得出农户对于产权的诉求的偏重存在较大差异,而产权公共领域的治理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但是,确权颁证的关键依然在于对产权公共领域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