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开展历史审美论研究,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当代建构和完善提供丰富的内容,可以为国民的审美教育提供学理支撑。历史审美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历史审美的本质就是在人们创造的历史(客体)中审视人类的本质力量。历史审美可以分成感性形象审美和理性反思审美两个层次。历史审美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实践一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法、主体分析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审美活动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活动,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不是被动的接受审美客体而是两者的交融、契合的过程。审美主体通过感受、选择、抽象和创造使现实客体成为审美的,而形成了与客观世界不同的感悟——审美变形。审美变形是审美活动过程中生成审美意象的一种美感经验方式,以自身审美经验,形成一个主客体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3.
崔仑峰 《理论界》2015,(2):150-152
美无处不在。人类生活无处不包含着美和艺术,生活中处处存在美、时时同艺术相关,热爱生活和生命的人,都渴望和追求美,而美术鉴赏正是担当着培养人们认识美、鉴别美、创造美的任务,是增强人们视觉感受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等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分析认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使情感得到陶冶,使品格更加高尚,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不断探寻艺术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图书出版美学的本质、体系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出版美学是研究图书出版中审美活动的规律、审美关系的构建以及图书出版美、美感、美的创造的科学,是一种纯粹审美文化向应用审美文化过渡的、典型的理论应用学。其体系为图书出版美学研究对象的逻辑关系和图书出版美学本质的具体化行程所规定,由整体的研究,过程的研究,成果的研究,效应的研究,构成“活”性的体系和系统。图书出版美学具有广域性学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鉴赏美的知识和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张玉能 《云梦学刊》2012,33(3):88-96
审美潜意识是人类深层审美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人类文化结晶在社会实践中的内化和积淀。它的结构主要是三个层次:1.内在表象世界。2.审美图式。(优美图式,崇高图式,滑稽图式,幽默图式,美的图式,丑的图式;形体图式,色彩图式;节奏图式,旋律图式……)3.审美意象。审美潜意识的“内在表象世界——各类审美图式——审美意象”结构形成了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性空间。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全面教育,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有意识有计划地让人们受着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熏陶,并培养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在推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在培养完善人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历史欣赏     
在历史研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历史欣赏。历史欣赏的对象是恢宏的,在那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里,既有英雄人物的悲欢离合、历史事件的跌宕起伏、风俗风情的光怪陆离,也有整个人类进程的阴差阳错。人们在对昨天的审视中,体验到人类创造的甘甜和失败的苦寂。自古以来,历史一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历史审美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可分作形象审美、理性审美和怀古恋祖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依次递进,并各自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审美需求。一、形象审美形象美是历史的外在美。对历史形象美的感受是历史审美的初级形态。它包括形象…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语境中,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领会了美得以展开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表征本身,也就理解了美的本质。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导致的人的异化,使人的存在本身丧失了审美的性质,审美活动沦为职业性的制造和业余性的消费。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扬弃所导致的人的历史解放,使审美获得了存在论含义,进而使人诗意地栖居于世能够在类的层面上获得真实的历史意蕴。  相似文献   

10.
进入近现代以来,人类的审美活动从美扩展到了丑,审美活动并不局限于美的人、事、物,而是扩张到了不美甚至丑的人、事、物。人类审美观念的这一变化也鲜明地体现在当代中国的审美趋向上。顺应人类审美观念的这一转换,当前中国的审美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的表现之一就是,传统的审美诉求开始向下位移,"审非美"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景观,审美活动中形成了一种审"非美"的现象。当前的"审非美"具体表现在:审美追求的中性化;审美趣味的媚俗化;审美取向的怪诞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