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王充易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同时也是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论衡》多引《周易》以证其说 ,并借助《周易》和易学推出自己的思想主张 ,这突出表现在其天道观、人生价值观、历史发展观等方面。本于《易传》的太和、中正思想及汉代易学的中和理论 ,王充将实现社会和谐乃至天人整体和谐作为自己的最高理念。在治学宗旨和风格方面 ,王充的儒道兼综、诸子百家并治 ,则是对《易传》百虑一致、殊途同归之旨的继承和发挥。王充的易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启示和影响了后来的魏晋玄学特别是王弼易学  相似文献   

2.
杨万里的易学思想在宋代占有重要地位 ,他认为《周易》一书是圣人通变之书 ,在研究《周易》时以古鉴今 ,古为今用 ,思考现实的问题和南宋王朝的命运。同时 ,善用以史证易的方法。他认为易之道是天理。当然 ,他的易学观有浓厚的理学家的色彩 ,有时以《周易》为儒家的政治思想作注脚。从整体看 ,杨万里的易学思想重视适用 ,重视总结历代王朝兴亡成败的规律以利当世 ,有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略论扬雄对汉代易学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雄是汉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也是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模拟《周易》而作《太玄》,试图构筑一个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包罗万象、广大悉备的宇宙图式。在他看来,作为最高范畴的玄实质上是一种元气,是一种原始物质,其化生宇宙万物的过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扬雄还提出了一系列富蕴辩证思想的理论主张,特别是推出了关于事物变化、发展的九段说。他的易学思想体系是对《易传》及西汉易学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也是西汉末年社会政治思潮在易学领域的深刻反映,树立了以道家黄老之说解《易》的典范,并对后来以王弼为代表的玄学派易学多有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探寻船山研究易学的历程,从总体上揭示船山易学思想的特点、特色及其在易学史上第三个“圈圈”的终结与集大成的地位;说明《周易考异》 、《 周易稗疏》 是船山治易的基础工作;初得观卦之义,是其服膺易理之始;船山易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为兼崇象数与义理又归属于义理;《周易外传》基于乾坤二卦所产生的各卦卦象与义象以及各卦的错综变化,探求其中的根本哲理,并将其广泛运用于各种物理人事之中;《周易大象解》 是他的社会政治现和伦理道德思想的集大成;《周易内传》坚持乾坤并建,错综合一,占学一理,得失吉凶一道,强调《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相似文献   

5.
胡炳文是元代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此书在总体致思路向上以朱子易学为宗,是提升和补益朱子易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在诠释内容上,《通释》对《周易》一些范畴的独创性诠解,对《周易本义》诸多诠解的延伸性说明,成为朱子易学解释的有益扩充;在诠释方法上,《通释》以卦与卦之间相比照、经与经之间相参照等多重诠释视角,拓展了朱熹的解《易》理路。在思想主旨上,《通释》发挥朱熹的理本论,运用政治发展与人伦日用中的诸多现象说明《周易本义》所强调的中、正、时、慎等义,对朱子的易学思想作出了一定的理论提升。  相似文献   

6.
程颐继承了先秦儒家《易传》的《周易》观,认为《周易》是一部讲思想的著作,其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提高自身的德智修养,认识事物的变化法则,并以其所著《易传》创造了义理易学的巅峰。朱熹对程氏的《周易》观加以批评,力主《周易》为卜筮之书说,在易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他在这种《周易》观指导下完成的《周易本义》,受到王夫之等有识之士的深刻批判。易学史证明,以学弘道,承传《周易》的哲学智慧和健康的人文精神,应是易学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荀爽易学在汉代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易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荀爽在对《周易》和易学基本理论进行全新阐释的基础上,创立了著名的乾升坤降(阳升阴降)说,并构成其易学理论的核心内容。荀爽通过对《周易》思想的深入开掘和充分发挥,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卦变说。另外,卦气说等传统的易学体例也在荀爽那里得到创造性运用。荀爽易学虽然在总体上属于象数易学的范围,但他的易学体例主要是用于解释经文,继承、贯彻的是古文费氏易学的传统,而且其中的人文主义因素更趋明显和浓重,并与荀爽个人以中和理想为指归的社会政治思想相映成辉。这一切又使汉代易学中象数形式和义理内涵的矛盾、冲突进一步激化,使象数易学走进死胡同,终于引发了扫落象数的王弼玄学派易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周易内传》成书于1685年,是王夫之晚年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王夫之对《周易》素有研究,1655年写的《周易外传》已阐述了他"立于易简以知险阻"的早期易学思想.《外传》写成后的三十年间,清代统治已日益巩固,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王夫之对清王朝的政治态度亦有改变.这时,他将《周易》作为哲学启蒙的教材,根据长期研究的心得,对之作了字  相似文献   

9.
《周易内传》成书于1685年,是王夫之晚年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王夫之对《周易》素有研究,1655年写的《周易外传》已阐述了他“立于易简以知险阻”的早期易学思想。《外传》写成后的三十年间,清代统治已日益巩固,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王夫之对清王朝的政治态度亦有改变。这时,他将《周易》作为哲学启蒙的教材,根据长期研究的心得,对之作了字斟句酌的诠释。《周易内传》(以下简称《内传》)乃王夫之呕心沥血的晚年定论,凝结着他多年研易的成果。《内传》结合明清之际社会大动荡的实际,利用《周易》思想资料,来论述哲学思想。其中阐发了:古人作《易》贯彻的基本准则,历代君臣用《易》理治国,采用的基本原理;数千年来,学《易》对哲学启蒙的贡献;系统地阐述了《周易》对发展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的历史作用。继《周易外传》之后,对发展古代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道教迅速形成并发展起来。《太平经》和《周易参同契》作为易道融合的典范,十分重视借鉴易学思想构建其道教理论,继承和发挥《周易》之道,提出了一系列易学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易学,同时对易学的转型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觏所著《易论》十二篇,不仅标示出宋代易学义理之端绪,且反映出其坚持自身的学术个性及提倡以《周易》阐扬儒家学理的用心所在。李觏之易学重经世、重人事。他治《易》不徒托空言,将学《易》、解《易》及用《易》看成是一门观察人事兴衰,社会治乱的大学问,突出了《周易》作为经世之书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郭雍是宋代义理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核心的思想是“《易》言三才之道”。他将“三才之道”贯穿到天人起源、《周易》创作、本体衍化、卦爻交感等易学解释体系的各个层面,在易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北宋士大夫为复兴三代之治,重建王道政治秩序,主张以经术治天下,重视经学的经世功能。在探索王道的过程中,士大夫以《周易》为经世之大法而推崇备至,并注重运用《周易》义理指导现实的政治实践。他们通过在奏议中引用《周易》经义议论时政,为朝廷提出合乎圣人之道的治国之策以实现儒家通经致用的理想。在北宋奏议中,士大夫不仅以《周易》经义培育皇帝的政治道德,而且还从《周易》中厘定出内政治理原则施用于今,从修己、治人两方面充分展现了易学的经世指向。他们以《周易》经义作为评判现实政治得失的标准,批评并制止不合经义的政治行为,规正政治发展方向,从而使《周易》对北宋治国理政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易》不仅是穷神知化的哲理之学,而且是经邦济世、崇德广业、长治久安的政治管理学。易学的政治管理思想不仅是前此的政治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而且对后世的治国实践、政治管理产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以经纶为中心理念,《周易》提出了政治管理的七大原则,覆盖政治管理等诸多方面,于政治管理者提高执政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重和而不重争,重合而不重分,这在《周易》里有集中的体现。《周易》哲学可以说是一和谐哲学。本文从天地有常生、阴阳和会以施化、刚柔相摩以成形,男女和合成夫妇,感应相通成变化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周易》的保合太和思想,揭示了《周易》以天地万物始于暌而终于和,虽有分而终于合,因其保合太和,故能生生不已、恒久常新的易学原理。绵延不绝的中国哲学长河,《周易》无疑是其源头。  相似文献   

16.
黎遂球的易学著作,只存《周易爻物当名》一书,其易学思想亦见于《莲须阁集》。黎遂球的易学思想通常被归入史事易学,他本人往往也被当作史事易学的一个代表人物。但是黎遂球的史学思想并没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倒是他的解易方法和易学思想值得关注。黎遂球注重以象明理,注意解易的逻辑一贯性,其学以说理为本,以援史为末,有较高的抽象性。黎遂球是一个有贡献的易学家。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一部由符号和文字组成的先秦典籍.对《周易》的研究,人们称之为易学.数千年以来,为《周易》本身的价值和它的特殊历史地位所决定,易学一直是中国学术研究的重点,对中国思想、文化甚至自然科学的发展,都影响至深.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无不发生了巨变,其易学研究也莫能例外.对民国初年以来的现代易学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不仅可为当前的易学发展提供史的借鉴,而且也是对本世纪文化、学术的发展及其规律进行世纪性总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魏源易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魏源的易著、易论以及《周易》经传对魏源思想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魏源的《易象微》一书虽已佚,但可考知其主旨是批评东汉古文易蔽于象数,肯定西汉今交易的通经致用,其写作时间当在道光十年以后,其《庸易通义》一文当作于道光元年左右。魏源对《周易》的作者、性质、哲理、易学的源流诸问题都有许多深刻的论述,其中以论《易》与《老》、兵家、黄老之学的关系最为精辟。他的改革思想、实学思想、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周易》的交易观、实用操作性和阴阳说。研究魏源思想,应该重视魏源的易学。  相似文献   

19.
金景芳先生的易学研究继承了孔子《易传》开创的探求义理的学风,形成了自己系统的观点和学术风格,代表了二十世纪义理易学的水平。先生一直认为《周易》的价值在于它所讲的思想,而卜筮不过是它的躯壳。《周易》六十四卦的结构序列说明其哲学是乾坤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系辞》、《彖传》中实际都讲到了辩证法的合二而一。《归藏》与《周易》二易由首坤次乾变为首乾次坤,是老子与孔子思想所自从出的不同,表明了商周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发育成熟程度的差别,《归藏》之占七八不变爻,《周易》之占九六变爻,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先生还对《易传》做了大量的考释工作,认为《周易》经传密不可分,说明了《易传》内容的构成及其与孔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魏了翁从小学习《周易》,逐渐接受理学易,并继承朱熹,形成象数义理并重的易学观。他在靖州谪居期间,以道贵自得、学宗程朱为旨,汇集前人《易》著,编纂成《周易要义》及《周易集义》两书,总结前代及当代易学,在学术史上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