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影响社会发展的诸因素中,意识形态斗争的意义日益增长,这是当代社会的重大趋势之一。因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集团对完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作用机制极为重视。在对内方面,企图通过意识形态的作用使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不断弱化;在对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语境中的意识形态虚假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语境中 ,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的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维护意识 ,虚假性是其主体特征。这种虚假性主要表现为伪真理性、伪人民性和伪永恒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根源于阶级社会中普遍利益的虚幻性和统治阶级阶级利益的特殊性。克服意识形态虚假性有赖于在理论上建立科学的社会学说和实践上展开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元晋秋 《学术论坛》2012,35(9):153-158
文化与意识形态首先具有本质的不同: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附加在物质载体上的精神内容,而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中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是被赋予了特定阶级意志的思想或精神体系的形式。其次,文化的意识形态化表明了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负载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的一系列操控,文化内容被赋予一种特定的存在形式、一种具体的解读方式———文化的意识形态化由此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姜延博 《理论界》2013,(4):110-112
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生产理论是其意识形态观的核心内容,他对文学的生产方式、文本的生产过程与产品形态,以及意识形态中的审美领域进行了特定的考察,从而对意识形态的生产何以可能进行了回答。他发现文学、文本和审美同属于意识形态,它们有着共同的起源,并都在进行着意识形态的生产。他以独特的视角对意识形态的结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梳理和把握,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一种政治分析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新论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一个存在论概念,他的意识形态论不是为了颠倒虚假意识来获致真理性认识,更不是为了建构一个一般社会认识理论,而在于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来揭示人类生存的状况,并谋求这种生存状况的改变.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集中代表,无产阶级由于能够形成彻底革命的意识,因而其阶级意识不是意识形态.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概念,并不适用于全部历史时代的社会结构,它仅仅适用干阶级社会又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论从属于他的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6.
郑海侠 《理论界》2009,(11):89-90
本文将作为主体的"人"区分为个人主体与社会主体两个层次,并分别考察了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方面作为个人主体的"人"正是经过了意识形态的建构才成为了主体,而另一方面意识形态本身就是由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建构并不断被重建的。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格斯在给梅林的一封信中察觉到,他和马克思过份强调了社会意识在内容上来源于社会存在,忽略了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别,并告诫后人"今后注意这一点"。然而,这一"过错",在百年后又得以重演,社会意识形式被意识形态化了;社会科学亦被意识形态化了。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形式是对人的物质生产条件的反映,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特定阶级利益的反映。混淆了二者之间的差别,不利于社会意识形式特别是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性,但它又有超意识形态的非意识形态性。文艺应该是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共同融铸的产物;意识形态是个体被召唤为主体后,作为人的存在的生活经验的集合体,它是特定历史条件的社会意识形式(纯知识体系)的具体表现。意识形态必须反映社会现实,但它是特定历史内容相对于社会意识形式的“异化”人反映的观念体系,也是特定历史时期中,统治阶级进行屈从心理再生产的一种手段,意识形态具有蒙蔽性;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意识形态是创作者的显意识层次,其无意识只有通过“症状阅读”(阿尔都塞语)才能获得。作为文艺批评家,无疑是特定历史条件熏陶出来的文化人,他挣扎于各种意识形态交织的网络中,又必须超脱这种罗网的羁绊。他不仅要全面阐释文艺文本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显意识层次,更应深入文本无意识层面的揭示;他不仅要解释文艺文本生成的特定历史因素,更应该打破文艺文本作为意识形态的历史结构的框范,发现文艺文本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约·埃尔斯特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者和创立者之一.他以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为原则对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论述进行了重建:他把研究的重心从社会制度、阶级和生产方式转向了个体的行为方式.特别是个体形成意识形态的思维机制.这些机制包括:颠倒、从特定的阶级利益推知普遍的社会利益、以局部的视界推论整体,以及概念的扩张主义.他的观点对于我们从微观的角度研究马克思所提出的社会问题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 --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归结为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物化与物化意识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总体性批判与主体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纲领性结论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问题.可见,物化和物化意识是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研究的出发点;而总体性批判和主体重建问题则是其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最后,对阶级意识和意识革命的强调则是卢卡奇为其意识形态理论所设计的结论性纲领.  相似文献   

11.
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归结为: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物化与物化意识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总体性批判与主体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纲领性结论;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问题。可见,物化和物化意识是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研究的出发点;而总体性批判和主体重建问题则是其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最后,对阶级意识和意识革命的强调则是卢卡奇为其意识形态理论所设计的结论性纲领。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与科学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海波 《学术界》2002,(1):108-115
马克思在对“旧意识形态”的分析和批判中指出 ,“旧意识形态”是虚假的意识形态 ,其原因在于“旧意识形态”与阶级社会生产方式中矛盾之间的关系 ,在于它是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在观念中的反映。〔1〕如果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 ,并且是科学的意识形态 ,那么它应该有一个完全不同于“旧意识形态”的基础 ,正是在与这个基础的关系中 ,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获得了科学性。本文试图从两种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不同联系 ,探讨意识形态与虚假性和科学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仅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之上的精神现象,而且也存在于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化传统中。中国传统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扎根于中国的历史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之中;当代中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构建同样需要坚持这一原则,只有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才能在文化的深层次上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晖  杨逻 《兰州学刊》2010,(10):9-11
孔子在《论语》中最早提出"名正"思想,认为"名"与"正"的统一,也就是"名"与"实"的统一。但"正"与"实"并不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而是孔子以其特有的政治立场与观点出发赋予其特定的内涵,并阐发出两者的关系,是一种意识形态建构,是儒家社会理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王延华 《阴山学刊》2011,(2):90-93,113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文化"向度引来了40年来文化研究的"葛兰西转向",其理论中的"文化"蕴涵着权力与政治色彩,发挥着建构意识形态权力话语的职能。从其本质来看,葛兰西语境下的文化霸权就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文化与意识形态场域加以分析,阐述其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置"的特定语境及生成酵素,对于在深层学理...  相似文献   

16.
“审美意识形态论”受哲学误区影响,错误地将意识形态与观念上层建筑相等同。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经济基础——设施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是社会结构方面的序列,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意识形态是社会性质方面的序列,两者不可相混。意识形态是对特定社会性质的反映,不是对社会意识形式的分类。哲学、艺术等社会意识形式都归属于观念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但其本身不是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关于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论争,主要围绕着这样几个问题进行:文艺的本性是意识形态还是社会意识形式;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还是文化哲学;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特定社会性质的还是普泛的;是以审美性包容意识形态性还是以意识形态性支撑着审美性;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时,是"意识形态说"更有利还是"社会意识形式说"更有利.  相似文献   

18.
陈黎阳 《河北学刊》2012,32(1):104-109
在一个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特定的意识形态相当重要。1990年代开始,俄罗斯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革,整个社会一直在找寻一种反映民众共同利益、为绝大多数公民所接受的意识形态。只有结合了诸如人权、公正、自由、团结、民主、爱国主义等价值观在内的意识形态才是符合当代俄罗斯发展特性的;只有找到了这样的意识形态,俄罗斯社会才能够更加平稳快速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明  闫莉冰 《理论界》2007,1(9):169-170
卡尔·曼海姆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进行批判改造的基础上提出了“意识形态”概念的两大内涵,即特定的意识形态和总体性意识形态。本文在对其理论基础和“意识形态”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二者意义上的区别,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在历史新时期引起人们对意识形态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李艳霞 《理论界》2006,(9):153-154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具有了意识形态的显著特性;它取代了以往的政治权力而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执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观点不符合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总体上属于科技悲观主义;但这一观点深化了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而且对于反思工具理性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