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文精神”讨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汉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11-16
人文精神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汉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1):32-34
人文精神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 ,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 ,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3.
牛金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3):63-65
西方现代大学从其最初的建立,到后来的形成、发展,人文精神始终伴随着它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大学教育性、学术性的现代定位,还是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灵魂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德海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2)
研究“人文精神“从历史上看要涉及中外两种不同的思想资源,回顾和梳理古今中外不同的人文思想资源以明确在21世纪的现代应当尊奉的人文精神更应该“以人为本“,其根本之点在于对“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需要“和“人是目的,人是中心“理念的张扬与肯定。 相似文献
5.
胡德海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3)
研究人文精神从历史上看要涉及中外两种不同的思想资源,回顾和梳理古今中外不同的人文思想资源以明确在21世纪的现代应当尊奉的人文精神更应该以人为本,其根本之点在于对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需要和人是目的,人是中心理念的张扬与肯定。 相似文献
6.
试析“人文精神”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刘玉山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3,12(2):1-4
人文精神是指属于人的关于人自身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对人的人性、人格、人生、价值、责任心和责任感的尊重、关心、关注、关怀和弘扬 ,是人及人类体现自身尺度 ,洋溢人生理想和信念 ,对真、善、美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生的态度和人的价值取向。把握人文精神的内涵 ,需要明确人文精神是属于人的精神 ,是人内化于实际行为中的精神 ,是经过教化而养成的精神 ,是目的价值性和工具价值性相统一的精神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汪润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87-91
本文通过对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守中精神和佛家的中道,三者的思想内涵解析,指出此三种思想的一致性是由中华民族的国民性格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叶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Z2)
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仅仅依靠经济的发展、物资的保障、法律的约束和制度的规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需要人文环境的保障。而好的人文环境就能实现科学和人文的对接。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有利于调动人们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赖黎捷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19-124
人文精神作为纪录片文化的内在灵魂,渗透于各种文化形态之中。然而在当代,纪录片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正在被各种混杂的价值取向所遮蔽,人文精神遭遇了边缘恪守和中心遮蔽的尴尬状态。本文立足中国传统儒家人文精神和隐逸人文精神,分析了它们与纪录片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应该力图探索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与公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湘莲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33-35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内涵着对理性精神、自由精神、主体精神、伦理精神、平等精神、民主精神的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铸造公民文化的基础。公民文化凝聚了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与目的导向,公民文化中的理性、宽容、主体意识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所以,公民文化与人文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内在一致性。但在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公民文化既要继承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化内涵,又必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提倡人文精神更要发扬科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梅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5-7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深入考察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以及两者由同源走向对立再回归到统一的过程的基础上,认为当前的学术讨论有人为造成人文与科学脱节,进而误导舆论的可能,指出在当今中国,不仅需要提倡人文精神,更需要发扬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HUANG Liang-xiang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在当今社会,大众普遍感到深刻的精神危机,虽然物质文明繁荣,但缺乏人文的科学技术对此无能为力。文章通过分析人类的精神危机与精神价值取向,探讨与求索摆脱精神危机的思路,以期重建人类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论工科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65-69
工科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克服狭隘的实用主义和狭隘的人文主义的观点,既要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科学性,又要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人文性.只有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校园文化活动才能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孟宪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472-474
邓小平在思考如何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四个现代化进程问题时,提出"小康"概念和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十六大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追溯文化的起源、内涵及其发展过程,运用定性研究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在论证文化在文明进步中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文化的内涵和本质,进而阐述了高等教育文化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思路,为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黄建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6):74-77
人文精神的状况是判断一个社会、一个地区是否和谐的标准。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环境,塑造人文精神,实现人文精神的升华是必然要求。本文拟从人文精神的角度,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当前的现实状况出发,来阐述人文精神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和谐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其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和谐建设中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余德才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4-67
遵循整体观和相对性理念,在“认知思维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无学科界面、自然融合型的科学与人文整合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科学与人文长期以来的分割与对立的局面。并依据该模式提出了“‘组织结构’决定‘性能'”法则、“更大层次系统对系统制约的第一性”的“伦理”法则、“子系统之间和谐共存”法则等思想将引导人类走上“天人合一”的和谐永续的文明道路。 相似文献
18.
曾晓红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2):18-20,47
建筑美是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建筑美受到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制约,但这两种影响力不是各自分离的,而是一种合力,它们共同影响着建筑的美。 相似文献
19.
应飞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15-19
从制度与人性的角度对国有企业的低效率问题进行探析,认为现有国企制度的低效率并不仅缘于产权制度本身,还缘于国企制度体系没有建立起与人性的良性关系.因此主张对国企制度进行适合人性的改造,加强对经营者和职工的激励,并注重激励的相容性和有效性;在有效激励的基础上加强对经营者和职工机会主义行为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20.
申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3):85-89
文化精神是指文化的内在抽象结构,是思想观念的终极依据.它是事实描述,而不是价值预设.长期以来,一方面由于对文化精神本身没有进行严格的分析,另一方面由于对文化概念的外延界定不清,研究范围仅仅局限于思想家的经典著作,没有注意到广阔的现实社会生活本身,因而近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讨论,实际上是在讨论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价值取向,或经典著作的文本精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