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明 《齐鲁学刊》2002,(4):97-100
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的生成与发展 ,呈现出较为复杂和特殊的表现形态。在融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过程中 ,新时期作家的本土文化意识介入并影响了其艺术感知方式的转化和创作文本的哲学性超越。这里试以 80年代上半期的现代主义小说为对象 ,在与中国当代历史现实和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联系中 ,对其发展形态及其内在逻辑作一些剖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一批以文本和个体生命感知为创作资源的小说称作非体验小说,这一命名也是基于和传统小说的区别而做出的。文章从表现对象、语言方式和结构手法等方面,详细讨论了非体验小说美感特征及其生成机制,指出这类小说在吸纳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小说技巧的同时,也撷取了后现代的某些艺术手法,并在融入作家独特的生存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创造性的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3.
袁红梅 《天府新论》2007,(2):141-146
意识流小说流行于20世纪20至40年代的英美法等国家,它所体现的文学观念、叙述方式、艺术技巧等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时期,意识流作为西方现代文学派别和思想的一种被介绍到中国,并成为最早被接纳的对象之一。意识流在新时期的传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意识流主要是作为一种小说流派和艺术技巧被介绍的,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第二个阶段从1985年到1989年,这个阶段出现了大量介绍意识流的文章,人们开始了更为客观全面的介绍和分析;1989年之后到90年代中期可以看作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对于意识流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通过对三个阶段的梳理,不难看出在意识流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有意或无意地突出了意识流在对社会批判和认识价值方面的意义,并且尽量从和现实主义相一致的地方说起,从与当时的文学观念相吻合的内容开始;同时,意识流的传播者还运用了剥离内容和形式的阐释“策略”,突出了意识流小说审美和艺术技巧层面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新时期小说性描写的文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新时期小说性描写的文化批判曹书文1985年是中西文化发生激烈碰撞的一年,传统文化面临危机,西方现代的各种文学、哲学思潮一涌而入,文学创作从观念到形式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不少作家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和现实,以一种大胆怀疑、否定的态度对传统伦理...  相似文献   

5.
发端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时称新文学),几乎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同时起步。中国现代文学从其发生之时起,就摄取、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显现出鲜明的现代特征。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和表现形态作用于中国作家,丝丝缕缕,或隐或显,贯穿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始终,形成中国化的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复杂性、异质性和本土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在普通男女描写中,揭示人的迷失或扭曲;现实主义其表,现代主义其里;表现手法上吸纳融合,中西合璧。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借鉴、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观念和技巧,融合中国文学文化的优秀传统,比之世界文学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的小说语言观念是传统的工具论,将小说语言视为开展思维活动、表达思想与交流信息的工具,对其研究也往往落在艺术技巧上。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小说创作中语言发生了变异和西方现代语言学、哲学与美学理论的译介,人们的小说语言观念从高行健的《现代小说艺术技巧初探》,到黄子平的《关于“文学语言学”的研究笔记》再到徐剑艺的《小说符号诗学》,渐渐地发生了变革,从本体论的高度认识小说语言,视语言为小说存在的理由与方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在现代主义小说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20世纪的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表现出一种"多元文化立体融合"的文学特质,即它以现代主义思想和现代主义艺术特征为主要内涵,同时又包容着现实主义主题和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不管是在文学内容方面还是在创作艺术上,它都追随着西方现代文学的大胆创新,同时又继承着俄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传统性与现代性、俄国性与西方性的完美融合,构成了20世纪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8.
李建军 《中国社会科学》2012,(8):179-202,207
进入20世纪,自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以来,小说这种"大众化"的艺术,日渐"精英化"和"小众化",并进入了"怀疑的时代",而"小说的消亡"成为被经常谈及的话题。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及小说创作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和意义,这表现在对传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超越意向,从而打开了小说创作的新时空。不过,由于现代主义思潮和小说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过于注重形式、技巧,过于悲观绝望,从而带来了其形式主义倾向、强调小说的人物主宰论、凸显读者主体论等弊病。而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去作者化"倾向,这又必然导致小说创作在伦理层面的"去伦理化"趋势,导致作者道德意识的淡化和伦理作用的弱化,造成作者与人物及读者之间伦理关系的断裂,使得20世纪的现代主义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存在流于形式而缺乏伦理建构的弊端。鉴于此,我们应纠正"去作者化"的小说理念,克服非道德化、反交流的叙事方式,以便重归和继承伦理现实主义的叙事传统。  相似文献   

9.
《狂人日记》无论是在思想内涵、人物形象方面,还是在文体样式、艺术形式方面,皆已突破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模式,是一部具有鲜明现代主义特征的作品。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鲁迅无庸置疑地成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二是中国现代小说一开始就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处在同一起点上,具有了现代主义文学所具有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代派文学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表现内容来看,汪曾祺小说对生存处境日益恶化的体悟、对人性恶的揭露和展示、对人的非理性意识的大胆表现,从表现方式来看汪曾祺小说借鉴了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心理分析手法,注重对人物的潜意识发掘和表现。但汪曾祺没有机械地照搬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技巧,而是将其吸纳、转化为己有,成功地对其进行修正:首先,汪曾祺用传统文化中的宽容、平淡、豁达来中和西方现代主义那种人与环境紧张激烈的冲突;其次,汪曾祺还根据传统审美习惯和传统的表现技巧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追求技术之上的形式主义做了修正;最后,汪曾祺坚持用传统的时间观来对抗西方现代主义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11.
魏华 《南方论刊》2006,(10):93-94
西方的现代艺术流派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而理清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对西方现代艺术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将西方现当代艺术分为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三个时期,对重要的艺术流派进行分类总结,梳理了从印象派之后的西方现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中国小说的时间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间是小说艺术的一个要素 ,它是作家把握生活、进行艺术体验非常重要的方式 ;现代小说很大程度就是建立在一种新的时间观念之上。 80年代以来 ,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 ,中国作家开始了在时间艺术上多方面的探讨 ,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线性时间 ,建立了多元的时间结构。新时期中国作家在时间艺术上的探索主要包括三种模式 ,即心理时间、迷宫时间和宿命时间 ,这对开拓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 ,提高它的艺术品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中国作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立足本土文化 ,找到现代中国人自己的时间意识和体验 ,创造更为丰富而独特的时间形式。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主义设计是现代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重要力量,但是,它割裂工业与人文传统、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的联系,从而造成整齐、划一、呆板的“国际风格”。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观念和风格是技术至上论、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和简洁主义(“少就是多”)。反思西方现代主义设计,对于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整个物质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的创作者在小说文本的实验中,不仅仅是吸收、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在审美意蕴上彰曼了共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积淀,他们的文体实验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民族传统、艺术观念、审美机制和接受心理,集中体现了作家民族化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5.
香港现代派小说在文本建构和审美取向上与传统小说有诸多不同之处,独特的文本营构和文本形式是人们解读活动中重要的审美依据。由于香港现代派小说并不局限于对西方某一现代主义流派技巧的接纳,某一作品往往带有泛现代主义或偏重于某一现代主义元素,其特征是———召唤元素型文本建构:激发解读的审美再创造;互文元素型文本建构:文意的派生与交相引发;网状元素型文本建构:共时多向的传送信息;感觉元素型文本建构:在内在结构中寻找意蕴。  相似文献   

16.
大潮涌动中的艺术嬗变──对近二十年来小说的精神审视董德兴虽然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世纪末的文学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潮涌动的艺术嬗变。尤其是小说创作,一举经历了西方小说发展史上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近百年漫长历程,呈现出五彩缤纷各有所长的崭新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从修辞学、诗学视角出发,以隐喻为切入点,对台湾“现代诗派”诗歌文本中的隐喻模式、隐喻的生成机制、隐喻类型、隐喻意象以及隐喻的本体与喻体双重视野之间的距离等因素进行的综合分析显示:台湾“现代诗派”对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习染和反思过程大致经历了技法移植、西化质疑和传统内转等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诗歌中的隐喻在共时层面上分别有着相对稳定的深层结构模式,即替代式、范畴错置式和虚实结合式,而在历时层面上则呈现出隐喻风格从夸饰性到抽象性最后向明喻化演变的轨迹.在这一演变历程中,隐喻以“纯粹语言学的否定性策略”,不但实现了台湾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一脉相承的“先锋精神”,而且在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进行反思的同时,推进了台湾“现代诗派”不断走向艺术自律的过程.以此为基础,重新发掘出了杨炽昌及其所倡导的风车诗社对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先锋性实验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吕周聚的新作《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1、8)是一部全面研究 1919年——— 194 9年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的研究专著 ,本书集中论述了西方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作家和作品的影响 ,以及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艺术上的主要特征 ,并侧重从思想、文化变迁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新写实、新状态、新体验“三新”小说是“后新时期”诸多“新潮”文学中,三种“新”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写作方式。本文分析了“三新”小说产生的文化语境;分析了“三新”小说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传统现实主义以及新时期文学中先锋、新潮小说所运用的具有西方现代派意味的,从叙述方式到写作内容完全“私人话语”的写作方式的异和同;分析了“三新”小说的“新与旧”的区别,指出了“三新”小说力图打破艺术与现实,精神与实际的分离感、隔膜感,表现出的很不相同的对世界、对自我主体的体验、认知方式、价值观念及审美观念。同时,也指出了小说作为一种精神提升的可能性展示,“三新”小说的艺术价值以及其艺术价值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所运用的现代主义这一概念不仅包括现代主义文学前后两个发展阶段中的各种文学流派,也包括现代主义文学赖以产生的思想基础——现代主义哲学及其前奏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伴随着西方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以影响的是西方的社会思想与哲学思想。而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小说最初的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是现代哲学思潮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思想,并不是现代主义文学文本。虽然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初期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我们这里借用已有的对1917年-1927年文坛小说译、著状况的调查,及其结论:“‘新小说’家的译作比创作更偏离传统小说叙事模式,五四小说家则反之。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