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政府形象是公众及舆论对政府的评价,从公众及舆论的客观社会效果来看,政府形象可以用认知度、美誉度与和谐度作为其基本评价标准。政府认知度从公众舆论评价的量上衡量政府形象,反映出政府及其行为的社会影响广度和深度。有人认为,政府的认知度应该不存在问题,但不尽然,作为量的评价,公众对政府了解的程度是有所不同的,政府认知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程度及政府的民主化程度。事实上,政府级别越低,其认知度越小;  相似文献   

2.
新闻发言人不是一个人,它在本质上是指一种新闻发布制度,是某个社会组织定人、定期地就某些问题、政策、服务等同公众进行交流、沟通、解释、劝说的固定方式。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出现,得益于公众对于信息公开、拥有知情权的强烈需求。让广大公众享有知情权是一个社会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而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组织,也越来越重视社情民意,需要采取有力的公关措施来获得公众的舆论支持,进而提升自身的形象和影响力。作为一种重要且有效的公关形式,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3.
论影响政府形象的核心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形象是指公众与社会舆论对政府的印象、看法与评价。政府形象的形成是由公众和舆论对政府领导人、公务员、公共政策、行政行为、行政文化、建筑物等等与政府有关的事物直接或间接地感知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印象。故此,政府形象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政府形象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公众、舆论对政府形成的印象皆  相似文献   

4.
在公众中树立自己的公关形象,不是哪个单位或个人特有的问题,是人类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共有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一切机构和个人,都要靠自己的公关形象在公众中形成印象、作出评价。而这种公众印象和评价的好坏——也就是声誉的好坏,对事业的成败兴衰起着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5.
政府领导者作为一个社会的精英人物,是整个政府的代表和核心,也是公众和舆论始终关注的焦点。政府领导者对政府的决策和行为起着核心作用,一个政府部门的领导者既是部门的带头人,又是组织的表率;领导者的言谈举止代表的不仅仅是其个人,而是整个政府。从一定程度上讲,政府领导者是政府形象输出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领导者必须加强素质修养,提高个人形象。  相似文献   

6.
价格听证是政府部门倾听民声、采纳民意的一个重要途径,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公开听证制度来获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而目前恰恰在听取公众和专家意见的方式及实际效果上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的社会形象。社会公众尤其对价格听证会的“审美疲劳”越来越明显;有些价格听证会成为“涨价听证会”,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泛意识和整体性社会知觉的舆论,是公众表达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而大众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传播主体,它在反映和代表舆论,甚至控制舆论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大众传媒舆论功能的效果和走向如何,却难以一概而论。本文,笔者从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和李普曼的舆论学思想入手,分析比较他们对大众传媒舆论功能的态度,提出充分发挥大众传媒舆论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按时下流行的说法,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为塑造组织形象,适应公众需要,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进而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政策、思想和活动;而广告则指的是广告主为了推销其商品、劳务或观念,在付费的基础上,借助于传播媒介向特定的传播对象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由是,我们不难得知,公关的核心是塑造组织形象,博取公众好感;而广告的目的则在于促进产品销售,实  相似文献   

9.
公众观的演变随着时间和地点的转变而演变着。特定问题的关联性和社会参与的主体性是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的一般标志。在传播日益便捷的今天,公众观的变化反映着一定程度上社会的变迁。本文从公众的概念入手,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公众的概念,通过对哈贝马斯、李普曼以及现代对公众这一概念的理解,深入分析在大众传播和群体传播下公众观的树立。最后结合现实,浅析公众观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中由当前公众对网络推手这一新生事物普存异议,甚至有“网络黑社会”之说波起,客观地分析网络推手要着力提升自身形象,加强自律,规范运作,得到公众的认同。并充分发挥自身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成为帮助草民参政议政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界,组织形象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形象作为继人、财、物和信息之后的第五大资源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无形的价值。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面对铺天盖地的滚滚的信息流,组织如何确保公众对其的辨识并记忆,同组织的生存及发展命运攸关,组织形象的塑造和管理问题便受到空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组织形象的塑造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连续性的公关活动,通过公关对组织的多次评判、分析才建立起来。连续性的公关活动的重点在于周密的公关策划,在策划中应将公关活动的独创性、连续性与可行性统一起来,切忌盲目追逐一时的社会热点,炒新闻,一旦商家扬名的目的达到后,后续的公关活动则不了了之,甚至连一些承诺也变成了一纸空文而无法兑现。这样不仅使作为首要公众的公关对象有上当受骗之感,也使其他知情公众对组织产生看法。  相似文献   

13.
公共关系传播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手段。离开了传播,公众无从了解组织,组织也无从了解公众。因此,一个社会组织不但要有明确的目标、符合公众利益的政策和措施,还要充分利用传播手段开展公关活动以及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孙志江 《公关世界》2008,(12):38-39
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结合起来的人群,它与公众、传播一起构成了公关的三要素。社会组织可以是某些特定的个人,比如名人,多数则为人群数量不等的构成。由于分类标准与观察视角的不同,社会组织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这体现了人们深刻认知作为公关主体的社会组织进而不断推进公关水平的努力。一般而言社会组织有政治组织、经济组织与文化组织等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协调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涉及到方方面面。概括起来讲,社会组织与公众协调的主要内容有利益协调、目标协调、态度协凋、行为协调等。而利益协调在公共关系协调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利益,即好处。在公共关系学中,利益是指社会组织和公众各自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的满足。每一个社会组织、每一类公众,都有其自身的利益。从物质上讲,有满足衣食住行、健康、安全、从事生产和服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媒介舆论特征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舆论是相当数量的个人、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对某一社会问题或公共事务所发表的倾向性大体一致的意见 ,是社会群体意识的反映。在传统的社会中 ,不存在大众传播媒介 ,人际交流几乎是唯一的信息传播方式 ;从现代舆论的发展史看 ,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舆论的兴起 ,是同初期的党派政治宣传 ,以及随后急速增长的商业广告、大众文化娱乐等需求联系在一起的。从18世纪开始 ,越来越多的思想家把大众传媒的职能或性质定位在“社会舆论的机关”上 ,大众传媒成为舆论的重要载体。美国舆论学研究者赫伯斯特谈到现代舆论整体的发展趋势时说 :“舆论在社会历…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对社会舆情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公众可以借此学习各种知识,关注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另一方面,新媒体使日常舆论引导难度逐渐增大,政府公信力受到影响,网络信息安全面临挑战。面对此种情况,针对新媒体认识不足等突出问题,廊坊市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建立新媒体舆情监测预警系统,科学调解控制社会舆情,拓宽公众表达渠道,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舆论引导能力一直是政府行为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乎到政府形象建设。舆情的准确把握、舆论方向的正确引导,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创建。而当下,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政府舆论引导能力出现新的特征和挑战。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舆情出现的新情况,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分析新媒体时代政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新媒体时代政府舆论引导的新问题并探寻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何为组织形象一个社会组织,作为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结构单位,也和个体行动者一样.其追求的目标、认同或倡导的价值观念、进循的行为规则、实际的行为方式以及所使用或生产的各种有形物品等都会在公众中留下一定的印象,刻上一定的痕迹。组织的内在精神和各种外显行为及有形物品综合作用于公众,从而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就是它的组织形象。组织形象可分为知名度和美誉度两个维度,知名度指组织的方方面面,如名称、产品、服务方式、倡导的观』念、推行的政策等为人们知晓的程度;美誉度指人们对它的方方面面的肯定、赞许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公关三要素——即“组织(个人)、公众、沟通(传播)”之说不仅是公关理论中的老生常谈,而且已成为公共关系学经典性的基础理论之一。其理论功效显而易见——可以将纷繁复杂的公关活动以极其简洁的抽象模式昭示于人:公关就是组织或个人(公关主体)与其公众(公关客体)之间的沟通、传播(公关手段)行为,或换句话说,公关就是公关主体(组织或个人)用沟通、传播等手段在客体(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并与之建立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