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作为经济发展质量测度的理论基础,构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10—2018年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探究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时空格局,并分解其区域差距。结果表明:(1)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关系,局部相关性明显,皖东地区为热点区,长江中游地区为次热点区,豫北和赣南地区为次冷点区,湘西、豫南、皖北、晋南和晋北地区为冷点区。(3)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差异变化较大,层次间的差异大于层次内差异。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由于城市化具有产业集聚效应,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城市地区被视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处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长时间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之一,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3.
喻昊 《统计与决策》2006,(14):64-66
我国中部地区城市贫困问题在"西部大开发"热潮映衬下显得尤其突出.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排名前10位的省区市中,东部8个,西部2个,却没有中部省份上榜.中部地区城市贫困原因主要有权利贫困和政策的缺陷,这些贫困的成因很可能对中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探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8个维度、60个基础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非均衡性。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数字鸿沟”问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呈逐步缩小趋势;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呈上升趋势,但未出现极化现象;三大地区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存在非均衡性,且中部地区出现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物流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约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中小企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汉城市圈内中小企业相对发达的先进省份如浙江、广东、江苏,总体水平不高,实力不强,还有待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物流的发展,更是不尽如人意.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中部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物流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对加快城市圈的发展,推进湖北的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湖北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创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在区域经济要素整合协作的运行过程中,城市作为经济活动集中分布的地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对经济区域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城市的集群,被称为"城市经济圈".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科学发展观"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引下,打造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城市经济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制度变迁中的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和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城市圈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制度变迁的进程中,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发展模式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两型"社会建设赋予武汉城市圈新的发展内涵.只有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积极选择新的发展路径,探索一条既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才能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的后发优势,快速提升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带动中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人均GDP面板数据,使用Dagum基尼系数对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和其来源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内部和地区间不平衡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利用σ收敛以及考虑空间效应的绝对β收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总体不平衡趋于缩小,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不平衡,中部地区不平衡性不断扩大,西部地区不平衡性不断缩小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渐赶超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来源中区域间不平衡的贡献最大,其中,东西部以及东中部地区间不平衡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σ收敛,2018年以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σ收敛趋势,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中部地区呈σ发散;全国及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β收敛均显著,中部地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  相似文献   

9.
平台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事关经济高质量运行目标的达成。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之上,围绕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等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水平有小幅度上升,但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总体差异呈“N+V”型的变化趋势;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内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内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内差异最小;地区间差异表现为东-西差异最大、中-西差异最小;地区间差异是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异、超变密度的贡献率相对较小;考察期内的平台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两极化或多极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数据中部     
《统计教育》2005,(10):52-52
一个城市群中部现有城市147个,其中超大、特大城市各1个,大城市34个、中等城市74个、中小城市33个、小城市4个。以武汉为龙头的中部城市群已经形成五大城市圈:武汉“1+8”城市圈(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长株潭城市圈(长沙、湘潭、株洲),昌九工业带(南昌、九江、景德镇),郑洛汴工业轴(郑州、洛阳、开封)和安徽“一城四市”经济区(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它们对整个中部以至全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大经济带中部城市大多沿长江、京广线集聚分布,形成十字形构架。纵向贯通中部的京广线…  相似文献   

11.
中部地区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六大"以后,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从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看,一方面西部大开发初显成效;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可能率先实现现代化,特别是三大城市经济圈面临新一轮的经济腾飞.它们不仅分享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资本转移所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而且各经济圈内部业已形成启动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引擎.对于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和山西6省)而言,经济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部只有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充分发挥其区位、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等比较优势,主动发挥东西经济合作的桥梁和南北产业转移的纽带作用,内引外联,加快发展,才不会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落伍,才有可能早日实现中部的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异质性,文章使用2004—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采用马尔科夫链、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时序数据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115个资源型城市GDP的空间格局特征、时序演变、空间集聚和时序轨迹类型特征。结果显示:(1)中国资源型城市GDP整体呈现“东部和中部高、西部和东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高水平和低水平之间相对差异呈缩减趋势。(2)GDP的时序演变呈现向中等和中低水平类型转移的趋同趋势,空间上GDP发展水平表现出集聚特点,热点区一直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冷点区由西部向东北地区转移。(3)通过资源型城市GDP时序轨迹聚类发现,“稳定上升且增长率高”的类型主要位于我国东中部地区,“稳定上升但增长率低”或波动增长的类型在西部地区比较普遍,“上升—下降—平稳”的类型主要在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始终落后于东部地区,与其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大开放促大发展是中部地区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综合经济优势,以及产业特色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国内国际产业转移的力度。中部地区的大开  相似文献   

14.
武汉位于长江流域的中游.它不仅地处我国的几何中心,也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前哨阵地,同时也是承接我国东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上海位于长江下游,它不仅是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 也是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的核心城市.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将人口素质区分为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基础之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人口素质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身体素质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倒U型变动趋势,而文化素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则是递增的;另一方面,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而中部地区人口的身体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西部地区无论是人口的身体素质还是人口的文化素质均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6.
湖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必然现象,作为中部地区的湖北省,经济发展同样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本文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系数等相关指标对湖北省20余年来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结构特征予以测定分析,并指出目前必须在政策上大力推进城市化,在城市部门进行一系列改革;在农村改革土地制度,实现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进入非农部门就业.这对于湖北省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叶青 《四川统计》2013,(2):52-52
地铁交通迅速发展 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2010年9月27日投入运营。在两个月之前的2010年7月29日,国内最长的城中轻轨线路一全长28.8公里的武汉轻轨1号线全线通车,从东西湖穿越汉口中心城区到堤角仅需58分钟,刨下武汉城区“第一时速”。2012年12月28日,我国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一全程长27.98公里的武汉地铁2号线正式通车运营。武汉也成为了中部第一座通地铁的城市。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01—2017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森林资源及地区经济发展的数据,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系统考察了城市森林资源状况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城市森林建设可以显著提升中国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森林资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途径可以通过人力资本集聚等途径来实现;城市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是广泛存在的,不因城市规模大小而消失或减退。对以上结论的进一步检验发现其仍然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9.
中部地区如何走出"经济凹地",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中部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由于现阶段中部地区相对其他较发达的地区,品牌、名牌欠缺,企业的竞争实力不强,已经严重影响中部的经济发展。由于现行的品牌的研究方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因此调整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对三大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情况、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三大区域的工业内部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中部崛起中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