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悲剧是一种将命运的残酷、人生的悲惨展示给人看的文学样式。关于悲剧快感的形成历来很受关注。本文以名剧《俄狄浦斯王》为例,力图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悲剧力量"假说。通过分析"悲剧力量"从观众内心积蓄到反作用于观众而爆发,再完成使观众情绪由痛感到快感的转化的其运行机制,得出"悲剧力量"是悲剧快感的内核的结论。并且"悲剧力量"的发生和转化机制都经历了一个"我—人—我"的过程,这指向了"认识你自己"的古希腊经典命题。  相似文献   

2.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曾经深以为然,并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到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周国平语)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人生的立足点”为话题,…  相似文献   

3.
保险的糖果     
本期文题:保险今天有人在办公室里推销太平人寿的保险,这让我想到了人生的一个大问题——"保险"。我们穷其一生去追求那些能够让自己活得更保险的东西:更高的学历、更多的财富、更响的声誉、更大的权势……或许我们也常常会听到父母在耳边叮咛:"考上名牌大学,找份好工作,你的人生就保险了"。而朱永新老师的"保险公司"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2002年,"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在教育在线网站上发帖"成立","参保对象"和"投保金额"均不限,投保奈件要求"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理赔办法"则是:如投保方自感10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公司"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保险的呢?什么样的东西是值得保险的呢?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抵押来获得那份保险呢?今天,就让我们以"保险"为话题,说说自己想说的话。  相似文献   

4.
那时,我正在走人生的上坡路,便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总是在人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一次,父亲带我登山。父亲走在前面,问:登山需要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姿势呢?低头,弯腰。我说。登山,是在走上坡路,保持一种低头、弯腰的姿势,不仅可以省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路遥对现实人生一直怀有深深的爱与感悟。爱情作为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路遥小说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意识到现实人生的不完美,也就敢于直面爱情的缺憾。路遥笔下的爱情主体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这些差距就是导致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但路遥不只是展示悲剧,就像他想通过笔下的"奋斗"给读者以激励一样,他还想通过爱情悲剧以及对悲剧的抗争传达给读者一种对现实人生的担忧。  相似文献   

6.
《诗经》的悲剧性作品所占比重较大.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悲剧性作品的审美价值.一、善的悲剧——道德感是构成悲剧的前提条件鲁迅关于悲剧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个论点虽然有欠完善,但基本上是正确的.悲剧与人生的价值密切相关,离开了人生的价值.任何恐惧、怜悯,任何矛盾冲突都不能构成悲剧.这一点在古今中外的悲剧作品中是能得到充分证明的.  相似文献   

7.
正人生有两种境界,一种是痛而不言,另一种是笑而不语。领导严厉地批评我:"你和傻瓜就差一步的距离!"我赶紧向前一步迈到领导面前,说:"领导您说的太对了。"七夕怎么了?给它脸它就是七夕,不给它脸充其量就是个礼拜四。  相似文献   

8.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  相似文献   

9.
工地上,三个工人在工作着。有人问:"你们在做什么?"甲答道:"我在砌砖。"乙说:"我在砌一堵墙。"丙满怀憧憬地说:"我正在盖一座美丽的剧院。"多少年后,甲成了熟练的砖瓦工;乙成了建筑工头;而丙呢?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了亿万身价的房地产巨子。世上可能的事情是做出来的,不可能的事情是想出来的;眼睛只能看到目前,眼光才能决定未来。相同的境遇,心态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心态的差别,将使人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反差。人生就是如此简单:有怎样的心态,也就有了怎样的人生。按照传统理念,学习是为了就业;其实,学习同样可以是为了创业,为创业而学习与为就业而学习,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于为自己想要创建的事业而学习,而奋斗,将比纯粹的就业更有目的,更有激情。激情将在创业中燃烧,才华将在创业中展现,梦想将在创业中成真,成功者将在创业中走向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10.
你认为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正义得到申张。最大的痛苦呢?有些痛苦人生还没有经历过,很难说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对这些问题,周泽的回答不假思索,干脆利落。如果挑三人在一个荒岛上过一年,你会选谁?"我希望找到一个辩论的对手,得有一个交流的对象,可以跟你一起探讨问题。"周泽想了想,说。随后,他将这个问题否定了,"荒岛上过一年干吗?假想的东西根本就不存  相似文献   

11.
平凡最难     
与几位演员在一起聊天,谈到演戏的心得。有一位说:“我喜欢演冲突性强的人物,生命有高低潮的。”另一位说:“怪不得你演流氓演得好,演老师就不像样子。”还有一位说:“每次演悲剧就感觉自己能完全投入,演得真是悲惨,可是演喜剧就进不去,喜剧的表演真是比悲剧难呀!”另外一位这样答腔:“那是由于在本质上,人生是个悲剧,真实的痛苦很多,真实的快乐却很少。”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自己对演出与人生的看法,却得到了两个根本的结论。一是不管电影、电视或舞台,演流氓、妓女、失败者、邪恶者、落拓者总是容易一些,也可以演得传神,那是因为大家对坏的形…  相似文献   

12.
感受人老     
梁占生 《老友》2009,(7):25-25
不知不觉,竟到了退休年龄。我曾一度懊恨:人怎么会老了呢?这老来的"日子"又怎么过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嗨,哪知这"老"也有不少好处。感受最深刻的,恐怕要算人老后精神上得到的那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一直处在比较之中。快乐与悲伤,幸福与痛苦,高尚与卑鄙,美德与丑行……皆出自比较。那么,人生又该如何比较呢?2007年春,有一天收看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西部教育"节目时,我被乡村教师王守奇的人生比较方法深深感动了。  相似文献   

14.
生的沉思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仅仅是形态上的差异,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无意义的,因为正如其他自然物一样,我们不知道何以生、何以死。当我们问人生意义的时候,同样可以问:一块石头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人生的意义,仅仅表现在社会内部,这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创造、人自身的创造和精神创造。进行这些创造的主体只能是自我,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我"上,没有"我",就没有历史。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各种创造活动之中;在所有创造活动中,唯有精神创造才是最有价值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成正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15.
生的沉思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仅仅是形态上的差异,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无意义的,因为正如其他自然物一样,我们不知道何以生、何以死。当我们问人生意义的时候,同样可以问:一块石头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人生的意义,仅仅表现在社会内部,这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创造、人自身的创造和精神创造。进行这些创造的主体只能是自我,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我"上,没有"我",就没有历史。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各种创造活动之中;在所有创造活动中,唯有精神创造才是最有价值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成正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16.
悲剧,作为审美范畴是和美联系在一起的,当美的事物毁灭之时,悲剧便应运而生。何谓悲剧?亚里斯多德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诗学》第六章)法国美学家狄德罗、俄罗斯文学家别林斯基和德国剧评家莱辛,都把骇人听闻的事件、不幸和苦难归入到悲剧的范畴。鲁迅则认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蜂塔的倒掉》)以上悲剧论述的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都把悲剧看成是美的有价值的事物的毁灭,看成是悲剧艺术的基础和实质,这对于悲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和审美价值的认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哭了     
俗话说得好"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我太伤心了,我哭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来告诉大家吧!我有一只小乌龟叫"007",为什么叫"007"呢?因为它是2007年出生的,而且它爬得很快,一会儿就不见了,好像去完成任务呢!  相似文献   

18.
<正>我可不是什么专家,而是一个很普通的老师,很普通的史学工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国维先生的两句诗"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常常萦绕在我的脑际,意思是说人到了老年的时候,脑子里边留下来的只有两个字:"悔"与"疑"。我想我目前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悔",既有对公事的"悔",也有对家事的"悔";"疑",既有学术上的"疑",也有思想上的"疑",年龄越大,怀疑越多。自己尚处在"悔"和"疑"的状态,还有什么体会可谈呢?今天,硬着头皮接受《西北大学学报》的约请,与其说是来  相似文献   

19.
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否还会产生悲剧呢?特別是能否运用悲剧形式去反映人民内部矛盾呢?这是文学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中值得探討的一个問題。1957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了老舍同志《論悲剧》一文后,悲剧問題引起了全国文艺界的重視。有些同志同意老舍同志新社会可以有悲剧的說法,但也有不少同志作了否定的回答。广东文艺界和中山大学等高等学校就是在上述爭論的基础上,对現代悲剧問題进一步展开爭論的。  相似文献   

20.
职义成仁 “取义成仁”借用了两个成语,即“舍生取义”和“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见于《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鱼,是我所要的;熊掌,也是我所要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要的;正义,也是我所要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这个成语,现指为了维护正义而牺牲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