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特别值得称道的阶段,也是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代。范宽作为北宋时期贡献最大的山水画家,其作品《溪山行旅图》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杰作。《溪山行旅图》构图独特,富有空间感,山石树木生动逼真,其“独特面貌”足以挑战人们的审美习惯。此画被后人董其昌评为“宋画第一”。  相似文献   

2.
记住这一天     
《阅读与作文》2010,(7):24-24
《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品。麻纸本,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混。韩混(723—787)[唐]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混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混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  相似文献   

3.
〗“明皇幸蜀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青绿山水画,本订名为“宋人关山行旅图”。1950年代以后,学者陆续研究认为此图描绘的峻岭栈道、出行人马,可能是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避蜀的情景。“明皇幸蜀”为重大历史事件,不过历代著录的绘画目录却罕见其作品。然追索史料,探究其原因可知:宋人对于白居易《长恨歌》有负面评价,并且认为“明皇幸蜀”为国祚不幸之征兆,于是鲜少图绘相关题材的画作。台北故宫博物院本“明皇幸蜀图”并不以《长恨歌》为创作依据,仍颇具参考价值,可藉以理解日本大和文华馆和美国大都会美术馆的同类行旅图式。  相似文献   

4.
陆机心态与其行旅诗的独特性胡大雷《文选》诗分23类,“行旅”是其中之一。叙写行旅的诗,即叙写客游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文选》诗又有“游览”一类,“游”也具有某种行旅意义,古代诗文中一般所说的“游子”之“游”,则指客游在外,即是长期行旅在外。本文所说的...  相似文献   

5.
荆浩是唐末至五代杰出的山水画家,开北派雄浑山水画之先,成为关仝、李成、范宽、郭熙等人师法的对象,对其后山水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他还写作了《笔法记》一文,阐述他的绘画美学思想。《笔法记》提出山水画"图真"六要"四势"二病"等美学观点,强调笔、墨在山水画创作与山水画评论中的作用,将山水画美学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对郭熙、韩拙等人的山水画思想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宁宁 《金陵瞭望》2005,(3):50-50
20世纪90年代,南京市邮票公司发行1枚工笔鲤鱼集邮纪念张,图上3条黑鲤与两条红鲤鱼嬉水弄波,尽现形质与神韵。画旁烫金印刷萧娴老人题字:“年年有余”。这幅鲤鱼图乃“金陵画鱼人”朱贵成所作。及后《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中国当代美术家名录》等画集、辞典中亦收录其佳作,电视拍买书画的节目中亦常见其作为收藏家参与竞买。他出画集,嘱余为序,实乃幸哉。  相似文献   

7.
禾子同志在《画马必以马为师》这篇短文(见《大众美学》87页)中说:在1947年,有个十岁的小学生,慕名写信给徐悲鸿先生,说他爱画马,希望能得到徐先生的指教,并把自己画的马随信寄去。徐先生写回信说:“学画最好以造化为师,故画马必以马为师,画鸡即以鸡为师。不必学我,真马较我所画之马,更可师法。”  相似文献   

8.
先说萧绎的绘画作品,《南史·梁元帝纪》称:“帝工书善画,自图宣尼像,为之赞而书之,人称三绝。”萧绎自己也说:“臣簿领余暇,窃爱丹青。云台之像,终为仿佛,宣室之图,更难议拟。”(《谢上画蒙敕褒赏启》)关于萧绎的书法作品,除《南史》提到的宣尼像赞外,还有《上东宫古迹启》和《金楼子·聚书》篇所载他于东林寺智表法师处写得的“二五”法书,但俱已失传,现在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具体材料可供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儒”有教官、教师之义,但此义为《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失收,故今为之补。先秦时期,在诸侯国中传授专业知识、专门技艺的人被称为“儒”。《周礼·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德行”,指《周礼》中的“三德三行”(详后),属于道德行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艺。可见,师与儒都是教师,所不同的是,“师”是负责道德品行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中国明清时期的传统教育是排斥科学技术教育的。 1 840年的鸦片战争的大炮打响以后 ,最先提出“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人士 ,通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斗争实践 ,提出了“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思想。魏源在《圣武记》中 ,呼吁“师外洋之长技” ,“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 ,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富国强兵不在一举乎 !”① 他以俄国彼得大帝的例子 ,进一步阐明了他的这一主张。他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三》中说 :“西史言 :俄罗斯之比达王 ,聪明奇杰。因国中技艺不如西洋 ,微行游于他国船厂火器局 ,学习工艺 ,反国…  相似文献   

11.
范宽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个人感悟,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本文介绍了范宽的艺术风格,与各家的艺术差异,分析范宽名作《雪景寒林图》的画面内容、艺术表达语言和画面意境。充分肯定了范宽作为宋一代山水画宗师的杰出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是近代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的爱国主义表现在觉醒的民族独立意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其基本内容是依恃人民、了解外情、反对妥协、组护主权十六字方针。林则徐大声疾呼:“鸦片之害甚于洪水猛兽”,必须严加禁止.必须抵抗西夷的鸦片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同时,地认识到要有效地抵抗外国侵略.必须认真了解外域情况,为此.他不拘一格选拔熟悉外国的人才,第一次组织翻译班子,大规模地搜集和编译外国书报,委托魏源把《四洲志》扩编为《海国图志》,并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倡西学之始、开新学之路”的第一人,也是团结各阶层民众敢于向强敌开炮的第一人。他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坚定性、进步性和人民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受楚巫文化影响,湘中古梅山地区巫鬼信仰盛行并延续至今。梅山文化圈清代以来的梅山图、大道桥、神像画、牌位画、巫衣画等多种祭祀画中均发现“四界功曹”图像,与道教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四值功曹”有别,梅山文化圈“四界功曹”的职责是依梅山师公之令,前往天界、地界、水界、阳界延请四界神灵亲临坛场。从图像、功用、人物身份等方面考察,梅山“四界功曹”乃是楚地战国《人物御龙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信仰与祭祀传统的余绪。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纪念堂:一幅不让须眉的花木兰传神写照的工笔画《中华巾帼英雄图》(1.40米×0.70米)因画家对历史人物的高度理解和高超画技而成就一曲木兰辞新篇。北京人民大会堂:一幅书写大自然之美与祥和之气的工笔画《孔雀》(1.70米×1米),静静地聆听着中华民族每一次崛赳所发出的振奋人心之声。中南海:一幅屹立在东方地平线上长啸的双狮工笔画《雄风图》(2米×1米),长吟“雄风当中华劲,东方一啸惊西方”。天安门城楼:一幅凝华彩与壮美于五虎的工笔画《华夏雄魂图》(3.50米×1.10米),但见莽莽天地间,雄魂奔。……这些非同凡…  相似文献   

15.
1.一“失足”损“千万金” 2010年1月22日,西班牙绘画大师巴勃罗·毕加索的代表作《演员》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遇袭”。一名女子在参观博物馆时不慎摔倒并撞向该画,画布随即出现一道长约15厘米的裂痕。  相似文献   

16.
今天弄文学的人,没有不标举艾芜《南行记》和钱钟书《围城》的。一般人大概都知称道其故事的美丽与文笔的通脱,却不知他们创作所取主题的特殊性──行旅。这里所说的行旅,乃是与家居不出相对而言的一个语言范畴。文学作品以行旅为主题者即谓之行旅文学。从主题研究的角度看,行旅文学是与平居创作并行的一个文学概念,二分待国有其一半。从创作来源的角度看,行旅文学乃是作家自身生活实践的反映,如果说“读万卷书”可以成为文学创作的间接经验的话,那么,“行万里路”则可以成为文学创作的直接经验,并且严格地说,后者是第一位的。行…  相似文献   

17.
郭熙是我国北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大家。他初学李成,后自成一家。喜欢作巨樟大幅,作品雄健中露出灵秀。早期作品,以巧瞻致工,中期作品在早期基础上又益精深,晚期作品,落笔益壮,多所自得。往和画谱》著录郭熙的山水画作品有30幅,至今仍然存世的有近20幅。现存的画中有明确记年的三幅,焊春图》便是其中之一。《早春图》绢本,钱没色。纵158.3厘米,横108.l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上描绘的是:冬去春来,大自然正在苏醒,在严冬留下的惨淡枯寂中,处处萌发着生机。整个画面给人感觉:内容丰富。山重水重、桥路楼观、可…  相似文献   

18.
娱乐广场     
选助手宋代有位知名的画家,他有3位高徒。一天,他把3个弟子叫到跟前吩咐:“你们跟我学画业已3载,也该出去自己闯荡了,只是我还想留一个徒弟在身边当助手。现在我请你们以《鸡》为题作一幅画,技艺高者可留下。”画家言明两天后看徒弟们作的画。第三天一大早,画家抱了1只母鸡去看画,他先走入大徒弟的画室,撩开画帘后老母鸡便冲着画“咯咯咯”地直叫。原来,大徒弟画的是一幅《群鸡争食图》。画家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接着他又来到二徒弟的画室,刚一揭开画帘,老母鸡便扑腾着往画上扑。原来,二徒弟画的是一幅《饿鹰抓雏鸡》。画家不由赞道:“妙也!…  相似文献   

19.
汪金友 《中华魂》2013,(20):26-27
著名画家俞仲林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展出的那幅《牡丹图》被人买走了。过了两天,俞先生接到了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那个人在电话里说:“前天,在您的画展上我买了一幅画,能不能退掉?”俞先生问:“哪一幅?”对方答:“就是那幅《牡丹图》。”接着他又说:“那图上有一朵牡丹花正好被画在边沿上,只有半朵。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北京“荣宝”拍卖《当代中国画风 貌》专场,萧平《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图,以46万元人 民币高价拍出; 2005年9月,上海“崇源”《中国书画精品拍卖》 中,萧平《飞越黄河》一图,以33万元人民币拍出; 2005年11月,北京“保利”《中国当代书画》拍 卖会,萧平《黄岳朝晖》一图,以22万元人民币拍出。 这几大公司拍卖的作品大都为已故名家和当代大 家的作品,而这三幅画却是出自南京中年画家萧平之 手,其画价直逼已故“金陵四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