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正处于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这就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确定性,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必须紧密地结合时代特征,以人为本,不断地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另一方面就是不能磨灭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最大限度地抑制消极个性品质的作用,激发积极个性品质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品质,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即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将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专门业务和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它是专业分工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在生活中,向往和选择某种职业是人生的必经历程,择业心态渗透在职业理想从确立到实现的整个过程中、是由社会个体心理机制和价值取向为主导的择业心理和择业态度的综合反映。理想职业的选择即职业理想的确立和实现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一方面,职业理想是人们希望从事某种职业的主观愿望,它受社会个体的个性心理品质、自我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带有鲜明的主观性,从而使社会个体的择业兴趣、择业动机、择业意向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一种教育,概括起来讲,就是"五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教书是为了育人,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真诚、善良、美好的人,即发展人性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5.
管理实务4则     
《人才瞭望》2004,(12):43-44
什么是“ERG”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需要,即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ERG”理论认为:因教育的水平、家庭背景、价值观、个性特征、年龄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某种需要对某个特定的人的重要程度或产生的驱动力是不同的。同时,需要本身就是激发动机的原始驱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需要,也就没有什么动力与活力。反之,一个人只要有需要,就表示存在着激励因素。因此,作为一名高层管理者,应从调查研究入手,了解和满足下属的需要。作为…  相似文献   

6.
一、创新精神的内涵创新精神是一个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角度分析,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  相似文献   

7.
人才需求特点和引才留才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才的一般心理需求特征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需要是人的行为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人才作为一个健康的人当然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因此,要切实做好企业的吸才引才工作,首先必须研究人才的一般心理需求特征。  相似文献   

8.
人才测评是建立在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等学科基础上的一种综合选才的方法体系。“它是指测评者采用科学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的表征信息,根据岗位需求及企业组织特性,运用履历判断、答卷考试、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评价中心技术、观察评定、业绩考核等多种手段,对被测评者的知识水平、智力、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测评。”它主要针对人员的内在素质及其外在表现,由测量和评定两个方面构成。测评,这一概念将定量与定性紧密结合,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客观的、系统的方法。“测”是指测量、测试,是以定量化的方式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行为特征和行为动力等素质进行分析和表示。“评”是指评价、评定,是以定性化的方式对人的上述各种素质进行评价和判定。测量是在一定规则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对被测人员的行为进行描述,它包括三个有机统一的要素,即规则行为和数学:评定泛指衡量人与事的价值,人才测评中的评定包含三个要素,即定量描述、价值和权衡。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格斗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格斗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文作者主要从强调格斗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必要性及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及个性特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在格斗教育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格斗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惠芳 《人才瞭望》2008,(1):36-38
在客观世界中,绝对相同的事物是没有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别和对立,物有物的特性,人有人的个性。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系统中能动地形成了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如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它们构成了人的个性。在一定意义上,创新能力强的人必定是个性获得良好发展并得到尊重、充分发挥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自主创新对人才个性的发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个性的充分张扬又为自主创新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土壤和必要的条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基础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以促进他们的茁壮成长呢?  相似文献   

12.
一、人力资源调查标准每家公司部有自己的"标准",关键在于这个标准的可操作性,人力资源调查的"标准"绝不是岗位说明书。职位(岗位)说明书只能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无法清楚地落实于行为表现,它只能作为建立素质模型的参考依据。人力资源调查的标准一定是"素质模型",或者叫"岗位胜任力模型",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反映的是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行为、个性、技能、知识、内驱力等。"素质"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某项工作的基准和  相似文献   

13.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它所包含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涉及意识倾向、心理特征、自我意识三个子系统. 一、意识倾向与成才 意识倾向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 的因素.它表现在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势和选择性上,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意志等.意识倾向对成才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动机、兴趣、意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就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有用人才.实现这一转变,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关键.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作,在学科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行为、个性心理教育,本文通过结合教育实践,逐步分析了教学目标、特点与德育的关系,并对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以期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特有的能力、气质,兴趣和性格的总和,个性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文既是教学的重点戏,又是考试的重头戏。而许多中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平淡无奇,甚至千篇一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相似文献   

16.
新型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面临读者渐少的严峻考验.如何吸引读者,巩固传统服务,以人为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图书馆成为终身学习的良好场所,传播终身学习型社会观念,思想先行,使"图书馆是人类第2学校"这一观念更深入人心,走出去、发展新读者、在此基础介绍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形式:图书漂书活动。探讨这种图书馆服务形式在县市推广的可行性研究及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吕慧 《人才瞭望》2017,(8):138-140
笔者的研究采用大数据的思维,以网络平台为调研发布媒介,从"95后"群体本身、企业、高校教育工作者三个方面进行调研,完成对相关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导入和分析整理过程.尤其是结合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总结和研究"95后"在思想、道德修养、生活认知和网络行为方面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分析该特点的形成原因,结合"95后"大学生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调节系统等方面的特点,力求通过被试者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反应来归纳这一群体的个性思想特征,最终完成对这一群体认知价值观共性的数据挖掘,以及其思想发展规律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吉富星 《人才开发》2005,(1):16-17,21
一、何为人才测评“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同样地,要把握一个人的发展潜力、个性特点等心理特征,就需要进行人才测评。人才测评是运用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并根据职位需求及企业组织特性对其素质状况、发展潜力、个性特点等做出科学的评价。要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才资源,不仅要知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知其发展潜能和个性特征。对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传统的考试进行考察,而对人的发展潜能和个性特征则只能借助现代人…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的诊断与矫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宝 《人才开发》2008,(12):20-22
社会心理学认为.感觉→需要→动机→行为.是个体完成一个社会行动的心理行为过程。动机是产生行为的直接动力.并决定着思想行为的发展方向。大学生入党动机是他们为什么要入党.怎样实现思想上入党的直接表现:入党动机端正与否.事关党性修养的质量.也是能否真正实现“党管人才”.推动优秀人才入党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且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情绪稳定与愉快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