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中,把"诗言志"与西方诗歌定义"诗是某种制作"作比较,二者的比较寓示了中西诗学传统在理论原点上的差异.中西诗学分别从自己的理论原点出发,沿着不同的轨辙,在文学本体规定、作者与文本之关系、批评阐释等基础观念层面,各自衍生了一套圆融自足的理论体系.中国主流文学传统强调"非虚构";西方则重视"虚构"和"想象".中国文学的文本与作者是一种物我不分的自然和谐关系;西方文学的文本则是作者意志控制的对象与产物.中国诗学批评以"作者"作为"意义"之源;西方诗学批评则以"文本"作为"意义"之源.  相似文献   

2.
《英语阅读教程》中的每个单元的C部分大都属于文学作品,有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等。此外,还有少量的人物传记和信件。文学作品中,有些是文学名著,有的出自名家之手,这对于刚刚迈进或还没有涉足英语文学大门的学员来说,读懂这些作品无疑是比较因难的。现就《英语阅读教程》中的两篇作品──RipVanWinkle和TheTalkingFlowers谈一点阅读体会,希望能给学员一些启示。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什么是文学。大家都接触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但什么是文学目前尚未有一个全面而科学的定论。王…  相似文献   

3.
李国德 《阴山学刊》2013,(6):103-105
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的"外国文学史"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文本的要求,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就成了当务之急。传统的教学对诗歌、戏剧、小说等不同体裁作品都采取同一个模式,应从不同的文学体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入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与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对象,在内涵上我们过去一般把它理解为五个层次,或五个基本要素,即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社团、作家作品。其中作家作品中又包括四大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外延一般理解为研究范围,就文学时期而言,是指一九一七至一九四九年间的文学,我们是在这样一个文学时期内研究上述五个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重新审视散文的"真实与虚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必须无条件"写真实"的理论违背了散文创作的规律.其一,从严格意义上说,一切文学作品都离不开虚构;其二,由个人"经验"向"体验"的转型,为散文的虚构提供了可能性;其三,"即时性"与"回忆性"的错位,也使散文不可能做到"完全真实";其四,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法无定法",敢于"破体"的作品.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有限制虚构"的观点,即允许作者在尊重"真实"的前提下,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虚构;同时,又要尽量避免小说那种整体性的"无限虚构".  相似文献   

6.
黄开发 《学术研究》2022,(1):150-160
中国传统文章体制在近代受到西方纯文学观念的冲击而崩塌,以纯文学散文为本位的体类概念系统开始形成。根据现代散文的特点,依据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文体要素所占的比重,可以把现当代散文体类概念系统分为三级:第一级是作为文类概念的散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第二级是文体概念,可分为随笔、记叙抒情散文、纪实文学(非虚构文学)三种文体;第三级是体式概念,每种文体之下都有具体的样式。提升散文的纯文学品位一直是现代散文艺术追求持续不断的内驱力。百年来,散文作家主要从小说和诗歌两个方面汲取资源,强化现代汉语散文的纯文学素质。但早在1930年代,散文的纯文学化趋势就引起了鲁迅、周作人的忧思。近年来,纯文学散文观念也受到了从事现代散文和古代散文研究的学者的批评和质疑。纯文学观念是促成中国散文现代转型的主要动力之一,极大促进了人们对散文体类的认识,提高了散文的生产力和表现力,然而,如果依循一些"艺术散文"提倡者的设想来清理散文的门户,过度进行虚构,很容易降低散文的"即物性"与"逻辑性",弱化散文快速因应和介入社会现实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报告文学:作为非虚构文体的文学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文学并不存在叙事上的乱伦 ,这种文体对真实性或者说非虚构性的坚守 ,是其根性所在 ,是其“立文”之本 ,其名称中的“文学”二字 ,也并不等于虚构。“文学”本身理应包含有虚构与非虚构的因素 ,它在小说那里主要体现为以虚构为核心的文体建构方式 ,在报告文学中则不表现为虚构 ,而是除虚构之外 ,通过语言、结构、视角来实现其文体富于艺术性的建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显示出其作为非虚构文体的文学魅力。而文学魅力的展现 ,主要有赖于其“跨文体性”的文体规范 ,这一特性是指其对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和影视等文学文体和非文学文体表现方式的兼容 ,以及在此基础上而形成的独具自身特色的艺术个性。这主要体现在叙述结构的变化、叙述语言的丰富与个性化以及对自身艺术表现局限的超越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发展至魏晋南北朝就已经具备虚构意识了,但志人轶事小说至南朝梁代的殷芸《小说》方才有虚构意识。殷芸《小说》是南朝梁殷芸所撰的志人轶事小说集,也是第一部以"小说"体裁的名称作为作品专名的小说集。受时代背景的影响,殷芸在《小说》中通过对志怪和志人的虚构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学发展现状,其"小说"思想成为志人轶事虚构文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海登·怀特的后现代历史叙事理论,在瓦莱里、海德格尔、萨特、列维-斯特劳斯等质疑历史客观性和真实性及强调历史文本虚构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本质上将历史文本看作"文学虚构"的"纯粹语言制品".本文通过对怀特历史叙事多层面话语系统和阐释模式的分析,重新透视历史叙事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试图为史学和文学批评尤其是历史文学方面以叙事为主导的文学样式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梳理桑塔格的全部作品发现,她在虚构类小说的创作中发展了"旅行"作为"自我风景发现"这一西方浪漫主义写作传统,将自我发现与理想乌托邦的寻找加以联系;在批评性散文的写作中,将对自我的关注置于历史意义的语境,对文学的功能及思想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桑塔格的旅行观和其作品具有同构关系,文本的情感格调发生于流散的乡愁和文学召唤的双重情结;叙事赋格则源自对主体及族群创伤记忆的再现和重构。  相似文献   

11.
幽默理论研究是孙绍振运用"错位"范畴研究文学中的情感逻辑的必然拓展,由"错位"出发,他对幽默中的二重逻辑错位、各类幽默文本如喜剧、幽默散文等的形式规范均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于幽默散文的写作而自成一家.本文在赞赏其幽默研究的经验深度与理论高度的同时,也对其所提出的"审智"范畴提出了质疑,以求在对孙氏理论的研究对象的质疑、检测、批判中展开真正的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12.
童年意绪是源于苏童的童年体验,又被苏童投射于小说创作,在小说中逐步稳定和发散开来的精神介质。苏童有意无意地将童年体验带入了小说创作,在作品中虚构了两个"故乡",小说文本充溢着与其童年体验同质的意绪之流。按照童年意绪投射对象的不同,苏童小说童年意绪分为"香椿树街"、"枫杨树村"和其他三个系列的文本表现。  相似文献   

13.
文学文本理论的嬗变影响着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从作品走向文本,又从文本回归作品都拓展了人们对文本理论的认识。文论史上几乎所有像样的文本分析理论都有偏执倾向,各执一端不计其余的文本研究固然入思敏捷,但也往往漏洞百出。在综合考量文学文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文本四维论,指的是完整的作品或文本构成应是"四合"而成,包含虚、实、纵、横四个维度或四个层面。四维合一的文本观揭示了文学文本的复杂本性,敞开了文学批评的空间,丰富了文学史的叙述。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转型与当代散文创作张玲燕衡量一种文学体裁繁荣与否的标准,主要应是这种体裁制作上的数量和质量,散文也一样。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中的上乘作品,数量不在少数,常为广大读者和评论家所津津乐道。文革刚结束,一批老作家率先拿起笔来,用散文声讨林彪“四人帮”的罪...  相似文献   

15.
《文史哲》1981,(6)
<正> 《柳泉》是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季刊。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提倡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化。它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突出山东地方特色。《柳泉》以发表中、短篇小说为主,还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电影文学剧本、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和美术、摄影等作品;每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课本,编入75%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形式。中学语文课进行文学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这几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知识,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受到作品的思想教育、美感熏染,以唤起他们对文学的兴趣;中学语文课进行文学教育,还为了帮助学生学习遣词造句的多种方式,叙事、写人、状物、绘景的多种手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提高他们驾驭语  相似文献   

17.
歌辞是朝鲜朝时期用朝鲜文创作的诗歌体裁,具备表达屈原文学中复杂情感的客观条件.曹伟的《万愤歌》集中体现了屈原的文学特点.之后郑澈的前后"美人曲"进一步把"恋君歌辞"的文学性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尤其是作者郑澈既将屈原文学的影响内化于作品之中,又凸显了自己的艺术特点.屈原的诗歌文学是歌辞文学中失意文人倾吐愤慨的代名词,对于士大夫歌辞中"恋君"歌辞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五四杂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文学真正可以称作"改革"的帷幕,是伴随着五四运动的惊雷而拉好的.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最显著成果,莫过于形式大换班,古典诗、词、曲一下子失去了它的正宗地位,文言小说则很快销声匿迹,而新诗、白话小说、话剧、杂文、散文等一些面目全新的文学体裁,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出现.在这些新的"体裁群"中,杂文起步是较晚的,它没有象新诗那样有过理论的酝酿过程,也不象白话小说有一条隐隐发展的链带,但也没有象它们那样步履艰难,它的出现和成功几乎是突如其来的;并且,不少作家作品一  相似文献   

19.
六朝志怪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既延续了史书的叙事传统,又呈现出新的特点。总体上看,志怪小说内容虚实混同,其"虚"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以为虚的"虚构",二是有意的虚构。志怪小说的"虚构"与后世小说的区别在于其更多情况下并非文学意义上的虚构",非有意为小说"是其基本特征。但即便如此,作者参与故事、干预故事甚至是杜撰故事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文生事"的作品已经出现,这刺激了"文学虚构"的产生,加速了小说与史传的分离,体现了小说文体的"自觉"。另外,抛开小说家"实录"的叙述姿态,站在后人的角度审视六朝志怪小说,其中一些故事内容、结构手法、叙述视角几乎与后世小说无异。  相似文献   

20.
刘禾教授在<跨语际实践>中认为:<中国新文学大系>把文类形式分为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是"一个自我殖民的规划".实际上,中国古代从柳宗元开始就把文章分为著作类和比兴类."五四"时期,陈独秀等人继承了这一看法,将用文字书写的文本分为文学之文和应用之文,并在此基础上,把文学之文落实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四类.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在借鉴西方文学作品文体,立足革新中国文学传统的创新.欧洲文学的文体分类长期实行三分法,这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四分法根本不同.因此,刘禾教授的上述论断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