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以来,烟(鸦片)、赌、娼愈演愈烈,成为毒害人民身心健康的三大害,并由此滋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新桂系为宣示其政治清明,振兴民族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对之实施禁政。但烟、赌、娼业的巨额税捐是新桂系实施扩军备战,"建设广西,复兴中国"所需的可观财源。新桂系对"三害"采取的基本上是"寓禁于征"、明禁暗纵之策,结果自然是禁而不绝。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前后的废娼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废娼运动。其中20世纪20年代的广州废娼运动规模、影响较大,其舆论准备充分、筹备周密、巡行范围遍布全市,但由于当时政局不稳、经济紧张、政府财政枯竭、领导者自身力量薄弱、中国传统观念与文化习俗根深蒂固,因此最后未能取得期望的结果,给当时及后世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正> 尼山,位于今曲阜市东南约三十公里处,相传为孔子的诞生地。山的东麓有一规模颇大的建筑群,这便是著名的尼山孔庙与尼山书院。史载,尼山孔庙始设于后周显德年间,而扩建于宋庆历三年,其后屡毁屡建,至明永乐十五年大体形成初具规模的宫殿式建筑群。又经清代的多次重修,益臻完美:殿堂、亭榭六十九间,五进院落;进正门“棂星门”向东是“观川亭”,据说是孔子观看五川汇流而发出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观念中,"监狱"只是羁禁犯人、等待审理的机构,其职能"不外乎缧绁桎梏,使犯人不至逃亡为毕事".清代监狱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有完整的拘禁体系及职官制度, 但其狱治思想仍是沿袭几千年的苦辱宗旨,以恶制恶,重刑惩囚.狴犴恶牢是礼仪之邦中的阴森之地,狱官责重位卑,视同贱役,狱卒更列"娼优皂卒"的最后一位.官卑不足弹压,禄薄无以养廉,为官者不愿躬问狱事,狱吏狱卒贪酷暴虐,重刑惩囚的理念根深蒂固.清末监狱改良,传统狱制逐渐转型,其最具近代意义者当属举办教育、培养监狱管理人员,优给津贴,提高品级,藉"新人"行"新法",以期"待遇隆则狷洁之士自至","登进严则贪墨之风自绝".然观念羁绊、学之无成、委任非人,使监狱改良的主角依然是观念尚未更新的"旧"人,善政未得善果.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十年时期的杭报娼妓书写,建构了苦难与放荡的双重娼妓形象.杭州政府的治娼行动缘于其铲除社会阴暗面、展现政权尊严的理念.同时,地方政权具体采取何种治娼模式,则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钱穆认为清代经史之学从宋明性理之学发展而来,他对乾嘉经学考据多有批评;余英时指出,学术思想从宋明到清代发展,是由"尊德性"向"道问学"的转变。钱穆论清代学术思想,多结合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察;余英时则以"内在理路"的研究路径来解释清代学术思想流变。在清代学术史领域,钱穆、余英时的研究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1980年,《随笔》第11集《“九儒”说略考》一文认为,“四人帮”把知识分子咒骂为是“臭老九”,是来自谢枋得所云的“九儒”。我看并非如此。宋末爱国诗人谢枋得所言的“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是说“儒”的社会地位低下,竟在娼之下、丐之上。如按这种说法,“儒”的社会地位如此低下,“四人帮”为何还要丧心病狂地加以镇压呢?“四人帮”之所以要残酷地迫害知识分子,根本原因是出于他们篡党夺权  相似文献   

8.
说“尼”     
所联所尼"一语出自《山海经·大荒北经》,其全文为:"共工之臣,名曰相德,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统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想,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初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晋·郭噗注云:"邹,呕,犹喷阿;尼,止也。"又《尔雅注})中云:"尼者,止也,止亦定。"郭氏认为"尼"是"止"的意思,与"定"是同义词。这一解释来自《尔雅,释估》,以后的字典、辞书,皆把此义作为"尼"的常用义收录。对《山海经》中'尼"字的解释,历代各家皆祖《…  相似文献   

9.
焉耆在清代以前历史上又称乌耆、乌夷、夷、乌缠、阿耆尼、亿尼、忆尼、乌祗,清代称喀喇沙尔,民国又改为焉耆。焉耆地处天山南路中部,扼东西交通要冲,又有开都河之险,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真可谓是得地缘之利,为富庶之邦。为此,笔者就其历史沿革作此考述,以补这一地区历史研究之不足。西汉初期,焉管已是西域情“城郭之国”之一。《汉书·西域传》载:“焉管国,王治员渠城,去长安七千三百里。户四千,口三万二千一百,胜兵六千人。”没有“击胡候、输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去胡左右君、台车师君、归义车师君各一人。去胡都尉、…  相似文献   

10.
清代乾隆时期,英国的马夏尔尼使团借贺寿的名义拜访乾隆皇帝,并同清朝政府的重要官员进行外交上的往来,是十八世纪下半叶中英两国之间最有影响的外交事件。当时中英两国的外交政策和意图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反映。因此,要了解十八世纪下半叶中英两国的外交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两国历史的影响,就有必要研究马戛尔尼使团的访华活动。在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结果上,人们一向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该使团访华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有的人认为该使团的访华是成功的。此外,马戛尔尼使团如果是失败的,那么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中人"是中华法系契约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清代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重要的法律现象。在清代的土地买卖契约中,所有的契约差不多都有"中人"参与,并在契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出卖人所在地德高望重者和与出卖人同姓者作为契约"中人"是清代土地买卖契约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中人"现象有着特有的法文化背景,民事领域内国家制定法的让位是民事立法背景,多元化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为民事司法背景,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乡族共同体构成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2.
读律与哀矜,既是清代中国听审经验之总结,又是听审实践之指南,因此成为清代听审折狱的核心概念。司法官员是否具备法律知识与能否依法听审,乃是清代法律的关键问题。清代法律有"讲读律令"的专门规定,司法官员是否"讲读律令",是否"通晓律意",是他们在听审断狱时能否"具引律例"的一个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儒家倡导的"仁政",是"爱"或"爱民"的政治,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政治。"哀矜"是司法官员的同情之心和怜悯之情,也是"仁爱"的一层意思。哀矜与读律、慎刑、中罚、心服等司法的核心理念之间,都存在着关联。清代中国"情法两尽"的司法模式,与要求司法官员以"读律与哀矜"来听审,实际上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祝东 《阴山学刊》2012,(1):53-59
清代词学集中国古典词学研究之大成,基础文献研究与理论批评研究皆蔚然称盛,呈现出"众语喧哗"的文学景观。清代词学研究方法是清人应用于词学研究并能有效运作的客观规范。通过对清代词学研究方法的研讨,归纳总结清代词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原理,利于客观把握清代词学建构的过程,清晰掌握清代词学的发展态势及演变规律,对发掘清代文学思想史内涵亦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当代词学研究提供参照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子弟书是清代说唱文学北方鼓词的重要一支,属于民族说唱曲种中的"单唱鼓词"。它既指清代八旗子弟的创作和表演以及受众作品(含案头阅读作品),又指一种清代曲种与曲艺说唱活动。20世纪末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清代子弟书的研究日益重视,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对其序跋的研究却为许多研究者所忽略。考察序跋中提到的子弟书形成原因、刻印传播过程及创作者寻踪,以期给予在清代社会巨变中独具特色的曲艺"子弟书"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诠释,相信对于了解清代子弟书及其发展脉络、理论批评,对于清代曲艺史、社会史、民族文化史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谱身"与"谱道"是清代衍圣公纂作族谱时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折射出是安于"圣裔"身份抑或争入"道统"谱系的纠结状态。结合孔府档案所藏孔氏族谱、衍圣公和时人论述,可以看到:清代以前孔氏族谱重在"考世系,叙尊卑",以此来表先德而合全族;至清代则变为"锄非种,辨窜冒",强化内外孔之别和真伪孔之分。同时,在清代衍圣公的深层意识之中,还暗存着某种以道统自居及以传道自任的使命感,每当政治控制稍显宽松或儒学发展受困时,此一暗流就会浮于面前,故"谱身"只是表面功用,"谱道"才是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期,北京娼妓业曾出现了畸形的繁荣景象,它不仅成为上流社会开展社交活动的场所,而且也成为下层民众获取愉悦、消解苦闷的去处。随着嫖娼风的盛行,娼妓业逐渐侵蚀着人们的道德与肌体。对于娼妓业,北京官方采取了“娼妓业合法化”与“救娼”的矛盾措施,这种即允许其合法存在,又欲救娼的矛盾心态,注定了娼妓业治理成效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史上的戾家与行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淮梁 《学术界》2001,(4):216-218
检读中国美术史 ,经常能看到行家和戾家 (又称利家、厉家或隶家 )这两个名词 ,但如何诠释 ,很多专业教师和画家都甚难道明 ,仅仅知道行家即专业画家 ,而戾家就是业余画家而已。那么这种理解是否切中肯綮 ?本文拟就此立论 ,以就教于专家、读者。在元代杂剧中 ,戾家和行家是常用的术语。赵松雪曰 :“良家子弟所扮杂剧 ,谓之行家生活 ,娼优所扮者 ,谓之戾家把戏。良人贵其耻 ,故扮者寡 ,今少矣 ,反以娼优扮者谓之行家 ,失之远矣。”又曰 :“杂剧出于鸿儒硕士、骚人墨客所作 ,皆良人也。若非我辈所作 ,娼优岂能扮乎 ?推其本而明其理 ,故以戾家也…  相似文献   

18.
清代文论对"味"的阐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诗论中对"味"的阐说;二是词论中对"味"的阐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或对"味"作为文学审美之本予以标举,或对"味"的审美特征与要求进行探讨,或对"味"的创造与生成予以考察.清代文论对"味"的阐说,为我们更好地把握"味"这一审美范畴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9.
清代福建的溺女之风与童养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毅夫 《东南学术》2007,(2):137-144
本文选辑和摘录清代福建溺女之风的历史记录和育婴堂"条规"或"规条"一类历史文件.认为,"严禁溺女"、"董行育婴"和"劝抚苗媳"是清代官方遏制溺女之风的主要措施;"童养"和"育婴"相配套,曾经是救济女婴的"因风成俗,随地制宜之一法",清代官方"法令不禁,听从民便";然而,当童养婚俗参与维护女婴的生存权时,预先(而不待其年届婚龄)剥夺了女婴的婚姻自主权,童养婚俗亦是侵犯女权的陋俗.  相似文献   

20.
当行,就字义而言,即内行。宋赵令   《侯鲭录》有:“黄鲁直间为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是著腔子唱好诗。”来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谓:“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这是拿“当行”一词论词、论诗;拿“当行”论曲的最早当属明初的朱权,朱权《太和正音谱》云:杂剧,俳优所扮者,谓之“娼戏”,故曰“勾栏”。子昂赵先生曰:“良家子弟所扮杂剧,谓之‘行家生活’,娼优所扮者,谓之‘戾家把戏’。良人贵其耻,故扮者寡,今少矣,反以娼优扮者谓之‘行家’;失之远也。”或问其何故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