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温家宝总理明确地把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称作“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温家宝总理说:“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的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的崛起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中国的强劲发展引起了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担忧,它们提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中国为了打消它们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提出了"和平崛起论"。中国"和平崛起论"的提出,是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致力于国内建设的和平形象,是要促使国际主流舆论开始意识到中国和平崛  相似文献   

3.
孙兴杰 《领导文萃》2013,(11):34-36
近日,英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巴里·布赞教授在吉林大学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和平崛起的前景"的学术报告。相比两年前,布赞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前景的看法更加不确定,甚至更悲观了。他认为,目前中国在消极的和平崛起的道路上滑行,在积极的和平崛起方面却罕有作为。"和平崛起"的概念被提出以来,一直是媒体热议的焦点。即  相似文献   

4.
鲍盛钢 《领导文萃》2011,(2):118-120
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外部因素关键取决于美国。中美和,则世界和;中美斗,则世界格局就会产生动荡,中国和平崛起就会受到挑战。中国应如何以最小代价,确保其和平崛起,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21世纪,随着中国的发展、崛起 进程加快,中国日渐踏进国际"深水 区",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中国与世 界的关系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国际社 会也将对中国充满新的期待,中国面 临的国际环境将更加复杂,这要求中 国调整自我,树立全新的外交理念,适 应新形势的变化。在和平崛起的大背 景下,中国应追求四大外交理念,可用 八个字来概述:和平、发展、参与、责 任。 和平理念 在中国对外政策所追求的理念 中,和平理念具有基石作用。追求和平 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国古代 战略文化的精髓。"和为贵"、"协和万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大环境下,深刻认识邓小平韬光养晦理论和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和平崛起战略思想,对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涌 《领导文萃》2012,(2):116-119
尚未完全崛起的中国与尚未完全衰落的美国,在历史的斜坡上很可能会迎面相撞,不确定性与风险将会由此产生。西方将和平地衰落周期律内在于人类社会历史,不仅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且一个文明,都有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东方的儒教文明,南亚的佛教文明,中东的阿拉伯与伊斯兰文明,东南欧  相似文献   

8.
刘毅 《领导文萃》2015,(4):7-22
<正>新世纪以来,中国崛起无疑成为和平学研究的聚焦点。中国和平崛起的事实与东亚"长和平"现象在政策界与学术界引发持续关注。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和平的总体图景?和平学理论如何解释历史与现实?如何理解中国和平崛起的创新含义?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在京出席学术会议的国际和平学权威专家、著名  相似文献   

9.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江西元在《中国和平崛起与祖国统一辨析》提出,抓住发展机遇,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建立国际反“台独”统一战线,缩小“台独”的战略生存空间;把握基本脉搏,推进祖国统一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平崛起”意味着中国将通过争取世界和平来增强综合国力从而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以一个参与者、建设者的态度来对待国际关系,因此,更好地运用国际法,争取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显得十分关键。一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门户之后的19世纪中叶,国际法才正式介绍到中国。清政府曾在有限的范围内适用国际法,但这并未给中国带来世界法律秩序,相反却是一系列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方面利用国际法维护自己的主权权益,推动了20世纪中叶以来国际法的革新与发展,如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与此同时,现代国际法各项原则、规范和制度逐步摒弃了旧的不合理因素,因而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地适用和认可。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时,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崛起与中国食物和能源安全及世界经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经济崛起显著地增强了国力,大幅度地减少了贫困。然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也引起了国内外各界对中国以至世界食物和能源安全等问题的担忧。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中国和世界食物、能源及整体经济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改进的全球贸易分析模型,模拟了中国经济不同增长方案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对本国和世界的食物安全带来威胁;虽然中国对世界能源及其他矿产资源的进口依赖性有所提高,但中国进口占世界能源贸易的比例并不大,且通过资源节约型技术进步能够显著减少进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大部分国家也将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受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国际关系体系由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均势体系向以相互依存为主要特征的新国际体系的演变将继续进行;而大国之间关系重组,竞争与合作、矛盾与协调共存,中国与其他大国协调合作的可能性增加.中国的崛起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息息相关,一个成熟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地位的树立,必将会使我们的发展环境得到更大的提升,和平发展的成果必将惠于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2003年,在全球贸易仍处低迷的形势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取得了自1980年以来最高的发展速度,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高达8512、1亿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7.1%。中国出口4383.7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居世界第三位;进口4128.4亿美元,同比增长39.9%,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建设性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家宝总理2003年12月10日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到中国将走"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一个重要承诺,也是中国今后一个重要的战略工作思路。中国领导人敏锐地注意到"人多、不发达"的中国要发展,如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开放30几年来不管在经济,政治还是在军事上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增添了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失落之余的防范限制,亦使周边近邻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忧虑加深。但我国一贯主张和谐世界,奉行反霸权政治及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理念。因此,我国应以实际行动展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在促进中部崛起中率先崛起,这是仙桃市“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奋斗目标。纵观近年来仙桃的发展,其经济总量连续20年位居全省县市之首,曾六次跻身中部十强,是中部经济强市之一。可以说具备了率先崛起的坚实基础和优势,只要抢抓机遇,找准定位,跨越发展,“中国体操之乡”能跳好率先崛起的“跨越体操”。  相似文献   

17.
《领导文萃》2008,(10):8-9
现在,外界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奥运会和中国的经济上.而北京的外交政策正在发生的深刻转变则很容易被忽视。但在中国领导人轻描淡写的讲话背后,一场有关中国国际动向的激烈辩论正在上演。在这场由政府主管的智库和大学发起的辩论中,自由国际主义同中国的新保守主义陷入争论之中。其中,新保守主义者们主张以中国观念重塑整个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8.
●没有乡镇企业就没有中国经济的崛起本刊访研团:从国家经济全局来看,您如何评价改革开放30年一路走来的中国乡镇企业的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通过对新古典增长理论进行修正和发展.力图使经济增长率内生化,建立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又叫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容体系。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以知识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为核心的内生变量。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举措。是提升中部.使全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而使整个中国经济崛起的重大战略。本文力图对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内容和主要模型进行概括。借鉴其理论精华,以对中部崛起有所借鉴,并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崛起是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崛起的中国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崛起是否会重复"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针对这些质疑、猜测、忧虑,中国政府庄严地向世界宣誓,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那么,中国的承诺是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国际舆论对中国和平发展有着怎样的认知?这些认知背后反映出哪些主导理念?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舆论安全越来越成为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为此,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