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信贵 《领导科学》2012,(21):11-13
官场"隐权力"是一种超越法定职权的影响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法定职权而产生的超越领导法定职权的一种影响力,二是基于私人因素而产生的超越领导法定职权的一种影响力。基于法定职权产生的"隐权力",实际上是利用职权影响力参与社会资源的"掠夺式"分配。它与公平正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理念大相径庭,应当加以规制。基于私人因素产生的"隐权力",实际上是官场内部的一种话语权。它与特定领导的个人魅力、气质、家庭出身等有关,对于这种"隐权力"既没有规制的必要亦无规制可能。本文所探讨的官场"隐权力"主要是指第一种情形。  相似文献   

2.
"隐权力"是一种非正式权力,主要依赖私人关系网络的维持,完全不受正式权力结构和制度程序的约束。领导秘书通过与领导干部形成特殊的工作依附关系和人际互动关系,而拥有了从领导干部那里延伸下来的间接作用于公权力的隐性权力。作为一名本身不是"官"的领导秘书,要应对"隐权力",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要有所"畏",唱好公道正派的"红脸"。"有所畏者,其家必齐;无所畏者,必怠其睽"。作为领导秘书,只有心中有所畏,才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居安思危,时刻恪守公道正派的职业道德,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一是畏权。领导秘书本身没有权力,却因是领导"身边人",间接地靠近公权力而拥有了一定的"隐权力"。作为领导秘书,要站好角度、摆正  相似文献   

3.
"隐权力"作为正式权力系统以外的另一种权力,从古到今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方式和危害程度有所差别而已。作为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隐权力"已经沉淀于传统社会,侵蚀到现代文明。对"隐权力"进行综合治理已成为当今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一、从制度分析视角探讨"隐权力"的产生与存在1."隐权力"与传统制度的共生性首先,"隐权力"衍生于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人情政治中。有秦以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国社会长期形成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制,使  相似文献   

4.
<正>自"主席套餐"出炉以来,近期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纷纷效仿,或被记者"偶遇"乘坐地铁,或让民众发现站在大街上吃盒饭,或者不遮不掩,直接将群众邀请到机关参观游览、喝茶聊天……这是什么行为?有外媒评价说,这是中国领导人在展示自身魅力,力图在法定权力之外探索出另一种与民众直接接触互动的新路径,从而不断打造亲民形象,提升自己领导的合法性。所谓领导,大抵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作为名词的领导者,即居于某一领导职  相似文献   

5.
正商场上有掮客,官场上则有权力掮客。无论是商场掮客,还是官场权力掮客,起到的都是所谓"介绍买卖""牵线搭桥"的作用,并在"撮合"成功后,收取"佣金"。此种权力"中介",干的实际上是"拉皮条"营生,为蝇营狗苟的双方介绍"业务"。这其中,利益链清晰可见,可谓受贿方、行贿方和掮客三方得利——作为  相似文献   

6.
<正>秘书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法定工作围绕领导开展,核心业务是为领导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服务。秘书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不掌握法定公权,但可能拥有超越职能的影响力。秘书超职能权力基本上不具有公共性,其存在的初衷与归宿大多与公共利益无关,多是假借领导职权之"公器",谋取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7.
政治权力转移与公司投资:中国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春方 《管理世界》2013,(1):143-155,157,156,188
官员更替代表政治权力的转移,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本文尝试按法定政治权力和事实政治权力分开讨论其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基于2000~2008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以及与此匹配的省委书记更替数据,本文实证发现我国官员更替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因产权存在边界,主要表现为地方国企投资量和过度投资的降低,并且投资的调整提升了公司价值;这种影响仅存在于更替年份,异地调入的官员更替影响更大。这些表明中国的地方官员更替更适合从事实政治权力逻辑解释,并且本文按照普选制国家标准也未找到法定政治权力转移影响公司投资的证据。进一步,本文还发现官员的事实政治权力对投资的影响受到市场和经理人激励的制约;其影响程度也因更替频率而异。本文的结论丰富了世界范围内政治影响公司投资的研究,也对我国优化政企关系和国企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权力始终是一把"双刃剑"。想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要及时揭露腐败行为,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在容易产生滥用权力的领域、环节和部位,建立有针对性的权力制约机制,防范腐败的发展蔓延;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依靠法治制约权力,使国家机构和公务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确保权力在"刚性"的制度笼子里运行,有效防止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  相似文献   

9.
新视野     
<正>适应反腐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极大勇气和决心全面彻底地治理腐败顽疾,一系列反腐败措施已经趋于"常规化",官场的清新状态趋于稳定化。反腐败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切切实实地向领导干部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权力行使要有明确的边界和规则了,监督无时无刻不在了,以  相似文献   

10.
祁胜勇  王立新 《决策》2006,(4):29-31
对市长、副市长的法定权力进行公开审核,为市长的每一项权力绘制流程图;将ISO9001质量管理模式引入行政权力运行机制中,每一项权力的行使与运行必须留下详细记录,把权力运行的全过程毫无保留地摆在群众的眼皮底下。中国河北,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改革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1.
正12月12日,财政部将汽油等消费税单位税额由1.12元/升增加到1.4元/升。如按加满一箱油365元计算,需缴纳各种税费总计50.08%,约182.8元。对此,北青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依法征税乃政府的法定权力,但越是这样,政府在行使税收权力时越要慎之又慎,避免对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12.
还是那句话,我们没有法定权力去捐责某个人.但我们有道义权利要求国有媒体要正确使用手中的宣传资源,向真正值得致敬的人立正献礼,而不要仅仅因为谁商业成功就向谁大抛媚眼。  相似文献   

13.
领导权力具有管理学、社会心理学、法学三重属性,其实质是法律心理社会化。在法律心理学视域下,领导权力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为增加社会距离、激活趋近系统、诱发控制错觉三个方面。社会距离使领导者容易对他人产生刻板印象或偏见,激活趋近系统则会使领导者更关注奖酬目标而低估或忽视风险的存在,控制错觉常使领导者高估自己的价值、能力而导致决策失误。从外在特性来看,领导权力心理机制具有不确定性、双刃性、强制性、主体间性、用益性等特点,暗含了领导权力扩张和领导权力滥用的条件。因此,对领导权力加以规制具有正当性。领导权力的规制路径有:贯彻落实领导权力观,以法律制度规范领导权力,以伦理道德规训领导权力,使领导权力的行使既有合法性依据,又有以伦理道义为基础的合理性支撑。  相似文献   

14.
领导科学认为,领导者领导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某种作用力素养。领导者工作的作用力可以分为两种,即“权力性”作用力和“非权力性”作用力。“权力性”作用力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一种外在力量,它是被组织授予一定的职务、地位和权力后。对别人具有较大的强制作用,一种敬畏感而产生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5.
黄军昌 《领导科学》2015,(10):34-35
领导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领导者的影响力通常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权力影响力,二是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是组织授予的,具有法定的强制性,也称“硬实力”;而非权力影响力是指在领导职权以外由领导者的政治素养、道德人格、能力水平等因素而派生的影响力,也称“软实力”.在领导活动中,这种“软实力”是一种无形财富和潜在资源,较之权力影响力更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那么,领导者如何才能提升“软实力”?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我国官场屡次上演了"蛇吞象"的事情,看似级别不高的"小官",却涉及重大贪腐案件。频频出现的"小官大贪"现象警示我们:只要有实权,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即使级别不高的"小官",也会成为"大贪"。  相似文献   

17.
正干部提拔任用,历来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然而,一些地方仍存在干部提拔任用中托关系、递条子、"打招呼"的不良现象,它传递的是一种庸俗的官场"潜规则",必须坚决纠正和刹住。《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领导力来自权力,没有权力就没有领导力。领导者权力的来源有两种:岗位权力和个人权力。岗位权力分为法定权、奖赏权、强迫权,个人权力分为专长权和参照权。所以,一个领导者有五种权力。互联网时代是大众的时代,是人人可以展现自我的时代,是一个"高手在民间"的时代,更是一个诞生魅力领导者的时代。人人都想当领导者,但是在传统组织结构里,人们获得权力的渠道更多地依靠组织授予的法定权、奖赏权、强迫权及专长权,以此来形成个人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由于社会的发展、制度的滞后等原因,"秘书腐败"正在成为社会上的一种不良现象。人们常常说腐败的本质是"权钱交易"或"权力寻租",而秘书的职业权力严格上说非常有限,那么"秘书腐败"何以产生呢?这是因为秘书工作在领导身边,"实权"不大而"用权"方便,可以通过领导或假借领导名义来处理一些自己无权直接处理的事项。这就对秘书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许多特殊的有别于其他公职人员的要求。公生平、廉  相似文献   

20.
候绪杰 《领导科学》2022,(10):132-135
文件政治是党的一种领导方式,长期存在于中国的政治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件既是权力的象征,代表人们对组织和个人权力的想象,也是权力的载体,承载了权力的等级秩序。文件通过建构合法性实现了权力向权威的转化,并通过生成政治仪式和创造政治话语实现了体制内外的政治动员。文件政治的领导方式契合了党的先进性与使命性,将会长久存续于中国政治中。但文件政治的发展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实现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