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寇振锋 《日本研究》2013,(3):123-128
本文主要以黄世仲的政治小说《党人碑》和《大马扁》为例,通过康有为、孙中山、宫崎寅藏等人物形象和一些典型的故事情节,考证了两篇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对日本人宫崎寅藏的作品《三十三年之梦》的接受事实。正因为有了《三十三年之梦》对清末小说界的渗透与影响,两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才得以描写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李雪 《学术交流》2005,(11):165-167
卡罗尔.希尔兹的小说《斯旺》采用了多视角叙事手法,小说中充满了迷。作者在探究激发读者的强大力量的同时,也探究了艺术本质的神秘。福科的作者功能理论在这部小说中有很好的体现。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为了达到各自不同的目的,在思索与困惑中对女诗人斯旺的生活与作品进行了一定的曲解与擅用。小说采用的讽刺手法对学术界的自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张晓毓 《社科纵横》2006,21(12):187-188
本文以解构主义的视角分析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八月之光》。这部双线小说通过乔.克里斯默斯的故事解构了种族主义观念;以莉娜等人的故事,解构了清教主义的道德观念。由于美国的种族主义受到清教神学的支持,所以批判的目标最终指向了加尔文清教主义传统。福克纳对传统的解构来自于他的人道主义思想,而基督教的影响使他既置疑找到出路的可能,又对人类满怀信心。  相似文献   

4.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叙述学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虽然在某些基本概念方面的问题争议并未停止 ,如故事和话语的一元论、二元论问题。本文拟就这个话题以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叶》为例进行解读和分析 ,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笔者个人的一些观点。一  《竹林中》发表于 1 92 1年。小说以现场记录的方式 ,讲述了若狭国武士武弘携妻在返乡途中自己被杀 ,妻子失踪的判案故事。  小说由七个人 (樵夫、云游僧、捕役、老媪、强盗多襄丸、死者之妻真砂、死者武弘 )的堂前叙述构成。但是 ,他们 ,尤其是要涉案人多襄丸…  相似文献   

5.
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的元小说特征体现在该部作品的语言、结构和叙述策略上.通过精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自我影射性结构的构建,精妙的叙述策略的运用,纳博科夫创造了一个亦幻亦真的小说世界.该小说世界的创造,体现了该部作品浓厚的自我意识,使读者认识到纳博科夫一贯的创作思想-艺术性是他文学创作的唯一标准.同时也说明了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作者是由读者发明的,作者在作品中寄寓意于读者,而读者自己也是作者,在作品的创作中探讨小说理论,通过严肃的自我探索,借助语言创造更符合主观心理现实的小说世界.因此,<洛丽塔>的元小说特征反映了该部作品的独特性及其文学价值所在,同时也展现出<洛丽塔>是一个具有双面性的文本,正是由于该文本的这种特性才使得很多对<洛丽塔>的评论都体现了一种双元性,特别是在审美和道德问题上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6.
一代名文《百合花》的独特风格并非如茅盾先生所评价的是“清新俊逸”,它更主要的还体现出作者茹志鹃“深沉悲悯”的精神风貌。同时,《百合花》也是一篇“没有爱情的爱情颂歌”。它传达了人类感情美好的爱欲。在艺术上,《百合花》是一篇象征写意结构的小说,这不仅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独出一格,而且也与20世纪世界现代小说相类同。  相似文献   

7.
刘城 《唐都学刊》2013,29(3):63-68
传统学者多认为唐传奇名篇《李娃传》体现了对封建门阀及婚姻制度的批判,但从中唐“好奇”风尚及《李娃传》的行文所体现的情感要素来看,该传奇最基本的创作主旨乃传李娃这一奇人之奇事,充满着对符合封建妇德的“节行”之赞赏。荥阳公的角色塑造,也透露出作者对土族礼法家风的肯定。这些均表明该小说的主旨是对封建思想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6):120-122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源自于二者不同的发展历程,这一点在中西方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尤为明显。《镜花缘》是我国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作品,其内容以《山海经》为框架,通过主人公唐敖、林之洋等人的出海游历经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格列佛游记》则是爱尔兰小说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作品,在西方该书被称为讽刺小说的经典,小说通过外科医生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等国家的游历经历,表达作者对社会的讽刺。两本书创作的年代相近,内容也均以出海游历为主,通过两张本书的比较,可以总结中西方文化上的几点差异。  相似文献   

9.
张素菊  曲鑫 《学术交流》2012,(6):182-185
赛珍珠的小说《大地》所体现的跨文化民主思想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作家本人在中国和美国的跨文化背景和阅历使她有机会发现中国传统的"民主"思想:在对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的研究中,赛珍珠受到20世纪初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小说界革命"中对《水浒传》评价的影响;她的民主思想同时又受到美国思想家和政治家杰斐逊农业民主思想的影响。她在发现中国"民主"的基础上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使其小说的创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跨文化民主思想,即自然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0.
李莉莉 《学术交流》2012,(4):182-185
《店员》是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的代表作。小说反映了美国犹太移民家庭伦理观和人际伦理观的变化,阐释了它们在同化过程中面临的伦理困境。同时,小说也深刻体现了马拉默德的伦理价值取向,即美国犹太移民应该坚守传统的犹太伦理观,这样才能使犹太民族在异族的文化氛围中生存。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出发,可以更好地透视《店员》中人物的伦理困惑,也可以看出犹太伦理观是马拉默德伦理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探求》2015,(2)
创建生态文明,不仅需要关照自然的意识,而且需要注意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这种要求,已在《周易》中有所蕴含。从整体主义看,《周易》通过卦爻变化来构造不同卦象,以期达到对于世界万物及其变化的整体构造,不仅承认世界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的价值和生存权利,而且自觉地把顺天的仁爱之性发扬光大,因此成就了一种广阔的生态伦理拓展;从多元主义看,《周易》是以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体悟来参透万物之状,强调的是如何思考作为主体的"人"的位置,以及如何理解"人"与其所处的"世界"的关系;从政治伦理看,《周易》通过对天地万物内在价值的肯定,示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主张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通过家庭、社会进一步将伦理原则扩展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无论是整体主义、多元主义视角还是政治伦理视角理解《周易》,贯穿其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线索是"生生之为易"。这一思想线索使从生态伦理向生态价值理论转换过成为可能,当然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书灿 《学习与探索》2007,4(5):222-228
《左传》是中国最早且又最详备完整的编年史著作。《左传》于战国时期一经写定,即在三晋一带流传。汉唐学者对《左传》的训诂与疏解、宋代学者对《左传》怀疑批判与解释方法的创新、元明时期《左传》研究的迟滞与徘徊不前、清代前期学术界对《左传》集大成的整理研究、晚清时期《左传》研究中义理之学重新崛起,呈现出经学传统下《左传》学鲜明的时代特点。不同历史时期,《左传》研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或干扰,但《左传》的学术价值在不断的学术探讨中被重新发现并日渐受到重视,《左传》研究水平在学术批判继承中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堂吉诃德》作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评论家们称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纵览中外对《堂吉诃德》的研究,其重点主要集中在小说人性哲理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对于小说的后现代性研究较少。小说将虚构和真实的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虚实处理的手法和新颖的创作观点对后现代小说创作具有启发意义。此外,《堂吉诃德》多重叙述层次的特点显著,其陈述的不确定性以及戏拟手法使后现代性之解构重构性得到彰显。这些特征充分体现了其鲜明的后现代性,其中的一些创作手法被后现代主义文学所借用。  相似文献   

14.
刘莹  米文科 《唐都学刊》2012,28(6):32-35
与《西铭》相比,张载《东铭》在宋明理学史上曾长期被人忽略,这主要与程朱对《西铭》的高度推崇和《西铭》自身所体现出的价值意蕴有关。然而,自明中期始,学者对《东铭》的价值越来越重视,认为要达到《西铭》的理想境界,就必须从《东铭》所示之工夫入手,下学上达不可偏废。在明清儒者的诠释下,张载《东铭》的意义和与《西铭》的关系才重新被彰显出来。这种关注重心的转移,与中晚明以来思想界对工夫实践的强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对人类的整体生存、和谐与完整的强调体现出一种生态主义观念,是一种生态妇女主义。其思想体系体现了四个特点:反性别主义、反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以及人道主义。反性别主义和反种族主义张扬女性意识,唤起黑人的民族意识;非洲中心主义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找寻黑人文化的根来找回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家园;人道主义则强调爱和拯救是人文主义的核心,通过包容与宽恕来团结男性,回归自然怀抱,在和谐的自然中安顿灵魂。本文试通过《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女儿心灵的回归、父亲心灵的回归、传统黑人文化的回归和自然人性的回归,阐释沃克的生态妇女主义观。  相似文献   

16.
芥川龙之介在短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 ,塑造了各阶层众多的人物形象 ,从种种不同的角度来揭示人生、探索人性。少年时代 ,家人的所作所为使他朦胧地认识到人性的自私。而失恋事件则使他彻底领悟到人性的利己。于是芥川龙之介以历史为舞台 ,创作了小说《罗生门》,塑造了“罗生门”下的下人形象 ,从而确立了探索人性这一芥川文学的主题。一  芥川对《罗生门》充满自信。尽管发表时没有得到广泛的反应 ,但他还是为这篇小说做了很多辩注。而且将自己第一部小说集命名为《罗生门》。芥川在《那时候的我》中对《罗生门》的创作动机曾作如下说明 …  相似文献   

17.
张净秋 《求是学刊》2012,39(2):124-129
清代宫廷大戏《昇平宝筏》受到小说《西游记》的极大影响,全面继承了《西游记》的整体框架和情节设计,但另一方面《昇平宝筏》对小说局部情节内容、结构层次、人物性格、思想主旨等也进行了改编.其改编策略的形成源于以下四点:戏曲创作实践目的的制约;小说与戏曲叙事上的差异;特殊创作、表演环境的要求;皇帝意志的决定.通过改编,《昇平宝筏》的思想意义更为单纯,表演更加集中,最终成为清代西游戏题材作品中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史学与艺术的交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说新语》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它既是文言小说,又是史学名著;既有史书之真实可信,又有小说之可读性;既是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文学作品,又是通过某些艺术加工写成的历史著作。可以说,《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史学与文学结合得最好的一部杂史小说。它创建的体例、运用的技巧、蕴涵的内容,对后世的史学与文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老舍《二马》是中国较早且绝佳的后殖民文本,小说背景与人物性格无不受到东方主义的影响,也决定了小说的后殖民主题思想。老舍舍弃康拉德的东方主义,而以其深究人类心灵的创作手法为典范,后殖民意识随着刻画人性而得到充分流露。《二马》通过展示英国人的话语霸权、讨伐民族歧视、揭橥宗教伪善与编定象征符号,对东方主义做出控诉。虽然说教式的旁白成为小说的缺点,但它无非是对中国衰落的究诘与爱国思想误区的反省。因此,《二马》具含深刻的后殖民批判意识,是中国较早与最深刻的后殖民文本。  相似文献   

20.
论《断头台》对《圣经》叙事的全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贤 《学术交流》2005,(2):182-184
艾特玛托夫在小说《断头台》中塑造了阿夫季这一耶稣基督式的人物,他以典型的意识流手法,借阿夫季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现实、宗教、善恶的一系列思考。小说中穿插了《圣经》中的很多故事,但他所展现的耶稣基督形象和《圣经》所记载的完全不同,同时也将东正教传统中的典型观念如末日论、基督的受难及复活等放在现代文化背景中加以全新阐释。艾特玛托夫宗教探索的目标是寻找一条拯救堕落的人类和濒将毁灭的世界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