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如果要画一只鸟和一个人的话,你会如何构图?提示:鸟象征着“幸福”,这个人就代表“你”。A.一个人正看着笼中的鸟B.一个人正追着飞走的鸟C.一只鸟停留在一个人的肩上或手上  相似文献   

2.
面对一个突然而至的空鸟笼,你会怎么办?养鸟,送人?没错,很少有人会把一个空鸟笼摆在家里,即使自己看着不碍眼,也招架不住别人的一再询问:"怎么不养鸟呢,鸟死了?""鸟笼效应"说的就是这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人买了个空鸟笼放在家里,过段时间后,他一般会丢掉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这是因为,买只鸟或者丢掉鸟笼,都比解释家里为什么有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我的朋友就是如此,她的困扰源于一个鱼缸。鱼缸是新居暖房时收到的礼物,很漂亮也很气派,她把鱼  相似文献   

3.
自由的代价     
养鸟人捉了一些鸟关进笼子里,他最喜欢的是那种羽毛光华艳丽的鸟儿,只要一发现这种鸟,就单独关在笼子里驯养. 为了养出自己想要的那种鸟,养鸟人把鸟关进笼子里,定时喂食喂水,每天都仔细观察,严格挑选.为了防止鸟儿飞掉,只要一发现鸟的翅膀长长了,养鸟人就用剪子给剪短;凡是他看见长胖了的鸟,就送到厨房做菜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的逐步老龄化,养鸟已成为许多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趣。老年人队伍的日益壮大,更促使养鸟队伍迅速膨胀,市场对鸟的需求也因之不断扩大,从而对我国鸟类种数位居世界首位的称号产生威胁。笼养鸟作为鸟市交易的终端,开始受到环保人士的质疑,他们认为笼养鸟表面是爱鸟,实际是害鸟。那么禁止养鸟现实吗?为此,我们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唐思贤副教授。唐教授的父亲是研究鸟类的专家,尽管已退休,但挂在家里的一排排笼鸟仍显示着老人对鸟的眷恋。从6岁起,唐教授便随着父亲观鸟,对鸟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研究鸟已有19年历史的唐教授对养鸟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武将养画眉,文人养绣眼,太太小姐养鹦鹉,公子养百灵。”中国人自古就有养鸟的习俗,上自宫廷内苑,下涉文人雅士,平头百姓也爱养鸟。  相似文献   

6.
文化宫     
《老年人》2003,(1)
郑板桥临终前留给儿子的遗言是一纸诗句:“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今天看来,他强调的自立精神仍然值得后人记取。  相似文献   

7.
王炎 《老人天地》2010,(1):38-38
日前,香港一名妇女证实患上“鸟热”性肺炎,病因竟是家中饲养的3只鹦鹉。很多老人喜欢养鸟,不仅走到哪里都提着鸟笼子,而且在冬天还会跟鸟儿共处一室。不过,疾控中心专家认为,爱鸟还是要保持距离,以防动物病菌传染给人。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的日趋老龄化,喂鸟、养鸟、驯鸟越来越普遍地进入百姓的家庭。老年养鸟队伍的日益庞大,更导致市场对鸟的交易需求不断扩大。环保人士对此忧心忡忡——因为笼养鸟是以牺牲大量野生鸟的生命为代价的,人们越是爱在家里养鸟,自由飞翔的鸟儿越陷入生存危机。一面是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一面是大量野生鸟面临消失,爱鸟者也许并不清楚,如今这对矛盾正日趋尖锐,能不能寻找到一条两全其美的出路?专家提倡推广野外观鸟和招引观鸟以作为笼养鸟的补充,政府应尽可能给百姓创造一个观鸟平台,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真正实现人乌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也许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看见专家所期待的那一幕,鸟的命运也将由此改变。  相似文献   

9.
纸信箱     
我们家对门邻居有个和我儿子年龄相仿的女儿叫欢欢。两家大人没啥交往,俩孩子却交上了朋友,欢欢常到我们家串门,儿子也会去她家玩耍。去年秋天,两个孩子上了不同的小学,每天早出晚归,见面的机会渐渐地就少了。突然有一天,我家门口外出现了一个纸做的小信箱,是用透明胶粘在墙上的。儿子惊喜地从里面掏出一个小信封,信封上用拼音写着他的名字,拆开一看,信上画了一只小猴子,猴子的屁股涂得鲜红。儿子兴奋不已:“这一定是欢欢写给我的!”我对儿子说,你应该写一封回信。儿子立刻欢快地找出纸笔画了起来,尽管画得驴头不对马嘴,但毕竟是他有生以来…  相似文献   

10.
亲子趣事     
亲子趣事征稿:讲述亲子情趣,大家同乐。欢迎您将身边的亲子趣事寄来,来稿请注明“亲子趣事”。可发邮件至:huangxiaoshan@163.com。请写清您的通信地址及邮编,以便邮寄样刊及稿酬。怎么放进去我领着两岁的儿子去买菜,看到路边有卖炸臭豆腐的,就买了一串,和儿子分吃起来。我问儿子:“好吃吗?”“好吃。”“臭吗?”“臭——”儿子拉了个长长的音。  相似文献   

11.
彭国梁 《老年人》2009,(3):30-31
今年春节前夕,我在湘江边的“诺亚方舟”号游轮上,又听到了久违的被誉为“行吟诗人”的彭浩荡的朗诵——《桃花源》:“果然,若笼中飞出之鸟/陶渊明看罢南山的白云/又拈来三百余颗方块字/随手铺成/一条通幽的小径……”,一时,竟忘记了词,他迟疑了一下,说:“我从头再来。”  相似文献   

12.
吃亏是福     
侯磊 《老人世界》2020,(2):25-25
与“难得糊涂”齐名的是郑板桥的另一幅匾额“吃亏是福”,注解为:“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在即是矣。”这个注解很好理解,翻译成白话文即:“人的所得太多之日,便是开始损耗之时。而当一个人变得欠缺不足后,就会渐渐地充裕起来。自己有些损失,自然就会利于他人。这样一来,对别人而言,得到的是心平气和,对自己而言得到的是内心安宁。既平和又心安,才是真正的福气所在。”郑板桥对“吃亏是福”的理解和阐释,可谓鞭辟入里,细致入微。  相似文献   

13.
蝴蝶是动物中的美学家,尤得古今诗人文人的喜爱。蝴蝶入联。清人张潮《幽梦影》中有一联:“蝶乃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别号。”清人郑板桥题扬州芍园一联曰:“移花得蝶,买石饶云。”清朝乾隆皇帝曾出一联“花间两蝶斗”,纪晓岚对日“水面一鸥游”。《笑联新编》中有一联:“听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鸟家庭不断增多。养鸟能活跃人们的生活气氛、增添乐趣,从而得到美的享受。然而,养鸟也有弊端,这就是容易患上鸟雀病,这种病是由鸟类传给人类的疾病,病原体是病毒,或者是鸟类身上的真菌,传染源是患病的或带病毒、真菌的鸟、羽毛粉尘、粪便。因此,应引起养鸟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积雪草 《女性天地》2013,(12):47-47
父亲青筋暴突,狂躁暴怒,指着儿子的鼻子大骂:“你给我滚!滚得远远的,永远别回这个家!”儿子梗着脖子回言:“滚就滚!有什么了不起的?  相似文献   

16.
开心五分钟     
《伴侣(A版)》2013,(10):63-63
生女儿 一个朋友说,现在生女儿好,生儿子没用。证据是:他有两个儿子,除夕夜,他打电话给大儿子问:“你在哪儿啊?”大儿子答曰:“在丈母娘家。”又打电话给小儿子问:“你在哪儿”小儿子答日:“在丈母娘家。”继而小儿子反问:“老爸,你在哪儿啊?”朋友答道:“我也在丈母娘家……”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非常讲究教子艺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砚铭教:宋代大文学家苏武的长子苏迈赴任时,苏轼送给他一方砚台.他在上面亲手刻有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于,以此书狱常思生。”苏还表示自己一定不辜负父亲的嘱咐.做一名勤政廉洁,爱民如子的清官。遗书教: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在52岁时始得一子。晚年得子,他当然十分疼爱,但他从不溺爱,而是经常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儿子的自立能力。儿子长到6岁时,特地做了个小板凳,让儿子站在小凳上洗碗。当儿子长至IJ10岁时,他又准备了一…  相似文献   

18.
大大的窗子暖暖的家文/薛永健图/伟元明瑞儿子喜欢画画,他最爱画的是房子,他说房子就是家呗!子画的房子都有一扇大大的窗,他说这样才可以看见蓝天和小鸟;他画的屋顶总是“人”字型的,他说这样下雨下雪就不影响爸爸、妈妈和孩子了;画房子当然忘不了门,他说长大后...  相似文献   

19.
阳春三月,儿子邀我去放风筝。晴好的午后,春风徐徐,明朗高远的天空,让人神清气爽。体育场内,人三三两两,皆手牵丝线,奔跑或缓行,形形色色的风筝在空中游荡。儿子高擎着一架灰色的“飞机“,迎风放开,他拉线逆风而跑,飞机在他身后慢慢飘起,像一只鸟蓄势而飞。儿子的小脸涨得通红,他一边忙着放线,一边尖叫,如飞行天空般自豪。“飞机“还在恋春风,“机长“却须加  相似文献   

20.
2006年5月的一天,北京丰台区一过街天桥下面,一位头发花白、50多岁的妇女坐在地上痛哭失声,哭声吸引了众多行人。那名妇女拍打着自己的胸口,声音嘶哑地哭诉着:“我的命好苦啊,那没良心的儿子把我的房子卖了,我没有家了。”单亲母亲,对儿子百依百顺25年前,29岁的邹亚华与死神擦肩而过,终于生下了儿子俞志远。医生告诉她,她以后再也不能生孩子了。邹亚华将儿子紧紧抱在怀中,对丈夫说:“他是咱们惟一的骨血,我一定要让他生活得快快乐乐,不让他受一点委屈。”邹亚华的丈夫俞斌是北京一家国有企业的会计,她是机械配件厂的工人,两人工资都不太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