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伴是福     
我这年逾古稀的老人,虽是8口之家的长者,但孩子们早已另立门户,我和老伴又回归到几十年前的“两人世界”,我们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生活也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2.
曾经在BBS上看到过一组名为“一个人的城市”的黑白照片, 摄影师用他的镜头记录了一个又一个老人寂寥的晚年生活。老人们寂寞的眼神,孤单的身影在黑白的光影交错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敲打着我的心灵——欢乐和活力正慢慢地从这些生命中抽离,剩下的只有孤独。今天又看到了“猫奶奶”的故事,一位善良、慈祥、陷入深深孤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导刊》2012,(5):F0003-F0003
在海拔800多米的山东潍坊青州市庙子镇杨集庵村,生活着10名留守老人。这些老人年龄中最大的80岁。最小的68岁。75岁的彭先收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像其他村里的许多青壮年一样。“嫁”到了淄博,女儿也嫁到了山下的一个村子,剩下他和68岁的老伴李守英相依度日。  相似文献   

4.
我去台湾采访的日子里,在晨光里看老人翩翩起舞,在公园里看老人缓缓散步,在茶馆里看老人悠悠地品茗,尤其是在马路旁看老人骑着摩托车飞驰,使我产生了了解台湾老人的愿望:他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晚年?台湾新闻界一位朋友告诉我,老人在台湾被称作“银发族”。我听了为之一振,这是辉映着雪山之光的群体,因为岁月的积累而饱含着聪慧。尽管儿女成人,功成名就,许多老人的银发之下,仍然有一颗年轻的心。“活出快乐健康的余生”成为众多老人的信条。乐观是无价之宝在台北的一个老人协会里,有一个“银发族”的宣言,其中谈到的“立身之本”非常实在,也颇…  相似文献   

5.
赡养父母莫拆伴何忠诚村里王某两兄弟,分家时什么都利索,但提到赡养父母时,谁都不愿意一家养两个老人。商量来商量去,结果是一家养一人,硬是将两位老人拆开了。我觉得这样做十分不妥。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夫妻相伴相依几十年,双方的脾气、性格、爱好和生...  相似文献   

6.
范丽娜 《老年世界》2008,(24):14-15
两位头发花白、年龄相仿的老人相互搀扶着走进浴池,从交费到换拖鞋,都是高个子老人一手包办,她还不时提醒另一位老人小心滑倒。浴池老板好奇她们的关系,两位老人相视一笑,高个老人答道:“她是我嫂子。”顾客、搓澡工听了都啧啧赞叹:“瞧这对姑嫂,相处得多融洽啊!”  相似文献   

7.
徐芙蓉 《当代老年》2013,(12):15-15
原宁波市江东区第一任区长、离休干部王景春和夫人汪非非,明年将迎来钻石婚。60年来,他们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夫妻情深。如今,一个“90后”、一个“80后”,生活中健康乐观、相依相伴、彼此相互关心,诠释着“真爱无价、平淡永恒”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因为我本人既不是皇上,又不穿草鞋,所以我不能用:“俗话说的好:‘皇帝也有几门草鞋亲’”来开头。那日过年回老家,穷亲戚们来串门吃“串门饭”,我的旁边坐的正是一个“穷亲戚”的老婆,她长着一双大而圆的金鱼眼,带着一个不明金属物做成的耳环,我没有咬过,所以不知是金是银,暂且把它归类为“铁耳环”吧!由于被人不断地催促“往那边坐一点”,导致我和她紧紧地挨在一起,虽然我知道她比一个星期没洗澡的我干净数倍,但仍习惯性地皱起眉头。  相似文献   

9.
那年7月,护理四科科长找到我,说有一个房间的两位老人同时要求掉换房间,但都不说理由,且态度强硬。我询问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得知李老和王老都是由杨各庄乡民政所送来我院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两人都是单身,脾气都很倔,出现矛盾后互相指责谩骂,互不相让。  相似文献   

10.
变媖 《当代老年》2008,(1):26-26
参加工作以后,我便开始给父母买礼物了。以往父母过生日或是其他什么节日时,我和两个姐姐基本上都是给他们买衣服。两位老人节俭了大半辈子,为了供三个大学生,一直连件像样的衣服也不舍得买,如今我和两个姐姐都挣钱了,于是逢年过节,或者是他们的生日,总是换着样给他们买新衣服,几年下来,他们的新衣服可就“饱和”了。你想啊,春节、母(父)亲节、老人节、再加上两个老人的生日,等等,这一一年到头,每个老人至少收到三个女儿的十几件衣服,以至于如今我们一提给他们买衣服的事,他们就急,说衣服已经穿不了,再买就“添乱”了!想想也是,两位老人退休在家,一不外出,二不应酬,衣柜里的衣服也真够他们穿几年的了。  相似文献   

11.
4年前,北京市开展了“生育关怀亲情牵手”活动,在某部队服役的袁涛积极响应号召,和单位一名女同事与房山区南关村林树泉、罗桂芳两位空巢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自此,他们当起了老人的“兵儿子”“兵闺女”。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们都定期为两位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陪他们散步、聊天,帮他们换灯泡、换煤气、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一年后,袁涛的搭档读研究生去外地上学,照顾老人的任务就落在他一人头上。  相似文献   

12.
以爱之名     
你们当中现在还有因爱同居的吗?牧师问完.只有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老人高高地举起了右手,并用他的左手牵着身边的老妇人站了起来。老妇人头发已经花白.但脸上的笑容依然带着些许羞涩。老人说:“感谢上帝赐予我这么好的伴侣,以爱之名,我们五十年来一直相依相伴。”  相似文献   

13.
刚到青岛恒星老年公寓时,我和大家都还不认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老人。在与老人们沟通熟悉的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老人们的兴趣爱好、擅长事项等,结果发现其中不乏多才多艺的老人,公寓就像是一座老年大学,老人们在这里尽情追求和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但是,老人们虽然有爱好、有特长,却没有一个让他们展示才华的平台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空间,大多数老人只能是孤芳自赏。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为了给老人们搭起一座沟通、互助的桥梁,我设计了一套工作方案加以推行。  相似文献   

14.
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碰到一位老人,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 老人反问: “你的家乡如何?” 年轻人说:“简直糟糕透了。”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 旁观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人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相似文献   

15.
“今日徐霞客”易业勤“心存千里志,摩托走天涯,树老根弥壮,鹤发照晚霞”。这是夸赞湘潭市退休教师苏曙初的一首诗。他,一个七旬老人,用3年半时间,独骑摩托行程4万多公里,走遍了全国!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完成了这一壮举?我带着浓厚的兴趣前去采访。苏曙初老人说:...  相似文献   

16.
在那个烟花漫舞的秋夜,我有幸做了一回电视台的特邀嘉宾。正是在那场轻松愉快的综艺晚会上,我认识了同为嘉宾的季虹。由于心理准备不充分,面对女主持人那心怀叵测的发问,我常常被弄得张口结舌,在观众面前出尽了洋相。也许编导们追求的正是这种轻松幽默的效果吧,但我在全国人民面前却丢不起这个人哟。令人感动的是,坐在我身旁的季虹总会适时巧妙地为我化解难题,将我从无边的尴尬中拯救出来。晚会进行中间,编导们安排了一个名为“心心相印”的游戏———游戏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编导们事先写好了诸如“踢足球”、“芭蕾舞”、“痛哭流涕”之类的…  相似文献   

17.
5月9日下午,江苏省盐城市慈善总会办公室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行善成“痴”的84岁老人张忠泉。这一次,老人用颤巍巍的双手,向慈总工作人员递上5张存款凭证和一张收条,共计9.75万元,他表示要将这些钱再度捐出去。但在了解老人的相关情况后,工作人员婉拒了这笔捐款。而老人经过考虑,  相似文献   

18.
高考后几个男孩在一家餐厅聚餐,在等餐的间隙,他们热烈地谈论着自己填写的志愿,畅谈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 这时有个保洁阿姨路过,她戴着口罩,走路的脚步悄无声息,听见说话的声音,瞥眼看见坐在桌边的几个男孩,愣了一下,很快便自顾向前走开.没想到她的身影却引起了其中一个男孩的注意,这个身影那么熟悉,像极了妈妈忙碌在厨房的身影,他紧紧地盯着眼前的身影,忽然站起来,走到保洁阿姨身边,叫了一声"妈"!  相似文献   

19.
得知我要来老人院上班,朋友的反应基本上是两种。一种充满羡慕:“老人院的工作一定很轻松吧,整天没活干的。”在他们眼中,老人院住的都是行动不便、自理能力差的老人,因此老人院的节奏是缓慢的,照顾好老人的吃、喝、住就没有什么事了。尤其是社工,陪老人们聊聊天就行了。  相似文献   

20.
沉默是金     
车到一站,一个老人颤巍巍地走上来,生满老年斑的右手拄着一根桃木手杖。跟在他后面的那个年轻人两只手扶着他的腰。随着“哧咣”一声响,气门在他们身后关闭了,汽车又开始了运行。我看了看周围:没有空位,更没有人打算让座。所有的人都出神地看着窗外,仿佛汽车正路过一处美景。除我之外,没有人感到不安.说实话,工作了一天.我很累,再说屁股下面这个位子又是我步行两站路赶到起点站才“抢”来的。但我能坐安稳吗,当我旁边站着一个走路都需要搀扶的老人?立时,我心里生出一种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家社情绪。我打算让座,不是为学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