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捂”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在初春时节,经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如果不“捂”着点儿,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甚至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临身。  相似文献   

2.
春令养阳气,防“风病”为要。春季气温仍偏低,风为当令主气。如果,春天应温而返寒,发生气候异常时,如养生不慎就会发病。春时阴气升发,风邪外袭多自皮毛肌腠而入,老年人宜选择轻松、柔软、舒适、保暖的衣帽鞋袜,使身体不受风邪侵袭,并适当进行“春捂”保暖,以达到预防“风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早春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而春季生发,人体皮肤毛孔张开,春风能长驱直入肌体内部,故有“冬寒寒皮,春寒寒骨”之说。因此“春捂秋冻”是非常有道理的,但如一味盲目“春捂”反而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4.
春季气候潮湿,昼夜温差大,且多风雨?为了预防疾病,防止老伤复发,很多老人有“春捂”的习惯。但是“春捂”要得当,否则同样不利于养生。  相似文献   

5.
朱珊 《当代老年》2007,(3):47-47
常言说“秋冻春捂”,初春时节老人们还会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套在一层又一层的衣服里。如果穿着搭配不当,就显得臃肿,令你的整体形象在春光里减色不少。在这里,给爱美的老人推荐几种“套装的穿法”,让你在衣着得体中更显年轻、美丽。  相似文献   

6.
正"春捂秋冻"不适宜糖友不少糖友会疑惑:不是自古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说法吗?专家认为,春捂秋冻把握得好,确实能强身健体。但糖尿病患者往往体质相对较弱,或多或少都有血管并发症,在秋季温差较大的情况下,血管骤然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诱发血  相似文献   

7.
春季防咽炎     
春季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因气温虽有回升,但又没有完全赶走严冬遗留下来的寒气。天气忽热忽冷,变化反复无常,使人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尤其是会患上咽炎疾病,若反复发作一时难以医治。  相似文献   

8.
秋去冬来,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孕妇在被家人“重点保护”的同时,自己也要倍加小心。入冬以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天气寒冷,很多孕妇生怕胎儿受到丝毫的伤害,会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会在肚子上捂个热水袋。但专家指出,孕妇尤其是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腹部不能过热,最好是保持常温。  相似文献   

9.
《老年世界》2009,(8):42-42
中医认为“百草回芽,百病发作”,就是说,春天容易旧病复发。春天由于温暖多风,适宜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再加上春归大地,人们心情比较放松,生活起居、饮食可能不太规律,“春天上火”与这些都有一定的关系。此外,中医理论认为,春季肝气最旺,所以到了春天,凡有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眩晕。此外,肝气旺会影响脾,  相似文献   

10.
运动后别吃荤人在体育锻炼后会感到疲乏,其主要原因是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被大量分解,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此时若单纯食用富含酸性物质的肉、鱼等,会使体液更加酸性化,不利于疲劳的解除,但食用蔬菜、甘薯、苹果之类的碱性食物就能尽快解除疲劳。打喷嚏别捂嘴打喷嚏是受凉感冒、上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反应。打喷嚏时捂嘴是有害的。因为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当上呼吸道发生感染时,打喷嚏如果捂嘴,就会使咽部的压力增大,细菌容易由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从而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11.
正海参价格较贵,有些不法商人为了增重会往海参里掺糖,如何辨别呢?糖很容易溶化,买海参时可以想办法为海参加加温。最简单的就是将手搓热,然后把海参放在手里捂一会儿,等捂热了,再抓住海参的两头,让海参弯曲。如果发现海参变弯、变软了,而且温度越高,这种变化越明显,就说明掺了糖。另外,好的海参身体匀称,肉质结实,刺尖且完整,摸起来比较硬,不容易弯曲。掺了糖的海参则正好相反,身子容易弯,刺却是直的。  相似文献   

12.
入秋后老人的衣食住行衣着:初秋,气温变化幅度较小,天气虽有凉意,但尚未寒冷,此时宜穿素装薄衣。俗话说“春捂秋冻”,适当的冻冻可增强皮肤的耐寒力。晚秋,老人则宜多穿点衣服。特别是有重病痼疾的人更应多穿点衣服,以防寒邪内侵,着凉感冒。民间有“一场秋雨一场...  相似文献   

13.
很多老年朋友都把锻炼时间安排在早晨。然而,从保健角度上讲,老年人晨练时还必须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保健问题。1、不宜起得太早。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差,难以适应清晨室内外的温差变化,在寒冷的季节尤显突出,稍有不慎,就容易感冒和诱发慢支炎、哮喘甚至心脑血管疾...  相似文献   

14.
存之 《当代老年》2009,(5):49-49
春秋两季,杜鹃花正处于生长期,这时必须保证水分充足,尤其是春季,浇水次数应相对增多。同时,还应经常喷洒叶面和地面,以保持环境湿度,减少叶面水分蒸发。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可早晚各浇一次水。冬季杜鹃花生理活动大大减弱,不需过多水分,只要保持盆土不干即可,这对越冬有利。如果冬季浇水频繁,盆土过湿,容易烂根,来春易死,即使不死,也难以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5.
我觉得说来说去,健康的本质是和谐,也就是中医讲的平衡。现在很多人认为西医的医疗设施与医疗水平很先进,可这是从治疗的角度而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健康是什么?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几句话的核心意思其实就是和谐。就是一个适度的“适”字。老子曾说“适者有寿”。这四个字里的核心还是“适”。“适”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是适应。人是大自然的儿女。所以一定要适应阴阳平衡,春夏秋冬,还有就是要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个世界天天都在变,疾病的形式、类型每天也在变,因此人也要很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如果适应不好就会得病,要不就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适应好了,就会自然而生,自然而走,生如夏花绚烂,走如秋叶静美。  相似文献   

16.
春季在养生上来说,是一个尤其关键的季节,所谓“春种一粒子,秋收万担粮”,此时若不注意养“生”,等于一年都白忙活了。那么,春天该如何养“生”呢?春季养肝重在“放” 《黄帝内经》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就是说,在春季的三个月这个万物推陈出新的时令,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  相似文献   

17.
春节过后,身边的一些朋友回家后不是感冒就是发烧。大人还撑得过去,若是体弱的老人和小孩就惨了,没来得及进家门就进了医院。医生提醒,虽然已经是初春,但乍暖乍寒,感冒让人防不胜防。春季,内热让感冒找上门 中医一般将感冒分为“风热”、“风寒”两大类。中医认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过年时很多人又大量喝酒、吃肉,活动频繁的同时还经常熬夜,这些都会导致内热加剧,最终引起上火症状。  相似文献   

18.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逐渐寒冷.农谚说“霜降杀百草”,意思是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其实不仅是植物.人如果受到霜降寒气的袭击.也容易患上许多疾病.所以霜降养生一定要注意保暖。  相似文献   

19.
陈雪寒 《老年人》2003,(8):52-52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前人练功健身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例如,在严寒天气下锻炼,能增加机体对寒邪的抵抗力,可预防冬季常见病的发生;而在酷热天气下锻炼,能提高人的耐热能力,使得机体能更好地适应炎热的气候,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但对老年人来说,“夏练三伏”就不太适宜了。众所周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当环境气温达到33摄氏度时,人在安静的状态下也会出汗,但尚能保持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如果此时进行体力活动,则出…  相似文献   

20.
陈志春 《老年人》2005,(8):53-53
炎炎盛夏,心脑血管病人必须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保健工作。1郾关注天气变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特别需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因为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危害最大。气温持续在33摄氏度以上时,就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降温,并保证居室有良好的通风。2郾饮食清淡平衡。保证饮食营养丰富、平衡且容易消化。坚持一个“素”字,即多吃蔬菜、水果、杂粮和豆类食品;保证一个“软”字,即饭菜尽量做得烂一点、熟透一点和稀一点;避免一个“饱”字,因为过饱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3郾保证充足水分。炎夏,机体会大量出汗以散热,因此容易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