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位老师说他曾布置了一个作文题,让学生写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可写父亲也可写母亲,结果是班上40余名学生,有30多名选择写《我的母亲》。他曾问过这部分学生,回答同出一辙:对父亲不太了解。思考与讨论就此展开,它直指今日之父亲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被动角色。其实这也是一些父亲自己造成的:为了所谓的位子、房子、票  相似文献   

2.
忆孩时     
我曾写过《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我很奇怪,怎么没写《回忆我的母亲》呢?大概因为接触较少。小时候,妈妈难得有工夫照顾我。而且我总觉得,妈妈只疼大弟弟,不喜欢我,因为我脾气不好。女佣们都说:“四小姐最难伺候。”其实她们也有几分欺我。我的要求不高,我爱整齐,喜欢裤脚扎得整整齐齐,她们就是不依我。  相似文献   

3.
编读桥     
《老年人》1995,(10)
编读桥“老人言”字字如珠我离休后,一直把《湖南老年》杂志当作晚年生活的伙伴,每期收到,一字一句精读。对“老人言”专栏,我特别感兴趣,总是读了写,写了又读。它是老年人生的总结,字字如珠。我把创刊以来刊载的“老人言”,一字不漏地用毛笔端端正正抄了两份,一...  相似文献   

4.
南振中 《公关世界》2009,(12):58-58
母亲张秀芳一生操劳,熬出了个“四世同堂”。在母亲90岁生日前夕,全家人商量要献给母亲一首歌,我负责提供歌词,我的喜欢音乐的弟弟谱曲。我从来没有写过诗,更不知道歌词该怎么写,脑海里只有勤劳、宽容、善良的母亲的影子。6月17日凌晨3时,睡梦中忽有所悟,从心底流出了几段“大白话”。我披衣而起,赶紧把这些话敲进电脑。于是,就有了这首《妈就是“家”》。  相似文献   

5.
彭国梁 《老年人》2006,(4):22-23
早两年编“百人小品”丛书,朋友熊剑写的《满爹戒烟》一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篇熊剑写他父亲的文章中,至少有如下几点让我感到熊满爹这人非同一般。其一,满爹的出身。满爹3岁时死了母亲,7岁时父亲又撒手归天“。他从此流离失所,在长沙的街头乞讨为生,成了乞帮的小弟兄,  相似文献   

6.
妈妈“命令”文/陆静母亲在40岁生我时难产,所以,姐弟四人中,我是唯一生在医院里洁白的产床上的。母亲紧闭着双眼对父亲说:“肯定不是个省油的灯。”在我的记忆里,从小到大,母亲对我总是呵责多于慈祥。母亲常向我们唠叨我们从未见过面的两个哥和一个姐姐,是如何...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老年人》2005,(6)
父亲最喜欢《老年人》杂志3年前母亲去世,由于我和妻子工作都忙,不能每天陪伴父亲。接他来住,他又不习惯。父亲一人在家,甚是孤独。于是,我给他置渔具,要他外出垂钓散心;给他买棋牌,要他约人玩乐解闷;还给他订了三五种报刊,让他打发时间。父亲最喜欢的是读《老年人》杂志。他说  相似文献   

8.
张鹰 《金色年华》2010,(7):39-39
生我的人很严厉,我从小到大都怕她。只要听到母亲下班的脚步声,我立马噤声敛气,捧起书本,不敢造次。我的要求,都由父亲“上奏”,母亲的批复也由父亲传达。  相似文献   

9.
一杯热茶     
父亲喜好热茶。饭后静坐亦或劳作间隙,母亲总会悄默声地递给父亲一杯喷香的热茶,父亲接茶不言语,母亲递茶不吭声。有时我也纳闷:父亲和母亲今年都这么些年了,我就没有看见过一回听到过一次老两口在一起说句“体己话”,用句时下流行的话说:一句“烫人”的词都没有。更难奢谈什么卿卿我我缠缠绵绵了。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2014,(7)
正夏雨主演过《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等70多部影视剧,是当今中国影视界颇有名气的男演员。夏雨小时候父母离异,他一直对父亲疏于对自己的照顾耿耿于怀。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父亲的沧桑眼泪,血脉亲情最终融化了他心中的块垒。缺少父爱的童年1976年,夏雨出生于山东青岛,父亲夏朝忱是青岛话剧团的演员兼美工,母亲在当地一家百货公司上班。夏雨3岁那年,父母因性格不合协议  相似文献   

11.
一峰 《老年人》2006,(1):30-31
25岁的孔素云出嫁了。10年前,母亲孙华与她签订的那份“道德协议”,如今成了她们母女幸福的见证。孔素云家住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她是父母的独生女,有过快乐的童年。然而,自打父亲吵闹着要跟她母亲离婚后,家里就再也没有宁静和温暖了。1996年的冬天,父亲为离婚大打出手,最终闹到了法院。孔素云哭着求情,但丝毫不起作用。她伤心至极,对着父亲吼道“:你要是为了别的女人跟妈妈离婚,我就向你学,让你看看一个失去父亲的女孩子是怎样堕落的。”女儿的话让人震惊,但她父亲不管不顾,还是狠心地说“:离婚是我和你母亲的事,你无法阻止。你是否堕落…  相似文献   

12.
像参天大树,为我遮风挡雨——这就是父亲,这就是母亲,这就是家。 不幸的人,父母已远走,满怀的爱无处投递;幸运的人,父母健在,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本刊编辑部正在推出“我的父亲母亲”名人专栏,邀请各领域名家、名人,以他们饱蘸激情的笔触,书写感人至深的父母情。  相似文献   

13.
父亲年轻时就酷爱古代诗歌,退休后更能静下心来读诗品诗。 一天我问父亲,听说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吗?父亲虽然年过六旬,居然还能完整地背出了这首篇幅不算短的叙事诗,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字不差。接着父亲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这首诗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交际》2005,(11):48-49
钱钟书先生说过“我还没伟大到有谦虚的必要”,谦虚是需要资本的。你说连钱先生都还不够资格,我吴欢哪儿敢谦虚呢? ——吴欢吴欢:文化世家的公子酷哥说起吴欢,很容易从祖上往下数:祖父是故宫博物院创始人之一、书画大师吴瀛,父亲是当代著名剧作家吴祖光,母亲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单凭这样的家世,恐怕就很少有人比得上吴欢了。可是能引来那么多人的关注,吴欢还是靠了自己的本事。能画,赚来“京城才子”、“香江神笔”的美誉;会写,著有《驴唇马嘴集》、《西皮流水》、  相似文献   

15.
<正>像参天大树,为我遮风挡雨——这就是父亲,这就是母亲,这就是家。不幸的人,父母已远走,满怀的爱无处投递;幸运的人,父母健在,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在"情感"版组推出"我的父亲母亲"名人专栏,邀请各领域名家、名人,以他们饱蘸激情的笔触,书写感人至深的父母情。如果你也有与父亲母亲难以忘怀的情感故事,欢迎来信来电,与大家分享至爱天伦。  相似文献   

16.
广告公司白领,半路出家当编剧 今年33岁的袁子弹,出生于湖南邵阳市武冈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戏剧编剧,母亲也从事文字工作.受父母影响,她从小就阅读了《红楼梦》《羊脂球》等大量中外名著,写得一手美文.  相似文献   

17.
《伴侣(A版)》2011,(6):33-33
正问:我父母生前有住房一套。去年6月份,父亲因病去世。去世前,因我跟妻子不分昼夜地照顾他,他曾立下遗嘱,声明我父母所有的住房归我所有。父亲过世后,母亲因伤心过度,前不久也离开了人世。在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后,我的三个弟弟提出要继承父母留下的房屋。我拿出父亲曾立下的遗嘱,提出要尊重父亲的意思,房屋由我来继承,但三个弟弟坚决不同意,他们说这只是父亲一个人的意思,并不代表母亲的意思。请问:法律对父母只有一人留下遗嘱的效力是如何认定的?  相似文献   

18.
姓名“妈妈,我生下来时,你打哪儿知道我叫尤佳的呢?”年龄“你几岁啦?”“很快就满7岁了,可是现在是3岁。”父亲“小孩,你父亲有多大年纪了?”“和我一样大。”“怎么会这样呢?”“很简单,我生下来他才开始做父亲嘛!”没哭“孩子,你的手指怎么了?”“给锤子弄伤了.”“怎么没听到你哭?”“我以为你不在家里。”闭眼母亲:“我不是告诉过你吗?祈祷时要闭上眼睛。”儿子:“你怎么知道我的眼睛是睁开的?”夸张儿子:“哎呀,我们的厨房里有一只老鼠有河马那么大。”母亲:“住嘴,我已经告诉过你一万次了,别那么夸张好不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父亲,我献身给母亲的情人我出生于1970年,是父母的独生女。记忆中的父亲宽厚仁慈,他在武汉的一所大学任教。在他休息的日子里,总要抽出一个又一个下午陪我在楼前的草坪上玩蚂蚁。每天从学校归来,父亲都是揽下全部的家务,而母亲则悠闲地坐在椅子上看报纸。母亲是一个国有企业的工人。在我14岁以前的记忆里,父亲和母亲从未红过脸,我对双亲十分孝敬。我们的小家庭是那么的平静、温馨而又幸福。1984年6月,父亲由于车祸卧床不起。最初,母亲为父亲的不幸遭遇落了不少泪,精心地在父亲的床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一年后,当医生宣布父亲  相似文献   

20.
小城,大爱     
2005年12月2日,父亲第二次从鞍山来上海,还是穿着绿色的旧军装,提着只黑皮箱。父亲当过10年兵,转业后也常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时不时地就会来一句“我是个军人”。母亲在他退伍那年和他离婚了。那时我13岁,我一直以为母亲会带着我走,可是没有,她把我留给了父亲。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父母都心存恨意,尤其对父亲,我至今都认为,如果他肯早点转业回来,这个家就不会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