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唐以来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得到进一步的融合,唐代音乐家和各民族音乐家共同协作,创作了繁盛的音乐和舞蹈.作为宫廷舞蹈的坐部伎和立部伎在各民族融合的环境下,吸收了一定的异域文化,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本文试图通过文献的记载来探讨二部伎所呈现出来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佛教所倡导的极乐世界同人世间一样,都需要歌舞,极乐世界尤其少不了音乐,乐舞遂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佛教乐舞传入中国在适应本土化的过程中,为了自身发展吸收了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乐舞。须弥山石窟中的乐伎雕刻展现了佛教乐舞对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华乐舞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宋有"‘说话’四家"之说,现代学者对于究竟是哪四家一直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说话"作为讲唱伎艺的代称,其种类均十分丰富,尤以南宋最为繁胜。广义的"说话"名目不下20种,狭义的"说话"也难以用具体的四种名目来概括。"说话"伎艺在北宋虽已繁荣,但远不如南宋门类齐全,南宋后期,各类"说话"伎艺都发展成熟且有代表性专业艺人,因此,以当时居于文化正统地位的经、史、子、集四大类比附民间"说话"伎艺类别就成为可能。"说经"、"说参请"、"说诨经"等类于"经","演史"、"说三分"、"说五代史"等类于"史","小说"("银字儿")、"说铁骑儿"等类于"子","合生"、"商谜"、"说诨话"等类于"集"。南宋人谈"‘说话’四家"不是要指称四种具体名目,而是要涵盖整个讲唱伎艺,这在当时的相关文献中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4.
曾玲玲 《西域研究》2004,(2):94-100
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 ,收集正史、诗文、笔记小说中四例凉州胡人乐伎的相关史料 ,剖析其中所蕴涵的地域因素及文化信息 ,借以说明该类胡人对唐代胡乐东传之贡献。本文认为 ,唐代凉州胡人乐伎所展现的凉州乐舞文化 ,虽渊源于西域乐舞 ,但个中的创新既反映中西乐舞的融合 ,也证明西域乐舞传入中国以后发生了变异 ,对此凉州胡人乐伎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西凉伎》是汉唐时期产生于河西走廊,并且在都城长安和京银地区也深受欢迎而广为流传的一种散发着浓郁的西部民族风情的文化品类,其内容起初包括音乐、舞蹈、杂技等。到了中唐时期,《西凉伎》又成了“新乐府”诗歌中“即事名篇”的诗题。它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曾经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现存文献史料和敦煌壁画证明,《西凉伎》虽然产生并流行于河西走廊而且以“西凉”命名,但其渊源却在西域,它是古代西域音乐、歌舞进人阳关、玉门两关以后,在敦煌。酒泉、张掖、武威等地长期流传过程中吸收了部分汉族文化而定型的。《隋书·音乐志…  相似文献   

6.
"词话"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宋元说唱伎艺及其名称发展演化的整个历史背景来看,"词话"之命名应为宋元说唱伎艺演化的结果.它是与"平话"相伴而生、从演说方式角度对当时盛行的主要说唱伎艺进行区分的产物. "词话"并非仅为元明流行的一种说唱伎艺及话本的专称,在明后期及清前期还主要作为白话通俗小说和宋元小说家话本的泛称使用.因而一些学者沿袭"元明流行的一种说唱伎艺及话本的专称"对明后期和清前期的"词话"相关文献进行解释,造成了多种误读. "词话"被引申为白话通俗小说和宋元小说家话本的泛称,既与"词话"、"平话"、"说书"等口头伎艺名称的混用有关,也与明人指称通俗文学的习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宋代商业繁荣,市民文化勃兴,以娱乐表演为谋生手段的伎艺人群体迅速壮大。其中以讲史和杂剧等文艺表演为支点、以失意文人为中坚的一批伎艺人,并不因社会的偏见而自轻自贱,他们忧国忧民,深察民情,将民众的呼声上达,将统治者倡导的伦理道德思想广泛渗透于社会基层和民众日常生活,他们的文艺教化活动是宋代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3,(6):96-100
中唐是唐代诗歌的新变时期,白居易、欧阳詹、刘禹锡等诸多诗人创作了不少士伎同悲诗。这一诗潮产生的原因是中唐以后伎乐的繁荣发展及中唐士伎的共同悲剧性命运造成的。士伎同悲诗体现了中唐诗人对自身命运的认知与体悟。从古代文人的臣妾意识到士伎同悲,反映中唐诗人在政治面前无奈后转向关注自我的回归与自伤身世的醒悟;另一方面,在文学中将女妓提高到与士子齐同的地步,这不仅为诗词转递期的作家提供了心理适应,也是文学女性观的一大解放,有助于唐宋文学女性题材作品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就目前可见资料来看,《御览》等所见《古今乐纂》《乐纂》为唐人所撰,且可能是两部不同的音乐文献。《乐纂》成书略早于或与《通典》同时,就其佚文而言,以载录乐器、乐人为主;《古今乐纂》是一部综合性音乐文献,作者可能为乐府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10.
清代京城竹枝词中有百余首吟咏民间说唱艺术,透过这些竹枝词的吟咏,揆诸清代文人笔记、戏曲、小说等文献的相关记载,可以了解清代京城应时迭兴的民间说唱伎艺,考察各种说唱伎艺的演出情况(演出时间、场合、地点、演艺与接受等),辨析各种说唱伎艺之间的交流互鉴及其与戏曲的双向影响。清代竹枝词对民间说唱伎艺的吟咏,不仅为清代北京曲艺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而且为京城留存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记忆,对于研究清代京城的民间娱乐文化生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本一 《江汉论坛》2005,(2):103-105
元杂剧是在金季元初以金院本杂剧为母体,综合吸收诸杂伎艺而成的一种新的舞台艺术形式,当其成熟的艺术形态确立之后,包括院本在内的诸杂伎艺仍在传播流行,与其保持着独立、分离的并存状态,也就是说元杂剧与诸杂伎艺存在着共时的合离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决定着元杂剧的演述方式,亦对杂剧艺人的艺术修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军 《理论界》2005,(10):169-170
唐代是一个重诗歌、重艺术的时代,音乐、舞蹈、诗歌空前繁荣;而唐代又是开放的社会,不仅各民族相互学习,而且对外交流也很频繁.这样,具有异国情调的胡乐进入中原,于是乎异域歌诗在在唐代尽显其神韵,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而且大大促进了大唐和西域各民族在思想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西域乐舞传入中原,其发展脉络体现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隋唐时期西域乐舞逐渐吸收了中原乐舞元素,进而成为九部伎、十部伎等中原宫廷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靡一时。西域乐舞流变过程是一部商贸互通、政权统一,民族融合的历史。分析北周安伽墓,安阳、固原黄釉瓷扁壶等考古图像,可考察出其流变过程中具体形态的变化,对于梳理其发展脉络,认识乐舞形态之细节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商业化与宋代说话艺术的繁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说话繁兴的原因较多,前人已多有论述。本文从商业化对说话伎艺的影响这个角度出发,深刻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认为民间文学的适应市场,适应商业化潮流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作为人们表达情感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艺术领域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艺术精彩纷呈,民族舞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直以来民间舞蹈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本文认为民族舞蹈之所以深受喜爱是因为,民族舞蹈具有审美价值与现实价值,并分别阐述了审美价值主要包括情感美、韵律美和雕塑美,而现实价值则主要包括文化、教育、产业、创新和政治价值,最后对民族舞蹈的未来与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海南黎、苗、回族,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歌、故事、音乐、舞蹈和雕刻艺术,具有浓郁民族风格,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宝库的组成部分。各少数民族在民族节日盛会、庆贺典礼、宗教仪式、婚娶丧葬、迎宾会友的民间活动中,都有歌有舞。内容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花篮,成为各族人民生活情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解放前历代统治者实行歧视少数民族的政策,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不予编书入册,在民间中人民群众只能以口传身教,把优秀文化艺术保留和发扬下来。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说唱"表演."说唱",一方面指以有说有唱、有说无唱、有唱无说等形式说唱故事的伎艺;另外也指作为叙述内容的说唱情节."说唱"作为一种伎艺,反映了<红楼梦>创作时说唱艺术繁荣的时代背景;同时,有关"说唱"的情节又是整部书的有机构成,起到了丰富、展现、暗示主要情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南边疆跨境地区,历史积淀非常深厚,有着非常稀有和珍贵的人类文化资源。舞蹈作为文化的特殊形态,在这里的遗存极为丰富。无论是原始舞蹈形式的遗存、还是原始观念在舞蹈中的遗存,都充分地证明了民族舞蹈与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原生态文化性特征,是民族舞蹈文化构建中的核心要素。研究区域自然生态给予民族民间舞蹈之种种影响,是真实地把握一个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在生成本质规律的关键,不但可以从中探究一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历史动态特征,也可以找到与舞蹈相关的其他文化上的关联,是研究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艺妓(包括歌唱、舞蹈、戏曲、说唱、杂伎等或兼操妓业的伎艺演员),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些历史时期曾盛极一时,如秦汉的乐妓舞妓、唐宋的诗妓词妓,元明的曲妓等。这些艺妓多数是为权势、生活所迫而沦落社会低层的。她们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她们以自己的伎艺为当时文艺事业的发展作出奉献,显示了自身的价值。元明曲妓特别盛行,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也与元明社会的现实情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繁盛时期。唐政府在与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中,文化上的交流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游乐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加强与周边各国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1 唐代中外游乐文化的交流得到空前的发展,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这在杂技、舞蹈、音乐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唐政府每逢重大节日朝会,都要以各种百戏、歌舞来招待外国使节。武德八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