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普什图人是巴基斯坦社会中的中介民族,同国内各民族互动紧密,广泛分布在各领域、各行业、各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领域对巴基斯坦社会有着深刻影响。中介民族铺设了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的桥梁,是平衡两方或多方社会力量的中轴,融洽不同民族的黏合剂,值得社会各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赛诗会,是巴基斯坦流行的一种群众性的诗歌活动,其形式很象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对歌会。大型赛诗会由广播电台、电视台主办,小型的由各大专院校主办。赛诗分团体和个人赛两种。参加团体赛的双方人数相等,各2至3人。参加个人赛可以有两方或多方。赛诗会的参加者不象诗歌朗诵会那样尽情朗诵自己的诗作,而是以诗句竞相应和。开始,节目主持人先说出两句名诗作引子。然后,由参赛的一方背诵一联诗,这联诗必须以主持人的诗的最末一个字母作开头。接着,参赛的另一方,再按  相似文献   

3.
巴基斯坦是一个单一 Qaum 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一个以上 Qaum 或 Qaumiyat 的国家,这个问题早在巴基斯坦成立时就应该解决了。因为巴基斯坦的建立本身就是承认次大陆穆斯林是一个独立民族的结果。但迄今为止,还有一部分人不承认巴基斯坦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他们认为,巴基斯坦是4个或4个以上民族的国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而不是一个有共同观念的 Millat 的国家。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虽然在分治前好几年就开始了,但很少能够在摆脱感情和信仰的气氛里进行讨论。所有的争论都在感情冲动中开始,经过一个阶段后,冲动的感情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4.
铁木尔 《中国民族》2013,(11):66-72
巴基斯坦是南亚重要的国家之一,由于领土、宗教等矛盾,在地缘政治上与印度是宿敌。多次的印巴;中突,曾使南亚战云密布,搅动整个世界。但常被人们忽略的是,这两个国家有着太多相同的渊源。追溯历史,他们都曾沦为英殖民的印度领地。巴基斯坦也有着自己的特点,这里曾是印度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也是历史上多种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今天作为伊斯兰教国家的巴基斯坦,它的神秘与美丽也毫不逊色,花园城市拉合尔、首都伊斯兰堡、古城塔克西拉都会让人流逢忘返。  相似文献   

5.
民族统一的概念,是建立在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基础之上的。自从巴基斯坦作为一个独立国家诞生于世,它的存在就受到与之背道而驰的地方主义的威胁。它面临着一个可怕的问题,即如何将不同的、互相矛盾的地区要求纳入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构架之中。因此,民族统一的问题不仅具有冲突性,在国家政治中也具有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巴基助坦伊斯兰井和国 位于南亚西北部 面临网拉伯每 鸟尔都语意为。青真之国-别称清真之国 国膜上的白色象征和平 绿色象证繁吴 颗目刻王进步 五星表示光明 面积有吓卜5平方公里 总人口为’二:U方.’,’苹 全国有(个大民族 旁隐普族占总人口的H一 其次为信德族 巴丹庐普什图族 炳路支族 匝有L多个少数民族5。丫以上的层民信奉伊斯兰教 其余信辜基督教 印度租等 使用的语吾中乌尔都语为国语 英语为官产语言还有某他少韵民胚语言 自都在伊助兰堡 其它主要城市有拉瓦尔品算卡拉爵 拉台尔 经;齐以农业为主 种佰业地位突出 小麦和水稻是主栗的钥食作物 手工业U地毯 制呈 传统工芝品在世界享有较高s音  相似文献   

7.
许鑫 《中国民族》2010,(11):37-40
巴基斯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古老的印度河文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在这里交替繁衍,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巴基斯坦又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诞生的国家,独立以来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胜利。进入新世纪以来,巴基斯坦人民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形势,妥善应对各种挑战,不断取得国家建设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8.
巴基斯坦十字路口的“清真之国”文/龚敏1994年9月,笔者被派往新华社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分社工作。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有幸结识了许多巴基斯坦朋友,也游览了这个美丽国度的山山水水。那绚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物产资源,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富有民族...  相似文献   

9.
30年的战争和内乱使阿富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难民来源国。2001年5月,大约有370万阿富汗人作为难民生活在国外,占全球难民总数的30%左右。①到2007年底,全球1140万难民中有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堡奎德伊阿扎姆大学人类学系以巴基斯坦第一个人类学系而闻名。该系自1974年建立以来,已经开设了多种人类学课程。学生学完这些课程,可取得文、理科硕士学位。该系的教学计划是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海德尔堡大学的协助下制定的。通过征求人类学各领域的学者和关心交义文化比较研究的其他社会科学家对教学与研究的意见,这一教学计划在各大学的共同努力下促进了人类学课程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巴基斯坦北部哈扎拉地区的恒德考人在普什图人的文化影响下,传承了其社会纠纷调解机制——支尔格制度。这一制度在现代社会仍保持着生命力,并呈现出更灵活、民主、多元等特点,是对巴基斯坦国家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有益补充。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中,熟悉和运用地方性知识是与当地社会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了解哈扎拉地区的支尔格制度,对顺利实施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项目和实现两国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穆斯林民族主义的形成——以巴基斯坦建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认同是穆斯林民族意识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穆斯林民族观念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它在南亚起初是穆斯林精英阶层的认知,通过自上而下的动员,进而普及成为共同体的认同。从赛义德爵士的穆斯林民族概念到表现为巴基斯坦运动的领土民族主义,是地区和国际政治环境、英国殖民政策、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的关系、全印穆斯林联盟与国大党互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穆斯林民族主义既是一种先验的感情和信念,也是政治经验的产物;同时,次大陆穆斯林不是整齐划一的同质体,毛杜迪等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及一些穆斯林宗教政治组织反对穆斯林民族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巴基斯坦自从诞生以来所蒙受的对地区差别和由此而产生的民族矛盾的无能为力之苦也许是很少有的。从1947年分治到1971年国家肢解,巴基斯坦一直是旁遮普和孟加拉民族主义进行较量的战场。的确,这种冲突的结果——1971年的内战和孟加拉国的诞生——是二十世纪成功的脱离主义运动的唯一例子。很不吉祥的是,在过去10年中,地方主义的幽灵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脱离主义的感情已为日益不满的帕坦族、俾路支族和信德族领袖们表达出来了。  相似文献   

14.
印度、巴基斯坦冲突中的民族、宗教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管银凤  李健 《世界民族》2005,1(3):28-35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政治力量为谋求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分化、组合,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伴随着国际政治斗争的开展,民族和宗教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近年来,中东的巴以战争、俄罗斯的车臣战争等无一不与当地的民族、宗教矛盾相联系。在南亚次大陆,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更是如此。本文拟从民族与宗教的层面对印巴冲突进行粗浅的解读。一、印巴民族、宗教冲突的由来现在的巴基斯坦原本属于印度,它是根据宗教信仰的差异于1947年从印度分出去的。印度居民主要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居民则多信奉伊斯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巴基斯坦北部的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阿富汗瓦罕走廊地区发现的7处吐蕃石刻遗存为研究对象,转译介绍石刻上的图像与题记,并结合时代背景对石刻的图像艺术特征及刻文所反映的吐蕃历史信息做了解读,最后对学界亟待解决的吐蕃始入瓦罕地区的时间和大小勃律的地望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巴基斯坦斯卡杜地区的历史文化学者穆罕默德.尤素夫.侯赛因阿巴迪先生收藏有一块吐蕃王朝时期藏文碑刻的残段,经过对碑文的解读,说明此碑是当地民众为现证菩提节而举行供佛法会和祈愿功德回向于赞普王室而竖立的。此碑虽然已经不完整,但是对研究巴尔蒂斯坦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吐蕃王朝时期的佛教活动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引 言“则卡特 (Zak仭t)”和“欧舍尔 (’Ushr)”② 是伊斯兰财政制度中的重要手段。此手段通过有效性资源提供社会保障以满足贫困者的基本需求 ,缩减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差距 ,并带来社会经济公正。“则卡特”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增长”或“纯洁”。作为一个伊斯兰专  相似文献   

18.
“那孩子怎么回事?”我悄悄地问巴海米。我们挤坐在坡形房顶的屋檐下,这里距委内瑞拉南部地区最近的一条公路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巴海米的面颊上抹着一层用泪水和灰土调成的黑色“伤心记”,这是一种表示哀痛的标志。村庄里的妇女背着柴禾已经陆续回家了,巴海米呆呆地望着她们,一动  相似文献   

19.
海湾地区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海外劳务输出目的地,这是由特殊的地缘因素与经济互补性所决定的。海湾劳工给巴基斯坦经济社会提供了发展助力,也折射出巴经济社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实施为巴基斯坦提供了造血能力,将有助于巴基斯坦经济成功转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自身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少向海湾的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20.
点灯的人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 知识是生活的明灯。从万恶的封建农奴制下解放出来的翻身农奴,对我们的学校寄予无限希望,他们热切希望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点灯人,用自己的知识的火焰,点亮每个藏族孩子生活的明灯。在一九七九年的高考中,我校藏语文教师扎西旺堆所教的班级,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藏语文成绩在八十五分以上,全部学生都被录取在中央民族学院的藏语文专业。扎西旺堆正是藏族人民盼望已久的“点灯人”。扎西旺堆,是一九五七年从我校师训班毕业的,那时候他已经三十二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