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知道吗?在西亚、东欧的一些地区还有蒙古人。他们多数已不讲蒙古语,也不用“蒙古”这个族称了。阿富汗的哈扎拉人就是其中之一。哈扎拉人主要集中在哈扎拉贾特山区。此外,在坎大哈、赫拉特等省也有散居。据1978年估计,阿富汗有哈扎拉人130余万,约占全国总人数的8.6%,他们还保留着部落残余,约有10多个大部落。在伊朗与阿富汗接壤的地区,还住有13万多哈扎拉人。“哈扎拉”是波斯语的译音,意为“一  相似文献   

2.
哈扎拉人是阿富汗第三大民族,具有蒙古血统,信奉伊斯兰教,属什叶派,由于在民族和宗教两个层面都属于少数族群,在近代以来的阿富汗历史上,哈扎拉人长期受到普什图人的压制,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后,在新的权力分配格局、选举政治、来自外界支持等因素的作用下,哈扎拉人开始走向民族崛起之路,民族主义思潮也随之生长,这对阿富汗的民族关系和政治平衡造成了巨大影响。在未来,哈扎拉人的命运还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阿富汗安全局势的变化、民主制度退化的可能性、普什图人对这一现实的适应性以及阿富汗政府同塔利班达成和解的可能性都将给哈扎拉人的命运带来巨大挑战。为了使包括哈扎拉人在内的阿富汗所有族群都能共享和平,国际社会、阿富汗政府、普什图人、哈扎拉人及其他族群都需要付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阿富汗的普什图人是由60多个大小不同的部落集团组成的。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逐渐向现在的巴基斯坦地区移动。现在是阿富汗人数最多、政治上起王导作用的民族。 阿富汗的普什图人很喜爱鼓和唢呐演奏的音乐,人们也特爱跳奔放不拘的战舞,咏诵那些充满浪漫主义、英雄主义色彩的历史故事和诗歇。这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4.
普什图人是南亚、中亚交界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至今仍保留着部落社会的特征。普什图人的发展壮大推动了阿富汗民族国家的建立。1893年,英国强迫阿富汗接受划分双方边界的杜兰线,普什图人被一分为二,成为跨界民族。随着印巴分治和巴基斯坦建国,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之间爆发了关于巴属普什图人地位和归属问题的普什图尼斯坦争端。基于普什图民族主义的思想和国内民族、政治现实的需要,阿富汗在普什图尼斯坦问题上立场强硬。巴基斯坦对普什图人地区的政策措施消除了普什图民族主义运动造成的分离威胁。阿、巴双方理性、务实地处理普什图尼斯坦问题,有助于普什图人的自身发展和地区局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在全世界的大约1400万乌兹别克民族人中,重要一部分居住在毗邻苏联的阿富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国家。本文将着重介绍已定居阿富汗的乌兹别克族移民的情况。人口概况在阿富汗,乌兹别克人是仅次于普什图族和塔吉克族,占第三位的大民族集团。根据粗略统计,乌兹别克族人口占阿富汗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表明,除了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居住着大部分乌兹别克人  相似文献   

6.
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之间长期以来争执的地区,全称查谟·克什米尔。它面积19万平方公里,位于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和中国之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该地区风景秀丽,气候良好,多山多谷多湖,高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山谷地带碧绿如茵,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冬暖夏凉,春华秋实,素有“花雪丽国”和“地上天堂”之称。  相似文献   

7.
波斯人     
伊朗高原位于欧亚之间的过渡地区,即从崎岖的山地过渡到一望无际的平原的中间地带。这种特定的地域决定着这里的居民在语言和部族的多样性方面,大大地超过西南亚其他地区。在这个包括今日伊朗和阿富汗两个国家在内的多种文化区内,使用波斯语的居民在伊朗有2300万人、在阿富汗有62.1万人(即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不包括讲波斯  相似文献   

8.
土库曼人     
土库曼人(Turkmen)系属于突厥语族西南分支的一个民族的名称,大多数人民居住在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以及苏联中亚的毗邻地区。根据1970年统计,人口为152.5万人。另有许多人居住在伊朗(特别是北部)以及阿富汗的东北部和西北部。在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也能见到少数散居的土库曼人,而在土耳其中部则有大批土库曼人居住。全世界的土库曼人可能有200多万。土库曼人居住的地区总的说来比较干旱。他们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以帐篷聚落为家,饲养绵  相似文献   

9.
自1973年共和制度的确立到苏联对阿富汗占领期间,阿富汗妇女地位在教育、就业、政治参与、健康等方面有了重大转变。塔利班的兴起使阿富汗妇女地位一落千丈,阿富汗妇女问题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塔利班政权被推翻,为阿富汗妇女地位的提升提供的空前有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李涛  袁晓姣 《民族学刊》2022,13(1):88-100, 141
族群问题是影响阿富汗内政的关键因素。阿富汗族群冲突因外部势力干预而起。自杜兰尼王朝以来,在外部势力干预下,阿富汗族群关系逐渐恶化,族群成为外部势力干预阿富汗内政的主要工具,同时阿富汗族群问题导致赞助政治迅速发展,并逐渐伊斯兰化。在内部纷争和外部介入下,阿富汗族群冲突引发了阿富汗国内以及周边地区一系列安全问题,并扩散至全球范围,为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安全局势带来深远影响。美国撤军后,阿富汗族群冲突的和解仍将面临内部权力纷争和国族认同缺失、外部势力干预和国际恐怖主义上扬等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11.
2001年以来的阿富汗重建可以分为国际社会主导和阿富汗政府主导两个阶段。在国际社会的协助下,阿富汗政府在政治、安全、经济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依然严峻。民族主义对阿富汗重建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是阿富汗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阿富汗社会动员的主要方式,还直接影响着阿富汗国际形象的重塑。阿富汗重建的进程也是阿富汗民族主义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金色的路     
在佛香一样笔直的白拉山麓,在奔腾的娘姆河曲河两岸,一条公路像金色的彩带,把西藏南部的错那县与门巴族聚居的勒布山谷联接起来,从而给门巴族带来了不寻常的变化. 西藏解放前,门巴族被诬蔑为“野人”,大部分被沦为农奴主的“堆穷”(奴隶).他们像牲口一样,每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边境的茶叶生产一向以现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为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双版纳茶叶的加工、批发和运输,几乎都被云南的中国人——汉族人和穆斯林所垄断,他们控制着中国和东南亚高地市场之间的远程贸易。西双版纳是傣族人的故乡,傣族居于平坝,信仰佛教,他们在狭窄的山谷栽培水稻,在坡地种植茶叶。哈尼族、基诺族及其他山里人也种植茶叶。西双版纳的茶叶通过现代的和前现代的交通工具非凡的接力作用,远  相似文献   

14.
西欧和美洲的伊斯兰少数民族阿拉伯人在西欧,拥有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最多的国家要算是法国了。根据1977年统计,那里有1,405,422名阿拉伯人,绝大部分来自北非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他们大多是逊尼派,属于劳动阶级,从事欧洲工人不愿干的体力劳动。这些穆斯林中有不少人不带家属,只身来此寻找工作,然后把劳动所得的钱寄回祖国。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给法国政府带来了问题,因为他们一方面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力量,愿意接受任何一种劳动;  相似文献   

15.
色甫村座落在距离曲水大桥十几公里西北方向的一个山谷里。离开公路沿山坡往山谷里走,只见满山坡覆盖着绿油油的庄稼,山谷里到处可见小溪潺潺流淌,远处可见牛羊成群悠然而行,一派春色满园的农家景象。色甫村农家的房屋就依着山坡和平坝而建。在这绿色的包裹中,但见点点白色的农舍,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色甫村如今有8个村民组,361户农牧民,1641人。在民主改革前,这个山谷里有属于帕拉庄园的小卡,也有属于贵族加罗坚家族的色甫卡,还有属于当时其它大小贵族的几处小卡。1959年前的色甫村人大都是这些卡的农奴。这个村的旺堆老人今年…  相似文献   

16.
部落是近代以来阿富汗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1747年阿富汗建国之后,杜兰尼王朝在经济、安全和政治合法性等方面严重依赖部落社会,属于“部落国家”。19世纪后期,拉赫曼国王从英属印度获得补助,借此建设现代常备军和忠君的官僚体系;将宗教集团纳入国家控制,避免其与部落联合;通过宗教赋予统治合法性,从而确立了对部落社会的直接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部落社会的割据和自治状态。这塑造了现代阿富汗国家,但也成为现代阿富汗诸多问题的逻辑原点。拉赫曼对现代国家的形塑有其限度,他并未解决国家集权与部落分权的道路之争,也为彻底瓦解部落社会和宗教力量的自治性,对外部援助的依赖又为后续的外部干涉打开了大门。这些问题在当代阿富汗仍有回响。  相似文献   

17.
广角镜     
“世界长寿中心”:比尔卡旺巴世界上最老的“老人国”,在拉丁美洲厄瓜多尔的一个偏僻的村庄,这里被称为“世界长寿中心”。世界上活到190岁的人虽然不少,但集中在一个村庄是非常罕见的。“老人国”在比尔卡旺巴,坐落在距比尔卡旺河不远的山谷里。据统计,1974年住在村庄中的有1000人,其中80岁以上的就有72入。该村活到140岁的人有很多,目前有部分百岁或过百岁的老人仍在田间劳动。他们并没有采取什么长寿措施,而且营养不足。该村有一本“已去世的百岁老人死亡登记册”,这本登记册从1907年算起,活到140岁的老人有40多人,有一些老人活了130岁或120岁,最少的也活了100岁。据说,在这里的河水里,含有预防风湿病和降低  相似文献   

18.
色齐拉山下,有一条几十里长的山谷—鲁郎谷,这条山谷里,森林密布,零零散散地居住着百来户藏族农牧民。自从川藏公路通草后,这里新建起过往人员的食宿站,鲁郎谷才逐渐改变了过去的冷落状况。一九六四年春天,西藏部队某部的一支三十来人的运输队,到鲁郎谷来开垦林简空地,开荒生产,山谷里又多了一批新居民。 运输队的家安在小学校旁边,新来的邻居很快就和孩子们建立了友靛。 战士们开荒生产任务很重,但是,从队长、指导员到全体战士,握常在想:能抬孩子们做点什么事情呢?一次,队里的助理军医徐亮熙到部队领导机关去开会,路过林芝,便在新华书店买…  相似文献   

19.
吴明策  戴永红 《民族学刊》2022,13(1):101-110, 14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稳定的基石,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贯穿新疆安全与发展的主线。新疆民族地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质就是增强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当前美国为首的联军完全撤出阿富汗,阿富汗塔利班重掌阿富汗政权,阿富汗重建出现了新的局面。虽然阿富汗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但是难民问题、毒品问题、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依然是阿富汗重建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中国新疆与阿富汗接壤,阿富汗重建对新疆的安全与发展产生诸多影响。成功的阿富汗重建会消解其毒恐外溢的效应和强化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核心区地位。通过打击“三股势力”和毒品犯罪以维护好新疆社会的稳定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新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疆各民族群众的生活持续向好,就会带动整个新疆民族地区的认同感增强,反过来又消除了“三股势力”和毒品犯罪赖以生存的土壤。安全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新疆的安全与发展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实现路径,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20.
处于人们注意中心的印度人类学我们应邀著文阐述南亚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状况,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打算只谈印度的情况。就我们所知,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和孟加拉都没有把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些国家虽然也有一些人类学者,但他们基本上都不在研究人类学的机构里工作。斯里兰卡有几位著名的人类学家,但他们都在国外为别国服务。印度的情况则不然,一百多年以来,学术团体和非学术机构都承认人类学的重要性。在详细阐述现代印度的人类学的背景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